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深圳,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2019年12月26日09:4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深圳,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2019年歲末。大半個中國的人們早已裹上棉衣之時,深圳,這座北緯22度的都市,仍滿街輕俏春裝,滿目蔥蘢翠綠。

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因為“深圳”才認識“圳”這個字的。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圳,田邊的水溝。

但人們對深圳的印象,抑或想象,顯然與此有很大出入。“經濟特區”“改革開放試驗場”“窗口”“尖兵”“居民平均年齡最小的城市”……40年,從小漁村的鄉間舊事,到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傲然崛起,深圳向全世界展示的發展奇跡,正是中國的前進力量。

時空之中的深圳故事,是中國故事的最直接詮釋,深圳的發展思路,也暗含著中國前進之路的邏輯。

四十不惑,深圳站在了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這是新時代黨和人民交給深圳的試卷。深圳,將如何作答?

深圳有土特產嗎

——有,最大的土特產,是放手去闖,是大膽創新

地鐵5號線塘朗站口,一群來自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社的學生架起攝像頭,對准每日來來往往的人群。在持續的跟蹤記錄中,攝像頭借由人群形態的變化,描繪出了這座年輕的大學和城市一起成長的歷程。

假如,將觀察的目光放得足夠遼遠——觀察這座城市乃至整個中國的成長履跡,歷史老人,定會感慨萬分。

1979年,廣東省寶安縣蛇口公社炸山填海,打響中國改革開放第一炮,后來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招商局蛇口工業區。

從這個工業區,到后來的經濟特區,一系列“敢為天下先”的經濟探索與制度革新層層鋪開,思想的解放振奮全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口號,從深圳叫響大江南北。

坐落於南山區的招商局歷史博物館門前立著一尊雕塑,女神掙脫束縛,身體奮力欲飛,目光堅定,長發飛舞。“闖與創”,是雕塑的名稱,也是對特區精神的詮釋。

人們津津樂道深圳的“第一次”:從過去在全國首次實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發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証,到近年在全國率先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首次破冰商事制度改革、率先推行法檢人員職業化改革,40年,1000多項全國第一,深圳成為當之無愧的體制改革“試驗田”。

沿深南大道從東至西,幾乎就是深圳發展路徑的一次沙盤推演——羅湖區的國貿大廈創造了改革開放初期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福田區的華強北電子一條街推動了內外商貿的拓展,南山區的粵海街道容納了華為、騰訊、大疆等科技巨頭,詮釋了何為深圳質量。

“實踐証明,深圳一直走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列,具有試驗基因,有條件更有能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並繼續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如此解釋“為什麼是深圳”。

肩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新使命,深圳將發展的維度拓展得更立體,步伐邁得更從容——

12月初,《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正式印發,127項具體工作舉措,既有“高大上”的產業規劃、國際化籌謀、改革舉措,又有落到實處的民生細節,顯示了這個城市的強大行動力。

從改革開放初期“小心翼翼的啟航”到如今“志在必得的進軍”,從第一個吃螃蟹到深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改革創新的規律,一座城市和一個國家的底氣,盡在其中。

你願意在深圳安家嗎

——這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但我願意在這裡慢慢變老

深圳博物館,濃縮了深圳四十年歷史。剛剛畢業入職的王知穿著筆挺的工作裝,趁周圍參觀者不多,低聲反復溫習著解說詞。被攥在手裡的解說本,到處是涂涂畫畫的痕跡。

“來了就是深圳人。”一座年輕城市的脈搏跳動,與無數在此奮斗拼搏的個體息息相關。

一座理想之城,該是什麼樣子?

“要有青山綠水、碧野柔光,讓我們的心靜下來,願意在這裡安家。要有產業高校、優秀文化,讓我們的生命飛起來。要有政府善治、體制保障,讓我們願意在這裡和它慢慢變老。”在深圳南山先行示范周論壇上,已在深圳生活26年的深圳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青,如此描述。

改革與發展的風,不僅穿梭在日新月異的摩天樓群中,也洋溢在每個深圳人的臉上。在深圳眾多激昂的創新創業故事中,有關安穩、溫暖、幸福的部分,正在逐步引發更多共鳴。

——共鳴來自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190余項“秒批”、460多項“不見面審批”、400多項“全城通辦”政務服務事項,讓每一個在深圳創業、辦事的企業和個人,時刻感受著這座城市的便利與高效。青島市委書記率團考察深圳后總結:以青島六分之一的面積產出整整兩倍於青島的效益,深圳的法寶就是營商環境。

——共鳴來自充沛豐盈的文化浸潤。除享譽全國的“深圳讀書月”外,前往深圳中軸線上的中心書城,也隨時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對於閱讀的偏愛。中心書城的外圍,則是圍成一圈又一圈的戶外街頭表演。這座城市,擁有飽滿的精神生活。

——共鳴來自藍天碧水的靚麗容顏。位於深圳灣濱海休閑帶的后海河,清澈水系緩緩流入大海,紅樹林裡,白鷺在和煦的陽光下棲息。從2005年“生態立市”納入城市規劃發展戰略起,今年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天藍和水綠,成為深圳的底色。

——共鳴來自有品質的生活保障。教育資源持續擴容,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引進國內外優質醫療團隊,“二次房改”深入推進,各類保障性住房加大供應……一系列措施,直指人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山河遠闊,人間煙火。讓人放心、優雅、體面地居住和生活,對人給予全方位的關懷和照顧,讓“人人來闖”也讓“人人棲居”,溫柔而有力地體現在深圳的方方面面。

速度與質量的權衡、活力與有序的把握、發展與保護的博弈,考驗著社會和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隻有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將改革開放紅利轉化為民生福祉,一座城市才會被人認可、依賴,最終成為托舉向前向上向善的溫暖支撐,對標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世界標杆性城市。

浙江、美國、北京,在這樣的學術事業軌跡之后,陳十一院士“南下”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與深圳結緣。無論走到世界哪個地方,他都願意介紹“我從深圳來”——而聽到的回答,總是:“那是一個開放包容創新有活力的城市。”陳十一將深圳稱為“偉大的城市”,“我去過世界上許多國家,見識過許多美好城市。深圳,正在成為一座這樣的城市”。

深圳到底有啥好

——成長必然有煩惱,但這裡的人正用智慧、勇氣與實干,去詮釋成長的辯証法

“深圳到底有啥好?站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維度,站在人類大航海以來全球化分工的世界維度,我們究竟有沒有那麼一種激情或沖動,就在今晚甚至就在此刻,要將深圳的路表達出來、傳遞出去?”

一見面,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郭躍華反而先向記者拋來問題。

“加班多了,睡覺少了”,這是深圳各級干部的普遍感受。但即使面有倦意,郭躍華的話語間仍掩飾不住激情:“先行示范區必將証明制度文明的感召力!”

從2019世界經濟特區論壇,到深圳南山人大“先行示范論壇周”,年末的一周之內,兩個論壇接連舉行,主題同時聚焦“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毫無疑問,這正是當前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不能隻交合格答卷、滿意答卷,必須交出優異答卷”,“不能僅做‘單項冠軍’,要成全能榜樣”,“用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這樣的話語成了“熱詞”。

事非經過不知難。人們並不避諱痛點和短板——微觀而言,上學難、住房難、就醫難,有底子薄的歷史欠賬,也有人口急劇變化的客觀外因。宏觀而言,復雜的國際政經形勢下,作為前沿的深圳首當其沖,“高度承壓”。從更高遠的目標來看,“新加坡每平方公裡約33億元產出,紐約每平方公裡接近90億元,深圳13億元的地均產出還有較大距離。”深圳人對標“全球標杆城市”,尋找差距。

但這裡的人們並不畏懼。“高位過坎、再啟新程”,他們深知,小到一座城,大到一個國,必然有“成長的煩惱”,而人們用智慧,用勇氣,用實干,在直面問題中詮釋成長的辯証法,發展的系統論。“從回應20世紀80年代‘特區失敗論’、20世紀90年代‘特區不特論’‘深圳拋棄論’,再到有效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圳都能正視危機,面對未來,主動應變,從而鍛煉出強烈的先行意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怎麼干》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小廣如此總結。

人們在思考:前40年,深圳的前進道路反映出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給整個中國帶來了極大自信。今天,又該如何向世界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制度典范?

這個典范,理應包含深化改革的篤定。“深圳特別能改革,‘深圳的經驗就是敢闖’,善於在中央領導下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提出改革方案並付諸實踐,勇於作為、勇於承擔。”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高振懷說。

這個典范,理應包含開放創新的韌勁。“深圳有意願更有能力抓住歷史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成為國際新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競爭場地的重要主導者,向著全球頂尖的高質量創新型經濟體不斷邁進。”吳曉華說。

這個典范,理應包括協同共進的視野。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在帶動區域協同發展上被國家賦予了特殊期冀。“構建與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使命,深圳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說。

這個典范,理應包含卓越品質的追求。“要針對特大型城市發展中積累的問題,對症施策,精致管理,將推進高質量發展與提供高水平服務、城市進步與民生改善有機結合起來,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說。

登上深圳蓮花山主峰,能俯瞰深圳全貌。山頂廣場上,矗立著昂首闊步的鄧小平銅像。沿路下行不足百米,習近平總書記七年前親手種植的高山榕,已枝繁葉茂。深圳,這個被寄予了無限厚望的城市,正用行動宣告:

“我們要用建設先行示范區的豐碩成果,充分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實踐力量,有力增強科學社會主義在全球的吸引力、號召力、影響力,向世界響亮宣告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

本組報道學術支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陳十一

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高振懷

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李鳳亮

深圳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 陳家喜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院環境所所長 管運濤

(本報記者 劉夢 付小悅 嚴聖禾)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