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創新創業成為鄉村發展新引擎——國家“雙創”涉農基地調研見聞

2019年12月16日10:23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創新創業成為鄉村發展新引擎——國家“雙創”涉農基地調研見聞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確立了首批28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2017年6月,國辦又確立了第二批92家基地,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總數達到120家。近日,記者跟隨國家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第三方評估組,深入到湖北羅田縣、四川平昌縣、陝西楊凌示范區以及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長春國信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地,對國家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中的5家涉農基地進行了調研,探訪他們在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形成創新創業高地、打造創新創業品牌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

厚植創新創業沃土

在楊凌示范區成立的陝西仲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用不到4年時間實現了迅猛發展。公司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相關專家技術,採用杜仲葉為原料,高效提取制成杜仲精粉。同時,提取物殘渣可以再生產為杜仲飼料添加劑以及杜仲膠,目前已有杜仲精品茶、杜仲多糖、杜仲飼料添加劑等17類產品。公司負責人朱銘強深有感觸地說:“來楊凌落戶發展的團隊可申請20萬-50萬元免息貸款作為創業啟動金,還可享受種子孵化基金、創業補貼。另外,還提供免房租和免水、電、網費的創業辦公室。如果沒有這些優惠政策,公司很難快速發展。”

楊凌“雙創”示范基地聚焦現代農業、科技服務、“互聯網+農業”等領域,通過政策扶持、基地支撐、條件保障等路徑,全面激發農業科技人員、大學生和高素質農民的創新創業熱情。楊凌示范區創新創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卓濤介紹,楊凌示范區先后出台了30多項促進“雙創”的政策文件,構建了從創新創業團隊初創期、孵化期、加速期到成長期全過程、系統化的政策體系。同時,建立健全大學生培育體系,專門出台了政策,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在貼息貸款、項目補助、免費辦公場所、免費保障房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越來越多像仲欣公司一樣的創業公司在楊凌雙創示范基地落戶並發展壯大。

一粒種子,隻有植入沃土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創新、創業、創造的種子,必須扎根於良好的發展環境,才能成長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各“雙創”基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扶持政策實施細則,讓創新創業者輕裝上陣,形成了包容創新、鼓勵創業的氛圍。

激發雙創人才活力

湖北羅田人徐志新是知名律師,奔波於北京、深圳之間,他拿出自己半生的積蓄,在“小時候生長過的地方”興建了燕兒谷農庄。從前的燕兒谷,名叫燕窩垸村,是當地有名的“厭人垸”。短短幾年時間,荒山變綠,花開山野,13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厭人垸”蝶變為“羨人垸”。他與村委會探討出村企聯動的模式,村集體以荒廢的橘子園、廢棄小學的經營權作價入股,投資燕兒谷養生園公司,由村委會持股10%,盤活了閑置資源,發展了集體經濟。同時,也鼓勵村民入股,部分村民以承包經營權和少量資金入股,從員工變成了股東。

燕兒谷的裂變,正是羅田建設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一個縮影。徐志新是羅田縣眾多能人返鄉創業者之一。2017年,羅田縣返鄉創業人士近8000人,其中具有一定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能人達600人,已創辦企業238家。羅田縣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回歸創業工程意見》《關於落實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政策的暫行辦法》等文件,設立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17個獎項支持返鄉創業。評估組專家、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鄭炎成認為,羅田縣雙創示范基地在吸引能人返鄉創業帶動農民致富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新路,措施得力、成績突出。

各雙創基地除了出台支持“引人”政策、積極引入各類外來人才外,更重視“育人”,同步培育“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鄉土人才,為社會資本和創新創業主體打造更多培訓、實習和孵化基地。

入選第二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國家農業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搭建了一整套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綠領空間”孵化平台、“綠品”“綠領學院”“綠領會”等農業農村雙創載體。新希望集團常務副總裁、首席運營官李建雄介紹說,公司建設多個新農民培訓基地、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和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精品示范園。

人才是風向標。人才向哪裡去,說明哪裡就是創新創業的沃土。涉農國家雙創基地不斷完善人才評價、流動、引進、培養、激勵機制,為肯創新、願創業、能創造的人提供更多機會、更大支持、更廣舞台,讓雙創基地成為優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創業之地。

打造鄉村振興引擎

“以前一斤干花椒賣五、六十元,現在可以多賣10%,有了青花椒交易中心,我們可以實時了解花椒行情,掌握行業動向,利用交易中心平台,還可以將我們的產品推向市場。”四川省平昌縣君紅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勇說。

四川省平昌縣是個百萬人口大縣,同時也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中,平昌縣以培育產業為核心,立足當地特色農業資源,強化產業鏈創業創新,形成大中小微企業並立,各類經營主體集聚,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的創業生態系統。

從2015年起,平昌縣全力推進花椒產業發展。目前,全縣43個鄉鎮建成青花椒基地35萬畝,是川東北最大的青花椒產業基地。平昌縣常務副縣長黃學霖介紹,平昌縣雙創產業園集收購、加工、銷售於一體,分3年將建成青花椒交易中心、農產品交易市場、花椒精深加工車間、農產品主題館和體驗展示館,干花椒年加工、交易能力可達10萬噸以上,年盈利超4億元。隨著雙創產業園的投入運營,平昌縣43個鄉鎮、360個村、104個貧困村的1.7萬戶村民也將從中得到實惠。

除了花椒,平昌縣還建成茶葉基地26萬畝,新建茶葉加工廠20家,實現加工產值7.22億元。評估組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葉萌教授認為,平昌縣在區位不明顯、發展基礎薄弱、財力異常緊張的現實背景下,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地區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新路。

目前,我國農村創業創新正在順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各雙創基地逐漸將一二三產業融合作為創業創新重點,推動農業功能向生產生活生態拓展。

入選國家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的長春國信現代農業公司,按照“L+R+S”的總體布局創新模式(即“主導產業+相關產業+配套產業”的融合),以農業為基本依托,以資產為紐帶,以創新為動力,將一二三產業有機整合、緊密相連、一體推進,把建設農業雙創示范基地與打造生態環保、健康宜居城市相結合,進而推動我國農民創業和創新。

國信農業依托國信集團,推動國信南山、桃花源農業公園、康養機構等一系列項目在奢嶺鎮落地,對奢嶺鎮鎮域經濟促進作用明顯。龍頭企業通過流轉農民土地,使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增收效果明顯﹔同時大項目的落地也吸引了一批高水平人才到奢嶺鎮工作,為奢嶺鎮日后的建設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人才保障﹔國信集團對鎮域的整體規劃打造,改善了鎮區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吸引了更多人到奢嶺安家落戶。評估組專家表示,讓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農業雙創示范基地的工作使命,也是國信農業雙創示范基地的亮點之一。

農村創新創業有力促進了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引領帶動農村建立健全現代生產經營方式、新商業模式和通達營銷網絡,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了新動能新活力。各類雙創主體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潮,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引領更多農戶創業增收,把萬千創新創業人員的“微力量”匯聚成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讓雙創成果惠及更多群眾。(本報記者 李麗穎)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