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要聞聯播

世界因智慧者點亮 歷史由勇敢者創造

——寫在習近平主席2017年達沃斯、日內瓦主旨演講三周年之際

2020年01月17日08:4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世界因智慧者點亮 歷史由勇敢者創造

2017年1月17日,瑞士小鎮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主旨演講,旗幟鮮明地指出,在人類文明發展到歷史最高水平,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上升的宏大歷史背景之下,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促全球發展。

幾天后,還是在瑞士,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講壇發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旨演講,以對人類前途命運和時代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系統闡述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新時代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主張全球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這兩場主旨演講,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中國怎麼做”等問題,在全球范圍產生廣泛共鳴,形成強大感召力。

一年之后的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更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為主題,聚焦在地緣戰略競爭背景下國際合作的意義,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直言不諱地表示,這一主題“延續了習近平主席出席論壇年會時論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3年之后再度回望,面對世界經濟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動,國際形勢動蕩多變,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緊扣時代命題,講述中國故事,提出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智慧,為國際體系變革與完善指明了道路,體現出中國與國際社會同呼吸共命運、將自身發展同各國共同發展有機結合的高度自覺。

世界之困——

陷入瓶頸的經濟全球化

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不同時期在反復中前行。當世界經濟整體增速放緩時,關於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往往會更加突出,對經濟全球化的反對聲音甚至保護主義聲調也隨之變強。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由於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和市場需求低迷,特別是發展的包容性不足,為逆全球化思潮提供了“溫床”。當前經濟全球化所面臨的種種困境,根本原因在於增長動力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后,直接誘因則是分配機制有失公允。

一方面,增長放緩使得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了,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能從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分享到的紅利少了。

同時,全球治理體系未能反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的巨大貢獻,代表性、包容性很不夠,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

另一方面,金融資本過度逐利、金融監管嚴重缺失,使得經濟全球化的紅利在不同國家、同一國家的不同階層和不同人群中的分配嚴重失衡。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指出的,“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量超過其余99%人口財富的總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令人擔憂”。

經濟全球化進程陷入瓶頸之時,面對出現的增長與分配、資本與勞動、效率與公平的突出矛盾,一些國家以保護主義取代開放經濟,以單邊主義代替國際合作,不僅未能解決自身問題,反而給世界帶來巨大不確定性,損人害己、遺患無窮。在2019年舉行的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烏茲別克斯坦副總理加尼耶夫等嘉賓認為,保護主義的危害顯而易見,不利於縮小全球南北發展鴻溝和構建穩定的國際貿易環境。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尤其渴望穩定、開放、透明的國際合作環境,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和限制交流合作的做法。

歷史上,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帶來的教訓極其深刻。100年前的凡爾賽體系未能有效制止戰爭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關國家唯本國利益至上,甚至相互以鄰為壑,競相轉嫁危機,教訓極其深刻。

因此,絕不能再重蹈歷史的覆轍,不能重演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老劇本,更遑論把世界多年形成的網絡化聯系和產業鏈協同當作威脅他人的武器。國家間大搞關稅戰、貿易戰,甚至金融戰、科技戰,本質上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后果極其危險。

中國之治——

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貢獻者

同樣是面對經濟全球化進程陷入瓶頸的問題,在開放還是保守、合作還是封閉、變革還是守舊的判斷面前,中國選擇了一條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道路。

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這是習近平主席對經濟全球化實質的精准把握。這標注了中國當代思想指引世界變革、塑造共同未來的“轉折點”,呼吁世界各方直面問題而非回避問題、正視問題而非扭曲問題,堅定對經濟全球化的信心、認清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困難,進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的走向,指向性和針對性十分明確。站在各國整體和長遠利益高度,習近平主席創造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對世界之惑給出了中國解答,為時代之問提出了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了社會制度、發展階段以及民族宗教的異同,展現了博大的世界情懷和深邃的歷史眼光。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樣也是貢獻者。

一方面,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嚴格遵循世貿組織原則和相關國際規則,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全球價值鏈建設,逐步發展成為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世界工廠”。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中國的理念不隻停留在嘴邊,也落實在行動之中。

三年來,從達沃斯年會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從博鰲亞洲論壇到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習近平主席在重要多邊場合反復闡釋各國利益交融、命運與共的全球化大勢,持續釋放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信號,為世界注入信心。

三年來,中國在多個場合不斷呼吁,共建開放合作、創新、共享的世界經濟。堅持以開放求發展,深化交流合作,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筑牆”,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削減貿易壁壘,推動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場需求。堅持各國應該加強創新合作,推動科技同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創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約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術交流合作,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堅持謀求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持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三年來,中國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未來之路——

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努力

未來的路怎麼走,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誰都不應該把自己的發展道路定為一尊,更不應該把自己的發展道路強加於人。”

三年前,習近平主席總結回顧主權平等、和平和解、法治正義、開放包容、人道主義等國際關系基本原則,概括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針對當前全球重大挑戰,倡導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榮的世界、開放包容的世界和清潔美麗的世界,闡釋了實現命運共同體的目標路徑,進而明確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促進共同發展的承諾、打造伙伴關系的意願以及支持多邊主義的鮮明立場,宣告了中國將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不懈努力。

三年來,中國繼續高舉互利共贏旗幟,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新的動力。中方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19年又有1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我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文件總數升至199份。中巴經濟走廊、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中歐班列等重大項目給沿線各國帶去大量發展機遇,共建“一帶一路”踏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盛況空前,去年底結束的第二屆進博會共有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800多家企業與會參展,超過5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齊聚一堂,按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3%。

我們還繼續深化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落實協調人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行,對非“八大行動”框架下880多個合作項目和融資支持進展過半,峰會成果落實工作全面鋪開,呈現出“早見效、高標准、惠民生”的可喜態勢。

三年來,中國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呼吁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響應和支持。我們深入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反恐防恐、維護網絡安全等領域國際合作,認真履行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為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同法國、聯合國在G20峰會期間專門舉行應對氣候變化會議,中法還簽署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氣候變化北京倡議》。

世界因智慧者點亮,歷史由勇敢者創造。

三年之后,再度回望,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中國正在成為國際體系變革中最積極的因素,正在成為推動全球治理改革中最活躍的動力。

三年之后,再度回望,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更多的國家正行動起來,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世界歷史發展告訴我們,人類文明進步歷程從來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類就是在同困難的斗爭中前進的……”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讓我們拿出信心、採取行動,攜手向著未來前進!(記者 連俊)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