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7日18:4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重慶1月7日電(記者周文沖)他已經看不見白天和黑夜了,地雷爆炸奪去了他的雙手和雙眼。但當病房窗外又吹響起床號,他知道,新的一天開始了。
“軍號就是我的時間。我每天聽著起床號醒來,就像從未離開部隊,從未離開我的戰友。”在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康復中心一間病房內,排雷英雄杜富國一身筆挺的長袖軍裝,戴著墨鏡,神採奕奕。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隨隊參加排雷作業,為保護戰友身受重傷。當年底,他轉入西南醫院繼續康復治療。
在這間病房,他已經生活了一年多,雖然身在醫院,他還保持著部隊裡的作息習慣。面朝隔壁陸軍軍醫大學的窗戶,每天准時響起或嘹亮或悠揚的軍號。這些起床號、開飯號、熄燈號等,仍然是他生活的節奏。
“雖然在醫院,但我還是軍人,要嚴格要求自己。我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回想過去一年,杜富國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喜歡去挑戰自我、克服難題,適應當下的生活”。
早上6點半,杜富國在軍號聲中起床。穿衣、洗臉、擠牙膏、刷牙、剃須等,是他要克服的困難。有些他已經可以獨立完成,甚至能把被子疊成部隊標准的“豆腐塊”,盡管要花上十幾分鐘。
上午9點到11點半,是他的康復訓練時間。最難的是戴著智能假肢練習寫字,他隻能靠受損的聽力落筆。剛開始字不是疊在一起,就是分得太開。“字寫在紙上是有聲音的,要聽每一個筆畫在紙上摩擦的聲音來判斷位置。”杜富國說,他練最多的四個字是“永遠前進”,這幾個字特別有力量、有希望。
杜富國的上臂最需要力量,這是他現在的“手”。他每天要在特制的訓練器材上反復推拉幾百次,提高“手”的力量。
作業治療師張鑫說,現在杜富國的力量、耐力、關節活動度、體能都已接近正常人水平。“他看不見位置,也沒有抓握的觸覺,就像在黑屋子裡不用手去拿一件東西,練得相當苦。”張鑫說。
“我當初坐輪椅來醫院,連開門這樣的簡單動作都完成不了。現在我的行動比以前方便多了,想多出去走走,接觸外面的世界。”杜富國說。
出了病房,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陸軍軍醫大學。隻要不下雨,他每天都要到操場跑步。他說,在那裡他能更清楚地聽到軍號聲,感覺戰友就在自己身邊。操場上,專門照顧杜富國的戰友張鵬挽著他,兩個人並排跑,每次最少3公裡,狀態好就跑10公裡。
他也會站在跑道邊,給操場上跑步的人加油。杜富國說:“我其實也是在給自己加油。在人生的另一個戰場上,我想繼續做一個好兵。”
相關專題 |
· 人物事跡 · 杜富國:強軍思想引領下的英雄戰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