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專題首頁 老區聚焦 精准扶貧 紅色旅游 老區兒女 紅色記憶 老區新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紅色老區>>老區兒女

張金鋒:小鎮大工匠

2019年11月21日14:00    來源:中國老區網    陳雪梅

1978年出生的他,雖然隻有高中文化,如今卻是全國玉米脫粒機專業生產龍頭企業的領頭人。他就是集自主研發、生產制造、銷售及售后為一體的綜合性機械加工制造企業——龍江景西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鋒。

龍江景西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連續多年被評為縣、市級文明經營戶、市級消費者信得過單位、被齊齊哈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農資質量安全示范店”。公司生產的景西牌玉米脫粒機系列產品先后被中國產品質量品牌信譽監督評審中心、中國品牌與質量監督中心、中國企業產品質量品牌管理中心、中國產品質量信譽協會評為《AAA質量誠信消費者(用戶信得過單位)》和《中國著名品牌》、《中國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齊齊哈爾名牌和知名商標、黑龍江省著名商標。

企業董事長張金鋒,憑著科技興企、誠實守信、爭創一流的理念,在十幾年間不斷將企業做大做強,這個頭上閃耀著齊齊哈爾市光彩之星、齊齊哈爾市優秀青年企業家、首屆鶴城青年創業能手、齊齊哈爾市文明市民標兵、龍江縣十大杰出青年、市縣勞動模范等諸多光環的年輕董事長,用他的工匠精神,使一個最初隻有兩個人的個體工商戶發展成為佔地面積35000平米,擁有150多名員工,生產設備110余台、套,年產銷玉米脫粒機2千台套的規模化、程序化生產企業。年產值3000萬元,年上繳利稅50多萬元,公司也躍升成為全國玉米脫粒機械生產制造的龍頭企業之一。

一、執著專注,他愛上了機械制造

一個人可以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但他卻不一定是個有能力的人。而有能力的人中,那些優秀、拔尖的人才,當屬具有創造力的人。

張金鋒的父親張權,曾經是龍江縣鋼鐵廠的一名技術工人。1993年3月,在政府在崗創業的號召下,張權停薪留職拉家帶口去大慶市做客運生意。由於當年客運行業的不規范,黑車的混亂市場攪得生意慘淡,生活捉襟見肘。沒辦法,1995年張權不得不回到龍江干起了本行,在景星鎮西側開了一家修理部,挂牌“景西修理部”。

1998年張金鋒高中畢業后,鑒於家裡的生活境況,回到了父親的修理部給父親做學徒。

開始,父子倆接些農機具修理的小活干,小到補胎打氣,大到拆機換件。爺倆技術好,收費低,人又和氣,甭管來修農機具的農戶是現錢還是賒賬,爺倆起早貪晚從不耽誤活。慢慢的,小鎮裡不管遠近的農戶,大小農機具壞了,都要送到他家來修。修理部也從期初的修理農機具,開始加工制作簡單實用的鏵犁等小型農機具。

隨著修理部生意擴大和自制簡單農機具的暢銷,爺倆原來的小門臉不夠用了。於是,2001年,爺倆拿出家裡僅有的4萬元積蓄,買了一個60多平方米的門市房,將600多平方米的小院平整后當修理“車間”。

農機修理,整天油漬麻花的。好心人勸過張金峰:“金峰啊,你頭腦靈活,又有高中畢業的底子,在鎮裡找個體面點的事做不成問題。你整天埋拉巴汰的,可別找不著對象啊。”

內向的張金鋒每次都笑笑,然后腼腆地跟人家道聲謝。他在心裡一次次跟自己說:“我學的是手藝,憑手藝憑技術賺錢,不丟人。”

在5年多修理農機具的過程中,景西修理部承修最多的要數玉米脫粒機。而且張金鋒發現四平等廠家制造的玉米脫粒機維修率特別高。按理說,維修率越高,他的生意應該越好,是件好事。可從張金鋒臉上卻看不出高興來,累了一天的他卻怎麼也睡不著了。

一個深夜,張金鋒敲開了同樣沒睡的父親的門。

“爸,您能加工農機具,會不會畫圖?”他進門就問。

“這些年爸做的農機具都是自己下料自己加工,我是先做實物后畫圖,而且是平面的草圖。兒子,這兩年你整天半宿半夜不睡覺,在車間裡折騰拆卸脫粒機,你是不是想改裝玉米脫粒機?”知子莫過父。

“草圖也行,爸,咱爺倆試試,改裝玉米脫粒機。”張金鋒語氣堅定。

父親用同樣堅定的口吻回答他:“爸支持你,小子,咱能行。”

2003年陰歷5月18,張金鋒在妻子生日這天,果斷用5.5萬元買下了銑床、刨床、鑽床、車床等一整套加工的機器設備,在那個簡陋的加工車間裡,開始了他的機械加工夢。

至今,提起2003年他自己做出來第一台脫粒機時那份無以名狀的喜悅時,內斂的張金鋒臉上還會挂上一朵紅雲。

二、精益求精,他獨佔市場﹔推陳出新,他立於不敗之地﹔敬業守信,他贏得了客戶

一個缺乏思考力的人,注定是一個平庸的人。一個甘於平庸的人,一定是個缺乏創造力的人。

張金鋒就是憑借自己的執著和專注,從一個農機修理部的學徒,成長為一個設計師。

2008年,中國齊齊哈爾第八屆綠色食品博覽會的展覽館外彩旗飄飄。

彩旗下,“景西牌”玉米脫粒機列隊迎接八方賓客。

第一次打著自己的品牌參加博覽會,張金鋒和他的父親很是忐忑。畢竟,和吉林遼寧那些大規模的老企業比,他們的企業隻算小作坊。出乎爺倆的意料,綠博會的現場居然簽了3台景西自主研發生產的5TY-95型玉米脫粒機。雖然每台隻有7500元的小型玉米脫粒機,並沒有多大的經濟效益,卻讓張金鋒和他的父親看到了希望。也就是在這次綠博會上,景西農機制造遇見第一個經銷商——盛豐源農機經銷處。

小農機走進大市場,給張金鋒打了一針強心劑。

2009年,張金鋒花36萬元,購買了一塊10000平方米的空地,他要大干一場。

經過兩年的摸索實驗,張金鋒將自己的第一代產品進行了三次成功改進后,於2011年,他向國家專利局申報了玉米拋芯機實用型新型專利。拿到專利証書的那一刻,內向的他和妻子胡金蓮相擁而泣。那日採訪,我笑著問他:“得到專利証書,你就是發明家了。為行家眼裡的‘土專家’正名,你當時是不是很激動?”在我的注視下,他瞇了一下眼睛,片刻,睜開后的眼眶紅紅的。他用一貫緩慢的語氣回答我:“欣喜當然有,但更多的是十二年自己埋頭鑽研的那份酸澀。經營企業,遠比搞技術更難啊。2013年我們花了360萬元購買了3.5萬平的原煤建和木材的院子,建了五個標准化生產車間,隻廠房和設備我這三年就投入了2000多萬。市場競爭這樣激烈,玉米價格又遭遇過山車,企業不可能沒有壓力。”

是啊,哪個成功的背后,不是一把辛酸淚呢。

張金峰不想過多提及苦澀,我也不願意渲染,順口說了一句:“就專利這個招牌也夠你這個制造廠紅火幾年的了。”

一直慢條斯理的張金峰聽了我的話變得激動起來:“怎麼會?多好的產品也都會有缺陷的,不依靠科技,不更新不換代,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緊接著,他一反被動回答我的提問,主動聊起他的產品——

“我們的產品,之所以從2003年生產銷售幾台,到2006年生產銷售100多台,到現在的年銷售2000多台,靠的就是產品質量和信譽保証。

現在,我們公司已經有30多項專利產品。每個產品都在同行業裡具有獨特的優勢。比如:我們從2011年開始做大型玉米脫粒機,我們最大的機器一小時可以脫粒50噸玉米。不僅速度快,玉米破碎率低,我們機器的故障率在同等產品裡也是最低的。要知道,我們僅僅在同樣水分的玉米從開始5-6的破碎率到1.8到1.5再到今年的不到1,這一項性能的提高,我們就做了五年的不懈改進。

自從2016年玉米種植整體減少,對我們也是個沖擊。及時轉型研制新廠品,迫在眉睫。

為了讓我們的產品領先市場,我除了廣泛征求用戶意見和建議外,每年都帶著技術人員到農村場院,深入作業實際,了解掌握機器的各部運轉狀態,摸清玉米種植不同地域、不同品種,成色優劣,粒型大小,干濕程度,以及玉米穗上料的方式等客觀因素對機器兼容性的要求,回來后綜合分析,進行改進。這也是我們的產品‘經常被模仿,從未被趕上’的基礎。去年,我在齊齊哈爾市人才招聘市場,高薪聘請了機械制圖員等技術人才,避免以前圖紙不規范,產品質量有偏差的弊端。現在,我們已經擁有包括機械制圖和新產品研發在內的25人技術團隊,我們2017年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4DS-160型撿拾式糧豆收獲機和QBJ-2型糧豆起拔機已經上市。正在研制的免耕播種機,計劃明年上市。為低碳、環保、節能、減排,我們公司正研究玉米秸稈顆粒加工乙醇設備及新型能源鍋爐項目......”

張金峰的敘述,談不上滔滔不絕,也不繪聲繪色,卻有大企業家的范兒。

據我所知,為生產加工企業的發展壯大,在注重產品過硬質量與產品品牌的同時,張金鋒特別注重發現、培養和重用技術人才,僅僅依靠勤勞敬業的員工們上下一致的團隊精神。幾年來,他先后從周邊地區吸納各種專業技術人進公司,現已有中級技術職稱的技術員5名,技術工人85名,其他工人100多名。其中包括來自齊齊哈爾市及周邊區和鄉鎮的技術工人40多名。公司為外地員工提供免費的食宿,使得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真正體會到了家的感覺。

這些都是採訪時他妻子胡金蓮帶我走進技術研發部時,那些外聘來的技術人員跟我介紹的。

趁著張金鋒倒水的空檔,我接了一句:“我跟你父親是文友,聽來過你家的文友說,來你家採購產品的銷售員,還要給你家送禮呢?”

聽我這樣說,他笑了。淳朴的臉上,漾著一絲自豪。

“一直以來我們公司都是訂單生產的,全國有很多經銷商每年隻交定金訂購我們的產品,卻沒來過我們企業。經銷商之所以不來企業考察就匯訂金簽合同,完全出於對我們企業的信任。今年5月份,我們公司成立了銷售部,為經銷商更進一步了解我們企業提供了平台,同時也讓我們開闊眼界,便於更多了解市場、適應市場。至於您說的送禮,的確有不少經銷商為了能訂購到我們的產品,在生產季之前,就早早上門預定,來時都帶著他們當地的土特產。”

“大家都知道,經銷商可是企業的上帝呢。上帝給你們‘打進步’僅就這一點來說,你們的產品暢銷程度不言而喻了。”我自言自語感慨:“看來,‘靠技術求生存,憑信譽贏發展’,真的算你們的企業精神了。”我由衷地為景西的信譽度點贊。

“不瞞您說,同類產品,景西牌的價位比其他牌子都高挺多。現在許多生產廠家都停產了,而我們景西的產品卻是供不應求。我們在國內有近百家經銷商,銷售網絡遍布遼吉黑、內蒙、新疆、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地。靠的就是我們產品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售后,‘靠品牌佔領市場,憑信譽贏得客戶’。不是口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信條。”

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隻有誠實守信,用心做好產品,才能贏得客戶,樹立品牌,從而贏得市場。

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隻能讓社會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工匠的責任。

張金鋒,一個民營企業家,擔起了這份責任。

三、黨建引領,凝聚力量﹔富而思源,回報社會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民工的就業,張金鋒感覺到管理越來越吃力了。

國家有黨的領導,才有方向。一個企業,要是有黨的領導,凝聚力就會大大增強。2012年,2008年入黨的張金峰跟1975年在齊齊哈爾農機校上學時就入黨的父親探討成立黨支部。私企成立黨支部,在小鎮裡並不多見。當張金鋒把想法跟景星鎮黨委提出來時,得到了鎮黨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2012年7月,景西黨支部成立了。支部8名黨員。時任組織委員的張權提起黨支部成立時的情形,仍十分激動:“作為一名近40年黨齡的老黨員,我能在自己經營的民營的企業搞黨建,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不是我成為支部委員這個‘官兒’讓我高興,是我由此感受到了我們企業的確是做大做強了,我為我小子自豪。”我能理解,一直把兒子稱作小子的父親,心裡的那份滿足。

成立黨支部五年來,每年都在一線培養發展新黨員,現有在職黨員10名、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4人。企業緊緊依靠黨支部凝聚企業力量,緊緊依靠黨員打造企業一流文化與和諧建設的氛圍,充分發揮“五帶頭、五爭當”的作用。一是帶頭建言獻策,爭當促進發展的先鋒。在企業生產中每名黨員都積極帶頭,生產部經理紀雲飛就機械組裝多次提出建議,得到採納后果然提高了機械組裝的速度,提高了產量。二是帶頭技術革新,爭當攻堅克難的先鋒。黨員馬原野在下料工序中提出用圓盤鋸切割型材,改變過去單根切割,採用套料切割,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材料的浪費,年節約30余萬元以上。三是帶頭節能增效,爭當堅守崗位的先鋒。李井東等一些黨員帶頭開展“節能增效”活動,從黨員做起,逐步在職工心中樹立“企業是我家,愛護靠大家”的理念,通過黨員動員全體職工形成“降成本、挖潛能”意識,制定可行的降成本目標和挖掘潛能獎勵機制,年增加效益35萬元。四是帶頭引領示范,爭當凝聚員工的先鋒。以倉儲運輸部主任馬全為代表的黨員,開展“傳幫帶”活動。在企業內部形成幫扶機制,通過黨員帶群眾、老員工帶新員工、技術能手帶技術新兵的形式,幫助職工提高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使企業保持發展活力。五是帶頭回饋社會,爭當提升形象的先鋒。黨支部積極參與社會各項公益事業活動,樹立了企業的公眾形象。黨支部還經常發動黨員和家庭生活較富裕的公司員工為公司困難職工捐款。2015年,為困難職工侯超捐款12,000元,助其度過難關。

多年來,景西制造有限公司為企事業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提供了工作崗位,還使得周邊農村一些剩余勞動力得到了妥善安置,減少了外出務工的人數。幾年來先后為近千名下崗職工提供再就業機會。公司每年向國家繳納稅金都近50萬元。對於縣域經濟的發展、社會的治安穩定以及家庭的和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為公司的董事長,張金鋒公積極參與社會各項公益事業活動。在縣委縣政府愛心超市建設中,公司捐贈2.2萬元。在救災捐款、愛心助學、熱心助殘、定點扶貧等活動中踴躍參與,慷慨解囊,包括公益事業贊助等項累計捐款20余萬元。2016年在精准扶貧活動中,按照景星鎮政府的安排,張金鋒包扶了兩個精准扶貧戶,公司還主動承擔了精准扶貧戶的就業問題。目前,已經有景星村村民馮廣東等5戶6人在企業工作,每個人年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徹底擺脫了貧困。

古人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張金鋒就是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工匠精神的信仰﹔以一個工匠帶動了一群人,一群工匠帶動了一個明星企業﹔以一個明星企業提升了一座小鎮的核心競爭力和知名度。

從負債起步的小農機修理部,到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的大企業,張金鋒這個小鎮的大工匠,實踐了追求卓越,打造精品,不斷提高,實現獨具特色精品的飛躍。願未來的景西制造,更好服務三農,在向管理上台階,產品多樣化,質量上檔次,服務上水平,社會效益高的方向邁進。更期待中國著名商標的“景西牌”,有一天能走出國門,在國外市場唱響“中國制造”!

(黑龍江省龍江縣老促會 陳雪梅)

(來源:中國老區網)

(責編:田少星、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