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建鏈“田頭”科研聚“准頭”——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黨建引領科研創新紀實

2019年12月19日10:29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黨建鏈“田頭”科研聚“准頭”——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黨建引領科研創新紀實

每到瓜果收獲的季節,到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二坡村採摘的游客絡繹不絕。如今,二坡村的蔬菜瓜果已聲名在外,當地形成了集旅游觀景、採摘體驗、富硒餐飲、特色住宿於一體的多產業融合基地。

過去,二坡村主要種植經濟效益低的玉米等作物,農民收入低,脫貧致富難。而讓二坡村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源於一場開在田間地頭的主題黨日活動。2016年,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劉曉洪帶領經作所蔬菜黨支部,把主題黨日活動直接開在了二坡村的田埂上。

在此次主題黨日活動中,黨員們圍繞二坡村脫貧攻堅建言獻策,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經歷進行了充分交流。蔬菜黨支部了解到,由於二坡村缺乏技術與管理,種植經濟作物發展慢,大多自產自銷,沒有形成產業。於是,院黨委當即決定,派黨員陳磊夫長期駐扎二坡村。從此,二坡村走上了發展蔬菜產業的康庄大道,貧困戶人均收入從過去的3000元增長到8000多元。

黨支部將主題黨日活動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農戶,以黨建為引領,扎實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在推進精准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涌現出了一批“一懂兩愛”的優秀人才,這是湖北省農科院聚焦科研抓黨建、服務“三農”促發展的行動寫照。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湖北省農科院黨委結合本單位特點及工作實際,秉持“以黨建促科研”的理念,創新形成了適合本單位的農業科研院所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按照“黨建引領、分類指導、雙向引領、黨管人才”的路徑,找准基層黨建工作與科研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新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實現了黨建與科研工作兩促進、共發展,形成了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保障了農業科研事業發展創新。“十三五”以來,湖北省農科院承擔各類項目200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66項,新增科研平台50余個,培植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特色重點學科。

破解黨建與科研“兩張皮”,實施黨建工作分類指導

作為農業科研單位,湖北省農科院的科研型黨支部佔在職黨支部的“半邊天”。由於科研單位自身的特殊性,科研型黨員大部分時間在科研和示范推廣一線,盡管黨建工作在許多方面促進了科研業務工作,但或多或少還是存在黨建與科研“兩張皮”現象。

如何破解黨建與科研“兩張皮”,湖北省農科院黨委花了不少心思。湖北省農科院黨委下設12個二級黨委、74個黨支部。根據部門業務職能不同,劃分為科研型黨支部和行政管理型黨支部,並實行黨建工作分類指導。

針對科研型黨支部,湖北省農科院黨委在抓黨建過程中更加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樹立“一切工作到基層”的鮮明導向,緊密結合實際,創新形式,採取多途徑、多形式推進學習活動。

“在支部建設過程中,我們會定期開展‘做一懂兩愛典型,當鄉村振興標兵’等科研特色主題黨日活動,有效破解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問題。”蔬菜黨支部書記郭鳳領介紹,“我們去年9月在神農架進行資源考察期間,蔬菜黨支部黨員與全體資源考察的黨員同志組成的臨時黨支部,與當地堂房村黨員同志共同開展‘功成必定有我,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主題黨日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來,湖北省農科院各科研型黨支部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院內專家大院、農業科技“五個一”行動等形式把黨的旗幟插到田間地頭,通過黨建活動促進科研院所與地方院所合作交流,讓黨建活動服務於學科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

通過黨建分類指導,湖北省農科院黨建整體水平全面提升,組織體系更加健全、服務功能更加有效、骨干隊伍全面加強、制度體系科學規范、激勵保障更加有力、黨建責任全面落實,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效顯著,黨員隊伍充滿生機活力。

找准黨建與科研結合點,把支部建在科研鏈上

“助推農業高效益,關鍵在於科研更好地與農業生產實踐結合。”劉曉洪說,尤其是科研型黨支部,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到田野裡。

為讓黨建工作更接地氣,湖北省農科院黨委創新模式,全年根據農時,分季度開展與農業科研緊密相關的4個特色主題黨日活動——第一季度,春耕之前,全院各黨支部開展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為主題的黨日活動,統一思想,確定業務主攻方向﹔第二、三季度,春夏農忙時節,開展“論文寫大地,科技鬧春耕”“興調研轉作風,躬身碧野鬧春耕”等主題黨日活動﹔第四季度,秋收季節,對全年工作進行“回頭看”,以實際成效檢驗黨建工作效果。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裡。湖北省農科院黨委通過量身訂制“主題黨日+”活動,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涌現了一批優秀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據悉,省農科院57個在職黨支部、500多名黨員專家,從實驗室走到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為科研工作做好服務是湖北省農科院黨委推進黨建工作與科研工作相結合的重要抓手。科研儀器設備採購耗時較長,影響科研項目實施進度怎麼辦?科研項目經費創新團隊享有多大自主使用權?回應科研人員最關心的問題,湖北省農科院黨委堅持刀刃向內,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激發科研人員干事創業熱情。

“把能夠下放的管理權限盡量下放,把能夠簡化的流程環節盡量簡化,充分保障科研和管理自主權。”湖北省農科院院長焦春海說。該院專門制定整改方案,進一步完善成果權益分配激勵機制,增加科技成果轉化在工作績效考核中的權重,賦予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成果處置更大自主權﹔健全人才分類評價機制,開展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改革,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優化收入分配機制﹔賦予法人單位和團隊更大自主權,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優化科研項目預算管理,簡化資產配置和採購流程,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項目決策權,讓科研人員輕裝上陣,充分激發科研創新活力。

黨建引領科研創新,激發服務“三農”新活力

黨建是生根的肥沃土壤,創新是根植於上的蓬勃秧苗。近年來,湖北省農科院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支部建在科研團隊和行政處室上,由研究員和處長擔任支部書記,黨建工作與科研工作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現如今,在荊楚大地上,涌現出了一批聽黨話、講政治、敢擔當、善作為、作風硬的“一懂兩愛”科技隊伍。

搞農業科研,必須跟著農時走,從祖國的北邊一路輾轉向南。“這麼多年的春節,我更多的時候是在海南當地老百姓家中度過。”歷時12年,游艾青團隊20多人反復試驗數十萬次,育出“廣兩優272”雜交水稻,最終畝產達到了1600斤。“30年,游艾青研究員專注於一顆稻子,這是一個黨員科研工作者的情懷。”湖北省農科院院辦主任魯國梁說。

“李所長,您看我家花菇長得多好!”11月1日這天,湖北省農科院十堰分院食用菌所所長李為民在房縣土城鎮等地“扎根”整10年。在李為民的日程表中,從來沒有周末,精力都花在食用菌技術研究和推廣上,平均每年在房縣的食用菌基地超過300天。生產中,李為民對菇農們制袋、滅菌、接種、脫袋、刺孔、出菇、注水等每一個環節都悉心指導。時間長了,菇農們十分信任李為民。在他和團隊幫扶下,土城鎮通省館村41戶貧困戶聯合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白雞鋪村也形成年產優質無公害鮮香菌100萬公斤規模,輻射帶動周邊鄉鎮近千戶菇農走上致富路。

李為民團隊多年蹲點跟進房縣食用菌產業,是湖北省農科院以科技隊伍挺進湖北脫貧攻堅主戰場的一個縮影。近5年來,湖北省農科院共有131支農業科技精准扶貧團隊、888人次專家參與精准扶貧,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709項,對接新型經營主體407家,服務貧困戶6480戶、貧困人口16621人,輻射帶動21953人脫貧。

在湖北省農科院,像游艾青、李為民這樣的優秀黨員不勝枚舉,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長期扎根基層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紅旗”插在田野裡,充分展現了黨員高級知識分子的科技示范和黨員先鋒模范“雙引領”作用。

隊伍強則事業興。在湖北省農科院黨委的全面領導下,高位謀劃推進農業科技“五個一”行動,保証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近3年,湖北省農科院年均科研經費超過2.2億元,獲得的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較前三年實現同期倍增。為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率的提升和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本報記者 李煒 何紅衛 胡明寶)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