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總書記關切高質量發展|同一片家園,同一個夢想——棚改區裡的民生新事

2019年12月30日18:47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總書記關切高質量發展|同一片家園,同一個夢想——棚改區裡的民生新事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題:同一片家園,同一個夢想——棚改區裡的民生新事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王優玲、汪偉

住有所居,承擔著百姓朴實的期待與夢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

2019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強調,黨中央十分關心老城區和棚戶區改造,就是要讓大家居住更舒適、生活更美好,解決好大家關心的實際問題,讓大家住在胡同裡也能過上現代生活。

如今,暖心換來舒心,智慧保障安全,康養守護幸福……棚改區裡書寫著越來越多民生新事,溫暖和呵護著更多群眾的安居、優居夢想。

暖心棚改,百姓更舒心

“老平房終於拆了,就等著搬新房了!”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化工街道,65歲老人李鳳芹在臨時租住的房屋裡開心地說,告別“40多歲”的老房是她多年的心願,如今終於達成了。

道外區是哈爾濱四大主城區之一,李鳳芹所在的東棵街南側地段,擁有2000多戶居民,是當地較大規模的集中連片棚戶區。危房殘損,街巷擁堵,污水橫流……這裡基礎設施老舊,衛生條件差,火災隱患大,成為一處“城市瘡疤”。

原來的老房子有70多平方米,因為地勢低矮,隻要下雨,雨水就會倒灌進來。李鳳芹回憶說,等到了冬天,因管道老化容易破損,經常沒水喝,隻能到附近樓區一桶桶地拎水。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近年來很多居民選擇搬離,社區整體搬遷的群眾意願十分強烈。

為推進棚戶區征收,11月初,道外區在征收現場成立了指揮部,包括搬遷驗收、協議會簽、幫扶救助、掃黑除惡等16個工作組。每天晚上開調度會,梳理問題、明確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為保証群眾了解政策,指揮部不僅在現場設立了“明白卡”、流程圖,各工作組也經常入戶,耐心講政策、算細賬。當地群眾可自主選擇貨幣補償、產權調換及貨幣化安置等多種安置補償方式。

針對部分所有權人不明確、房屋無法搬遷驗收的問題,道外區統一進行公証拆除,既保証群眾合法權益,又加快項目征收速度。

由於棚戶區內困難群眾,特別是低保戶、殘疾戶數量多,道外區推出了“愛心定制”服務,提供免費搬家、協助辦理公証手續等服務。“我身體不好,這次搬家多虧了這些好干部。”62歲居民、孤老困難戶金春子正是這項暖心服務的受益者。

政策貼心,行動暖心。道外區副區長杜平說,僅用35天時間,當地就完成了2390戶的淨地搬遷,百姓居住條件很快得到切實改善,真正過上有品質的生活。

有力度,有速度,更有溫度的棚改正在各地積極深入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棚戶區改造已開工315萬套,完成投資1.16萬億元,超額完成2019年全國棚改計劃確定的新開工289萬套的目標任務。

智慧新居,生活更安全

高空拋物,是城市社區尤其是老舊社區普遍面臨的一大難題,不僅居民提心吊膽,社區工作人員也深感“頭疼”。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青和居社區位於華中地區最大的工業棚改區,也是武漢最大的公租房集聚區。近一年來,這裡發生的“智慧之變”,讓“頭頂上”的安全隱患得到了明顯改善。

“同志們,不能隨意高空拋物。這裡有探頭,被看到、抓到,是要負責任的。”社區志願者李萬雲老人對幾位剛搬入的租房客認真提醒。但給李萬雲更多底氣的是——高空拋物監控。

“之前居民向樓下丟東西,是很隨便的事,對居民安全是很大的威脅。”李萬雲說。

據介紹,青和居社區常住人口8230人,其中85%是棚改回遷居民和公租房租賃者,15%是在大學生公寓租住的大學畢業生。“這給社區管理帶來不小困擾。”當地派出所副所長徐興國說,有的老百姓在家裡隨便把垃圾往下扔,還有喝醉了扔空酒瓶的。民警很難查証,也很難調解。

去年11月,武漢開展智慧平安小區建設,青和居社區作為試點,率先安裝了多套高空拋物探頭,對多棟居民樓進行24小時“仰望”“俯視”。採集的信息匯總到社區警務室,工作人員密切監控高空拋物。

變化,幾乎就在俯仰之間。如今走在青和居社區,道路干淨整潔,“天上”地上都少了垃圾的蹤影。

小區變“智慧”,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也減輕了。青和居社區黨總支書記桂小妹說,以前要到每家每戶上門宣傳,一趟至少出動10名社區工作者,現在很少跑腿了。

精細化、智能化正在延伸到社區治理的方方面面。青和居社區還升級了智慧車禁和單元門禁系統,樓道內貼“牛皮癬”的少了,治安狀況也得到明顯改善。據介紹,武漢正全面推進智慧平安小區建設,助推基層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向“以人為本”“精細化”加速轉型。

記者採訪發現,不少棚改社區在市場化運營、新科技手段運用等方面積極創新,既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改善又提升管理水平,讓社區居住體驗明顯提升。

康養服務,晚年更幸福

帶有按摩功能的助浴盆、設有GPS定位功能的便攜式呼救呼叫器、定期免費體檢和健康數據分析……在遼寧省撫順市東華園社區內,一處智能養老中心為採煤沉陷區搬遷居民,帶來了全新養老服務體驗。

撫順,一座因煤而興的老城,在礦區及城市周邊地區曾建起大批礦工住宅,逐漸成為大片棚戶區。受採煤影響,採煤沉陷區內地質條件變化,給住房安全帶來威脅。2004年,遼寧啟動了全省范圍內的棚戶區改造。

東華園小區就是為安置採煤沉陷區搬遷居民建設的。老年人口多是採煤沉陷區搬遷安置小區最大的特點。據統計,東華園社區內居民達5000多戶,其中60歲以上老人有6000多人。

“這個用處太大了,家裡如果有年紀大的老人,真需要配一個。”指著半個手掌大小的便攜式呼救呼叫器,東華園社區居民張靜說,那邊老人一按鍵,這邊指揮中心的電話就會響起,老人所處的位置也會顯示出來。

“不僅這裡會收到報警,老人子女的手機也可以綁定,同時收到報警電話。”社區智能康養服務的合作方、遼寧省慧明康復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說,對於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子女還可以利用GPS定位設置“電子圍欄”,隻要老人走出圍欄范圍,系統就會發出自動提醒。

這是東華園社區開展智慧養老的一個縮影。為方便老年人口生活,社區內配備了食堂、體檢處。居民可以定期免費體檢,體檢數據會被儲存,並進行歷史比對分析。

走在園區內,干淨整潔的柏油馬路,寬敞規整的綠化帶與簡易健身設施穿插布局在樓宇間。走到園區外,熱鬧的沿街門市,可以步行到達的幼兒園,出門即乘的公交車……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原本只是想著搬來能住得安穩了,現在看來不僅安穩,更享受到晚年的幸福了。”居民陳玉芳說。

把實事辦實,把難事辦好。各地對住房困難群體持續加大保障力度,面向特殊人群的居住服務供給也日益豐富。

截至2018年底,全國范圍內1億多居民住進寬敞明亮的新居。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還要付出更多努力來實現夢想。在這個過程中,各地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應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切實履責、攻堅克難,讓百姓們收獲扎扎實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參與採寫:馮國棟)

(責編:呂騰龍、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