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村改居” “改”出社區治理新模式

2019年12月24日14:45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2018年1月,雅安市雨城區東部新成立了一個社區——石馬社區。這個社區因“村改居”區劃調整而成立,由蒙子村、漢碑村合並而成。社區成立之后,在黨組織領導下積極開展社區治理,如今,社區不僅有了“靚麗外觀”,還注入了為民服務的溫度。

在雅安市,因“村改居”區劃調整成立的新社區不止石馬社區一家。近年來,隨著雅安市“東進融入”戰略的實施,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通過“村改居”區劃調整成立了諸多新社區,由此帶來了“農民變市民,農村變社區”的新形勢、新變化。直面變化,雅安市積極推進“村改居”平穩過渡,並探索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新途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確保“村改居”平穩過渡

雨城區是雅安市主城區,地處青衣江中游,呈南北長條形。在雅安市“東進融入”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雨城區兩個鄉鎮6個村經過征地拆遷后,陸續於2018年初完成“村改居”,成立了5個社區。

在雨城區“村改居”實施過程中,新社區成立比較集中的當屬姚橋新區。姚橋新區建設管理委員會黨工委書記姚建新介紹,新區原來就是鄉鎮,“村改居”后合並成立了4個社區,4.5萬余人居住於此,其中“村改居”人口佔70%以上。

回顧征地拆遷過程,姚建新感嘆“不容易,太不容易咯”。不容易主要體現在利益分配上,也就是群眾最關注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三資”分配。那麼,如何解決“三資”分配問題?在雨城區委領導下,通過清產核資摸清家底、成立機構全程監督、制訂方案鎖定成員、依據方案及時分配等方式,確保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村改居”后的合法權益。

群眾的另外一個關注點,在征地拆遷后的安置上。對此,雨城區實行“三個為主”的安置政策:集中安置為主,將原來同一個村的拆遷安置戶盡量安置在同一小區﹔原地安置為主,盡量將拆遷農戶安置在原所在村區域內的安置小區裡﹔統規統建為主,由國企對安置小區實行統規統建,建成后配套物業管理,給予三年物管費財政補貼。

在蘆山縣,“4·20”地震災后重建居民安置問題,和雨城區“同曲同工”。結合災后重建,蘆山縣積極推進城市建設,實施“村改居”,建成了三個重建安置小區,共安置了八個鄉鎮的村民。蘆陽街道平安苑小區於2016年建成,由13棟電梯公寓圍合而成,是集中安置小區。目前,小區各項管理已經規范,今年底政府兜底的三年物業管理費到期,明年小區居民將開始自行交付。

確保“村改居”平穩過渡,天全縣也有自己的思考。為安置6個村災后重建戶238戶1002人,天全縣在丹鳳山下的始陽社區建成鳳翔新民小區。始陽鎮黨委書記楊本濤介紹:“我們採取‘政府補助、社會捐資和群眾自籌’模式進行統規統建,建成了這個聚居點,安置房設計成三人戶、四人戶和五人戶三種戶型。”

與雨城區和蘆山縣“高樓大廈”般的安置小區不同,始陽社區的安置房更像是“獨棟別墅”,保留了鄉村風貌。目前,村民已經全部入住,楊本濤也和社區干部謀劃利用新居發展鄉村旅游,讓群眾住得好之外,還能“鼓起錢袋子”。

激活社區治理的“一池春水”

“村改居”實施后,群眾居住條件不斷改善,但是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也逐漸凸顯,如矛盾糾紛復雜、私搭亂建頻發、公共綠地私化、居民素養不高、文明風尚欠佳等,這為社區治理提出了新的難題。

雨城區對症下藥,逐步探索出以“黨組織全面領導,群眾自治、區域共治、厲行法治、崇尚德治”為主要內容的社區治理和服務模式。姚建新介紹,這一模式就是強化社區黨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在社區黨委領導下,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共建共治。

1972年出身的盧德芬,現任姚橋新區土橋社區黨委書記,扎根土橋十多年,她見証了“土橋村”到“土橋社區”的轉變。盧德芬坦言,通過社區基層區域化黨建工作,促使社區黨建“務實聯動”、社區資源“整合共享”、社區治理“更有成效”。如今,土橋社區不僅環境優美,還有共享書吧、家庭醫生等便民服務,一點兒也“不土”。

在雨城區,新社區展現出新面貌,老社區也有新變化。位於雨城區康藏路社區的新安巷大院過去因“臟亂差”出了名,“村改居”實施后,在黨建引領下,新安巷真正“新”了起來。新安巷小區黨支部書記彭顯珍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和居民齊發力,我這個80多歲的老黨員也干勁十足”。

城區重建安置小區多、管理難、群眾需求多元化,這是蘆山縣“村改居”后社區治理的難點。結合實際,蘆山縣創新社區黨建向城市小區黨建延伸模式,開展起以“黨建進小區、組織進樓宇、服務進家庭”為內容的“三進”活動,推進社區治理。

在小區黨建“三進”領導小組帶領下,蘆山縣明確了社區黨組織對小區黨組織的領導,小區黨組織對小區各項工作和業主委員會等各類組織的領導關系。如今,縣內三個安置小區全覆蓋建立黨支部,下設29個樓棟黨小組,378名黨員直接聯系住戶,構建起“小區+樓棟+黨員+住戶”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組織體系,並通過群眾“點單”、支部“傳菜”,推進精准服務進家庭。

群眾所想所盼就是努力的方向,在天全縣也是如此。“村改居”后,天全縣建立健全“定評議”工作機制,讓村規民約“大家定”、大事小事“大家議”、治理成效“大家評”,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雅安市委黨建辦副主任余鬆告訴記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為我們抓好社區基層治理、提升社會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持之以恆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和推動社區各項工作,更好地服務群眾。”(蔣筱青)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