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導活動

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訪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

2019年12月10日10:11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當前形勢下,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展如何?怎樣發揮好生態環境保護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為此,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

學習時報: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請您談一談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績?

李干杰: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一是戰略部署不斷加強。70年來,我國先后提出並確立保護環境為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為國家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並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寫入了憲法和黨章,生態環境保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和突出。

二是治理力度持續加大。70年來,我國污染防治方式不斷創新、領域不斷拓展、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決向污染宣戰,發布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三是生態保護穩步推進。70年來,我國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治理並重,實施保護天然林、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保護重大工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推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中國人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日益美麗動人。

四是制度體系逐步完善。70年來,我國堅持依靠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從“32字”環保工作方針(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到八項環境管理制度(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排污收費、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許可、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再到生態環境指標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排污許可、河湖長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制度出台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五是體制改革不斷深化。70年來,從197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到1982年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設立環境保護局,到1988年成立國務院直屬的國家環境保護局,1998年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再到2008年成立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垂直管理等改革舉措加快推進。2018年3月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並整合組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更加優化強化。

六是執法督察日益嚴格。70年來,我國基本形成了以環境保護法為龍頭的法律法規體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力度之大、執法尺度之嚴、守法程度之好前所未有。先后制修訂9部生態環境法律和20余部行政法規,“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開始實施。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累計解決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15萬多個,第二輪第一批督察共交辦群眾舉報問題約1.89萬個,有力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七是國際合作不斷擴大。70年來,我國批准實施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引領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學習時報:作為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見証者、親歷者,您認為取得這些成就有哪些值得總結的做法和經驗?

李干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確實是成績斐然。在實踐中,我們也探索和積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寶貴經驗。

一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其核心要義集中體現為“八個觀”: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邃歷史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用最嚴格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嚴密法治觀,全社會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共贏全球觀。對於生態環境保護而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價值觀又是重要的方法論,是做好工作的定盤星、指南針和金鑰匙,必須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方面,為了人民,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作為民生優先領域,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另一方面,依靠人民,將人民來信來訪和舉報作為精准發現生態環境問題線索的“金礦”,讓人民群眾作為我們監督力量的一部分,打一場污染防治攻堅的人民戰爭。

三是堅持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強化黨的領導,明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各相關部門要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管發展的、管生產的、管行業的,都要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管好環保,將“小環保”真正轉變為“大環保”。

四是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有利於更好調動地方積極性﹔讓環境治理措施更有針對性﹔也可以使環境治理成效與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貼近,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要不斷健全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排名、公開、預警制度,有效傳導壓力,推動各地抓出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果。

五是堅持落實“六個做到”。把握正確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做到穩中求進,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做到統籌兼顧,既追求環境效益,又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做到綜合施策,既發揮好行政、法治手段的約束作用,又更多發揮好經濟、市場和技術手段的支撐保障作用﹔做到兩手發力,既抓宏觀,強化頂層設計、政策制定和統籌指導,又抓微觀,通過開展強化監督等推動地方落實﹔做到點面結合,既整體推進,又力求重點突破﹔做到求真務實,既妥善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又攻堅克難把基礎夯實,絕不搞“口號環保”“形象環保”“虛假環保”。

六是堅持不斷強化基礎能力建設。不斷加強機構、隊伍和能力建設,著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學習時報: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目前進展如何?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環保工作會有什麼變化嗎?如何幫助地方政府實現污染治理的目標?

李干杰:黨的十九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七大標志性戰役,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

2018年目標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均達到年度目標和序時進度要求。2019年1—9月,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持平,其中,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

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仍處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尤其是部分地方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出現了弱化,放鬆環境監管的風險有所增加。

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我們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信心和決心,絕不會放寬放鬆,更不會走回頭路。

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支持和幫扶地方政府做好污染治理工作。

一是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戰役,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大氣、農村環境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的專項資金比2018年增長近1/4。

二是繼續開展強化監督幫扶,針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問題,向地方派駐工作組,幫助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發現並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三是實施駐點跟蹤研究。生態環境部已經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等推廣“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模式,為地方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持服務。

學習時報:生態環境保護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生態環境部在服務“六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李干杰:今年以來,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我們把服務“六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主動服務企業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一是服務重大項目落地。優化環評審批服務,建立國家重大項目、地方重大項目、利用外資重大項目“三本台賬”,提前介入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大產業布局項目,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即到即受理即評估。印發生態環境部行政許可標准化指南,優化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

二是推進企業綠色發展。與全國工商聯共同落實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啟用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台,舉辦系列生態環境科技成果推介活動,及時更新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示范目錄,篩選和發布一批優秀示范工程,為企業治污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三是發展壯大環保產業。加快重大治理工程項目實施,大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會同有關部門規范生態環境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深入推進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組織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試點,發布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所得稅問題的公告,鼓勵污染防治企業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四是統籌規范督察執法。依法依規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強化監督幫扶,既查不作為慢作為、又查亂作為濫作為。進一步規范適用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對守法合規企業無事不擾,對環境違法企業依法嚴肅處罰。督促地方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按環保績效水平進行分級管控。

下一步,我們將注重統籌處理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服務“六穩”的關系,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抓手作用,積極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同並進。(閆書華 本報記者 吳青)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