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成都《先鋒》雜志

司法人老陳:在群眾心中“種”下公道

2020年01月02日13:27    來源:先鋒

從32年前參加工作起,他便扎根基層,貼身服務群眾。2006年,擔任蒲江縣西來鎮司法所所長。長期以來,司法所隻有他一個人,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每一項工作都離不開他。不到20平方米的司法所常常被來訪群眾站滿,定分止爭、化解矛盾,再苦再累,他從無怨言。他就是陳永濤——老百姓心中公正可靠的司法人,大家親切地叫他“老陳”。

“他說的我們都信”

按照約好的採訪時間,我們走進司法所,正遇上幾位村民前來咨詢,老陳耐心囑咐:“……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步辦,不要著急!把該准備的材料一個個准備好,事情總會解決的!”村民們滿意地離開后,老陳轉身向我們致歉:“實在不好意思,他們來一趟不容易,隻有請你們等幾分鐘了。”

有著26年黨齡的老陳,任何時候都為老百姓著想,真正做到了“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群眾一進門,老陳的一聲招呼、一把椅子、一杯熱水,先讓他們從矛盾糾紛的激動情緒中穩定下來,回歸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每次遇到有人申請調解時,老陳不但會主動上門去找另一方了解情況,還要找雙方周圍的人群全面了解,所有情況都掌握清楚后,才坐下來擺事實、講道理。“任何時候都不能有其中一方先入為主的概念!”老陳堅決地說,這樣才能每一次都做到“雙贏”,有道理的一方滿意了,沒道理的一方也明白道理了。一直堅持下來,老陳贏得了人心。

某公司在修路時挖了一個大坑,缺少安全警示,有人晚上騎摩托車回家不小心掉了進去。老陳主動到公司幫村民協商調解,因對方逃避,他一連跑了四次。回想起協商的過程,“對方面前的抽屜半開,眼睛老往下瞟,后來才知道他是在看律師准備好的材料。”老陳笑著說,實際上,對方是在考驗自己的專業知識。當老陳一條條地陳述了事實和訴求后,對方稱贊:“不愧是專業的老司法人,心服口服。”最后,成功幫村民要到了賠償費用。

老陳的作息幾乎沒有規律,“我的時間,都是聽從老鄉們的需要。”因為很多外出打工的鄉親,隻有抽周末和晚上才能趕回來處理矛盾調解糾紛,得將就他們。老陳有好幾部手機,365天不關機,在每個村組、社區都公布了手機號,村民有事可以隨時找他。鄉親們信任老陳,把他當朋友,到村裡調解矛盾糾紛,有時候晚了,村民要留他在家裡吃個便飯,他從來都是婉言謝絕。他說,吃頓便飯看起來不算什麼,但糾紛另一方會“多心”,不利於矛盾化解,包括村民散煙也是,“我可以給你們散,你們不要給我散。”老陳經常這樣提醒。

就這樣,無論是上百萬元的糾紛,還是不起眼的“芝麻小事”,老陳都認認真真、公公正正地處理,在群眾心中“種”下了公道,贏得了信任。遇到的幾位村民都說:“他說的我們都信。”

“所有辛苦都值得”

“陳所長,我們這裡有人亂砍柑橘樹,來調解一下嘛。”“老陳,我們這裡有個調解會,需要你來主持一下。”“老陳,這裡有個事情隻有你來才能處理……”每次接到類似的電話,老陳都是立馬就去,自己家裡有什麼困難都必須先克服——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背妻下鄉”那段時間。

說起“背妻所長”的口碑,老陳的眼睛有些濕潤,“那幾年確實太難了”——妻子因類風濕導致癱瘓,父母年事已高,女兒又在外地,這個家隻有靠他獨自來照顧。當時,他本可以暫時調一下工作時間,多在家裡照顧妻子的,但隻要接到群眾需要的電話,他還是不忍心拒絕,又不能把妻子一人留在家裡,怎麼辦?老陳就帶著妻子一同下鄉去,車不能到的地方,他就背起妻子到現場。

“背妻”其實是一個縮影。多年來,各村村民遇到矛盾糾紛,已經習慣了找老陳,他每次都是有求必應,所以,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候,他也做到了。“群眾的小事解決不好,就可能演變成大事。”這是老陳長期從事司法戰線工作深刻的心得,也是他能平衡對妻子的鐵漢柔情和對鄉親們的責任擔當最朴實的原因。

調解糾紛時,矛盾雙方往往都是劍拔弩張,很多時候都想靠聲音壓制對方的氣勢。這時,老陳需要用更大的音量去勸說,讓雙方平靜協商,現場又沒有擴音設備,一次次下來,他的嗓子就遭不住了,“原來我的聲音是很洪亮的,因為經常需要用很大的聲音去讓雙方情緒穩定,吼多了就發不出聲音,還去做了手術,后來就變成這樣了。”老陳聲音有些沙啞,臉上卻帶著寬慰的笑容。

老陳覺得村民們都不容易,最不希望他們的矛盾糾紛最后升級成為原告和被告的程度,因此,寧可自己辛苦點。有一起承包合同起了糾紛,與幾十戶鄉親相關,他先把大家請進會議室,搞一次集體調解,結果在爭吵聲中收場。然后,他走進幾十戶人家一戶一戶調解,工作量從個位數陡增到百位數,無數次反復、耐心的調解,最終圓滿解決了這起糾紛。

擔任司法所所長后,老陳更是讓自己的私家車變成普法宣傳車,奔波於鄉裡田間,宣傳法律知識、解決糾紛矛盾。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和堅持,近兩年,找司法所解決問題的人變少了,咨詢法律知識的人多了,公共法律服務站開始發揮作用了。“老百姓現在遇到事情都不慌了,首先想到的是去司法所咨詢一下。”老陳覺得特別開心,“我覺得非常滿足,很有成就感,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值得。”

社區矯正也溫暖

2015年以來,除了化解矛盾糾紛,老陳的工作還包括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為解決基層司法所在社區矯正工作中對服刑人員的監管難題,他提出成立社區矯正中心,將基層司法所在監管中難以實施的監管流程剝離到中心實施,把社區矯正工作集中到四個片區司法所執行,形成一中心引領、四片區主管、多名矯正小組成員參與的“1+4+N”社區矯正新模式,並通過互聯網技術,創新引入了“點對點”入戶視頻點驗系統,運用手機定位、手環定位進行實施管理監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每天的管教監督雖然十分辛苦,卻有著讓老陳記憶深刻的溫暖故事。一次在日常電話監管聯系時,發現有位社區矯正人員聯系不上,通過聯系家屬才知道他因腦溢血偏癱住進了縣醫院,情況非常危急,老陳立即幫助協調將他轉進華西醫院進行了開顱手術,病情轉危為安。但是這名社區矯正人員之前因發生車禍造成人員傷亡而負債累累,經濟情況很困難。於是,在一次集中教育學習時,老陳給同一批社區矯正人員提到了這個情況,鼓勵他們看在一起學習的情誼上,能幫襯的幫襯一下,有困難互相幫助。結果20多人在老陳的引導下,都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愛心,總共捐獻4000多元。

“其實,隻要引導得好,我們的社區矯正人員心底是有陽光的,他們可以創造溫暖。”老陳感慨,我們要從心底裡接納他們,而不是去排斥。在日常監督管教中,老陳把他們當成朋友、弟兄來對待,希望他們能盡快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社區矯正人員也都親切地稱呼老陳為“大哥”。

群眾信任老陳,司法戰線的同事們更是佩服他。蒲江縣司法局副局長劉波真誠地說:“陳所長這種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還有他擁有熱心、盡心、耐心,懷有維權意識、法治意識的‘三心二意’工作法,值得我們這個行業所有人學習。”蒲江縣司法局任顯僑更是對老陳崇拜有加:“陳所長是我人生的標杆,是我一生的老師,是我們永遠的學習榜樣。”(本刊記者 辛愛峰)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