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總書記關切高質量發展︱在藍天白雲下——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

2019年12月18日19:43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總書記關切高質量發展︱在藍天白雲下——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在藍天白雲下——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

新華社記者劉健、高敬、鄔慧穎

美好家園,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眼下,各地瞄准生態環境領域的突出問題,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藍天白雲之下,為建設一個美麗家園而努力。

村庄變美、礦山新生,生活環境更優美

“過去村裡垃圾亂扔、雜物亂堆,雨天出門兩腳泥、晚上出去一抹黑。現如今,路修好了,廁所不臭了,也不用燒煤爐了,裡裡外外都變美了。”河北省新河縣劉秋口村的劉和仲沒想到,生活了一輩子的小村庄變得“快讓人認不出了”。

幾公裡外的白穴口村村口,過去有一個大垃圾坑,多年以來一直嚴重影響村民居住和出行環境。村支部副書記孟志勇說,為了清理這裡的垃圾,村民們用載重10噸的車整整拉了30車。昔日臭氣熏天的垃圾坑已變身為樹綠花香的村民休閑小花園。每天還有10多名保潔員在村中清掃保潔。

正在全國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讓新河這座冀中南平原小縣變了模樣。如今,新河縣“垃圾圍村”現象基本消失,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一段時期以來,農村環境、重污染天氣、黑臭水體等問題,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百姓意見大、怨言多。污染防治攻堅戰,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百姓身邊這些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讓百姓享受更優美的生活環境。

來自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現在全國8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處理﹔近30%的農戶生活污水得到處理,污水亂排亂放現象明顯減少﹔全國農村改廁率超過一半。

“再過兩三年,這片油茶林就能陸續挂果,成為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看著日益豐茂的油茶樹,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古龍崗鎮瑤前村天源組村民馮國芳說。

前些年,這片10多畝的山地曾一度荒廢,栽不了樹木、種不了庄稼,成為馮國芳的一件揪心事。

贛州素有“稀土王國”美譽,資源儲量豐富。由於過去採用池浸、堆浸等粗放工藝開採稀土以及非法盜採等原因,礦山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近年來,贛州市被列入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之一,投入數億元用於廢棄稀土礦山治理,並探索出多種治理模式。

礦山綠了,有的地方栽種高產油茶等經濟作物,有的地方建成了林地。有村民說:“我們過去是生活在礦區,未來將生活在景區了。”

經過艱苦整治,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耕地周邊工礦污染源得到有力治理,建設用地人居環境風險聯合監管機制逐步形成,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

企業進園、產業升級,經濟更“綠”色

水道縱橫、堤綠水清,位於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的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正在成為珠三角腹地一個“網紅”新景點。

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個污水橫流的“臭水塘”。周邊100多家污染企業廢水、禽畜養殖廢水、居民生活污水不少都直排河流。華陽湖水系又黑又臭,水質基本為劣V類。

近年來,當地大力推進華陽湖環境綜合整治,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周邊158家污染嚴重企業被關停。華陽湖水質從劣V類恢復至Ⅲ至Ⅳ類,還成功申報國家濕地公園,實現“華麗轉身”。

企業關了,經濟發展怎麼辦?

華陽湖邊兩公裡外的東莞豪豐環保產業園區內,車來車往,一派熱鬧繁忙。143家電鍍等企業已經投產,為華為、OPPO等手機制造廠商和特斯拉、寶馬等知名汽車企業做電鍍配套。

東莞豪豐環保總經理劉振斌說,企業入園區,廢氣、廢水都集中收集處理,並嚴格按照環保標准達標排放。“過去那種小工廠、小作坊式的直排偷排污水廢氣的情況,決不能再出現。”

麻涌鎮因環境更美、產業更優,成了投資熱土。2018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260.6億元,增長7.8%,躍升為全市排名靠前的優等生。

以治污促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

說起廢舊汽車拆解行業,河北省石家庄市無極縣郝庄鄉的百姓可謂又愛又恨。

愛的是,這個產業是當地10多個村庄、6000多人的營生,是幾千戶家庭的生活來源﹔恨的是,廢舊零部件亂堆亂放,非法拆解屢禁不止,廢機油等不規范處置帶來環境安全隱患。

今年,一家廢舊金屬回收公司的老板王偉清閑了不少。原來,當地對廢舊車輛拆解行業進行清理整頓,對非法侵佔土地的各類設備、小房等予以拆除。王偉也按要求騰空了場地,公司主要業務不得不停頓下來。

“短期陣痛是不可避免的。”王偉說,目前企業隻能做一些廢鋼貿易,銷售額減少了一半。但無極縣正積極謀劃產業規劃提升,力爭打造國家級報廢車回收拆解基地。在王偉看來,環境整治有利於行業升級發展,對企業未來也充滿信心。

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1至10月,地表水Ⅰ至Ⅲ類斷面比例為75.4%,同比增加2.3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同比減少1.9個百分點。前11個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2.9%。

漁民上岸、候鳥歸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身灰色工作服,系一條深藍色圍裙,60歲的朱玉華從生產車間走出來,習慣性地把雙手在圍裙上擦一擦,和記者握手。

當了20多年漁民的老朱,現在是遼寧省錦州市筆架山食品有限公司的採購員。幾年前,他賣掉漁船,轉身上岸,進企業成了一名工人。

“這些年海裡的魚蝦少了,要想賺錢就得往深海裡去。”他說,“人都說靠海吃海。我們過去隻知道一味地向大海要‘口糧’,不知道愛護它。現在琢磨琢磨,大海不是咱一個人的,是大家伙的。把大海愛護好,才能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更好。”

錦州市地處渤海最北端。近年來,錦州市開展海岸帶整治行動,一方面恢復和保護自然岸線,一方面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清理“三無漁船”,讓大海休養生息。

全市2萬多名漁民有超過半數已經上岸轉產。朱玉華所在的漁民村還組織了搬遷改造。“原來常年漂在海上,現在腳踏實地,還住上了80多平方米的樓房。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啊!”他感慨說。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戰役之一,渤海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是祖祖輩輩留下的生存智慧。但如今山水已經變了模樣,“老吃法”還能繼續嗎?

位於江西省瑞昌市和九江市柴桑區之間的赤湖,生物資源豐富,養育了赤湖周邊的老百姓。

“過去雜亂無序、密密麻麻的湖面圍網,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對湖泊環境產生破壞。”在赤湖從事水產養殖30年的赤湖村村民易本智說,“有時就連湖面上吹來的風都帶著魚腥味。”

20多年來,由於過度開發,高密度圍網養殖,水質呈富營養狀態,水域污染不斷加重。2018年,當地啟動拆除圍網養殖工作。政府還幫助引導漁民組建聯合體,注冊成立九江民鑫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進行公司化經營管理。

易本智說,現在湖域進行生態養殖,不允許投放飼料和肥料,逐漸讓湖水恢復清澈狀態。“水質變好后,冬天這裡還成了候鳥的天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全國上下務必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建成一個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美麗中國而努力。(參與記者:鞏志宏、孫仁斌、周穎)

(責編:呂騰龍、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