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陝西渭南: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2019年12月11日08:5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陝西渭南: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過去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解得不深刻,回到農村老家時,村民們一問起這方面的問題,我就擔心說不透、講不清。通過近兩年的理論學習,現在我感覺心裡踏實多了。”陝西省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干部吳超說起基層理論宣講,頗為感慨。

在渭南市黨政干部中,像吳超這樣“張口作宣講”的人比比皆是。“他們會在走親訪友時,把自己的學習、思考,消化、吸收到的理論營養,反哺給家鄉,滋潤鄉親們的心靈。”渭南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玉娥說。

近年來,渭南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在深入抓好理論武裝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著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時代課題,抓准主體、創新載體、靈活方式、聚力發展,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全市560萬人民筑夢奮斗的強大動力。

理論宣講從霧裡看花到親切可人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需要契合群眾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要創新話語方式,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讓大家真正聽得懂、感興趣、用得著。”渭南市委書記魏劍鋒說。

“我們在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台的同時,依托‘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數據庫’開發‘黨員小書包’App,把全區10000多名黨員根據所在支部編入學習班級,該平台能全程記錄監督每個學員的學用情況,每月對學用不足的班級和學員及時發送提醒函,督促黨員學習。”華州區委書記霍文軍說。

渭南日報的“渭南發布”手機客戶端、渭南廣播電視台“渭水之南”手機客戶端,把黨的創新理論“大主題”分解成“微話題”,以小范圍、近距離的“微媒體”“微節目”為載體,實現黨的創新理論的有效傳播,在與時代合拍、與網民共鳴中,廣大干部群眾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參與進來,汲取精神養分,感悟思想真諦。

在蒲城縣紫荊街道辦,每天早上7點和晚上7點,“紫荊之聲”廣播站會准時播音,這裡有《學習之聲》《惠農政策》《扶貧動態》等欄目,每天早晚定時誦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播報政策熱點、脫貧攻堅政策、環境保護、平安建設、文明村戶創評等,使“黨的好聲音”第一時間傳遞進千家萬戶、傳遞到田間地頭,深受群眾喜愛。

針對有些群眾對黨的方針政策理解不深、思想認識不到位等問題,臨渭區站南街道辦,利用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文化活動中心、村(居)民調解室等資源,每年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宣講30余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群眾身邊的事例講,宣傳群眾最想聽的內容,講解群眾最想學的知識,不斷增進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在濃厚的理論學習氛圍中,一批鄉賢五老也自發加入宣講,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傳播黨的創新理論。

白水縣堯禾鎮滿義村,76歲的村民劉高友,熱愛學習,喜歡鑽研,也是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的“發燒友”。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他激情滿滿,將中國夢、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等編寫成上千首快板書為群眾進行宣講。還編創15部秦腔、眉戶、小品等劇本,36個快板劇,5首村歌,並自籌資金成立了“雁山劇社”開展惠民演出,將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融入舞台。

基層黨員干部是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主力軍”,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解和把握的程度,決定了讓黨的創新理論走向基層的深度和廣度。黨員干部強筋壯骨,活學活用,就會起到點燃燈一盞,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今年以來,渭南市組織各種宣講力量走進社區、農村、企業、機關,以專家學者講理論、黨員干部講政策、先進模范講故事、基層群眾談體會等多種形式,宣講黨的創新理論3900多場次,受眾近30萬人。

同時,在渭南,記者看到這麼一個現象:各鄉鎮依托農村主要街道、公路沿線牆體圍擋、鄉村宣傳欄、閱報欄、文化牆、燈杆、村委會、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陣地,通過合理布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政文化等相關內容變成“無聲陣地”,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有的鄉鎮、社區還利用機關院內、走廊等閑置空間,精心打造“文化長廊”,用習近平經典金句制作了文化牆,既對外宣傳了黨的創新理論,又使干部群眾潛移默化受到教育。

理論一經群眾掌握 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今日之渭南,黨員干部勤勉奮斗,廣大群眾思進思干思變,城鄉大地生機盎然,一片昂揚奮進之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后,瞬即在渭南引起學習和貫徹熱潮。10月18至19日,渭南市舉辦了高質量發展論壇,來自省內外的眾多專家為渭南高質量發展把脈、支招。10月31日,渭南市舉辦了金融支持渭南高質量發展推進會,進一步加強銀政企合作,新增200多億元貸款促進渭南一批高新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和文化旅游項目建設。11月13日,渭南又邀請了近百名青年科技人才深入企業,在講話發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澄城、大荔、富平、合陽等縣市區紛紛舉辦高質量發展論壇或推進會。

在脫貧攻堅戰中,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科學發展扶貧產業,提升造血功能的實際行動,轉化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內生動力。記者看到,在渭南市1.3萬平方公裡田野上,一家家村集體經濟公司拔地而起,各類專業合作社作用積極,日漸成熟的電商把致富的橋梁架向遠方……全市上下團結奮戰,富平、蒲城、合陽、澄城4個國定貧困縣摘帽,全市501個貧困村退出474個,貧困人口由24.86萬人減少到6.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7.5%降至1.8%,渭南“三農”正在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近年來,隨著以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品、3D打印、無人機、生物醫藥產品及新型建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落地開花,渭南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結構調整更加優化,經濟發展質效雙增。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黨的創新理論轉化成一個個拔地而起的重點項目、一批批國內知名企業和著名品牌落地,轉化成“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舊動能的持續轉換。

在生態環保工作中,黨的創新理論轉化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轉化成打贏藍天保衛戰、秦嶺北麓生態治理的信心和決心。通過鐵腕治霾、綜合治水、科學治土、重拳執法等一系列實打實措施,“美麗渭南建設”全面推進,共建共享局面形成,當前正值候鳥南返季節,渭南韓城、合陽、大荔和潼關為候鳥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棲息地,一大批珍稀鳥類在這裡的濕地和河灘地越冬或棲息,黃河渭河上消失多年的捕魚船又現河面。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中國好人”“渭南標杆”“最美家庭”裡的凡人善舉,轉化為治安巡邏、叫醒服務、鄰裡守護等志願者服務的暖心之舉。“萬條家訓進萬家”“五個融入”“六進”等一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經驗在渭南不斷涌現。從摘得省級文明城市稱號,到2015年、2018年兩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渭南城市文明程度一次次地走向新高。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本報通訊員 張航智)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