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盛大的閱兵式上,伴隨著氣勢恢宏的《鋼鐵洪流進行曲》,首次亮相閱兵場的戰旗方隊接受檢閱。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面面光榮的旗幟,瞬間喚起我們對一段段輝煌歷史的追憶。
“楊根思連”連旗就在這百面戰旗之中。翻開中國人民志願軍名冊,楊根思位列榜首。69年前,楊根思作為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奔赴抗美援朝戰場。那一年,他剛滿28歲,而這一走就再也沒能回到家鄉。
10月12日,記者一行又一次來到英雄的故鄉——泰興市根思鄉,探尋英雄往事、追憶先烈壯舉。
他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
走進楊根思烈士陵園,迎面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塑像:他一身戎裝,左手攥拳,右手緊抱炸藥包,背依山體,腳踏侵略者鋼盔,堅毅的眉宇間盡顯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1950年11月29日,朝鮮長津湖下碣隅裡東南面,在小高嶺戰斗的最后時刻,他埋伏在高地上,當美國兵快到山頂時,已負傷的他抱起一個炸藥包,拉響導火索,縱身向敵群沖去,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
“他用生命捍衛了小高嶺陣地,也為奪取戰役勝利贏得了時間,堅守了‘人在陣地在’的誓言。”在泰興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凌星的介紹中,記者了解到,正是在楊根思烈士的影響下,志願軍后來出現了包括黃繼光在內上百個楊根思式的英雄。
英雄壯舉,並非偶然。楊根思靠自身過硬的素質和膽識,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經歷了300余次炮火洗禮,屢建奇功。在郭裡集戰役中,他主動請纓,運用所學爆破技術炸毀敵人的碉堡,為新四軍順利突圍打開通道,“爆破大王”的美名由此在部隊傳揚。在赴朝作戰前的動員會上,作為一連之長,他向戰士們提出了振聾發聵的“三個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烈士英名在家鄉處處閃光
陵園陳列館內,大量史料照片詳細講述了楊根思的成長歷程。出生於1922年11月26日的楊根思,有一個苦難的童年,7歲時父母雙亡,從小和哥哥相依為命,在地主家當過長工,在上海給資本家當過童工。1944年2月,楊根思回到家鄉,參加新四軍。陵園管理科科長唐鵬飛介紹,其中一份彌足珍貴的史料是楊根思生前的一張半身照。這是楊根思送給戰友吳春林的,2015年,吳春林女兒將照片捐贈給了陵園。
記者在陵園採訪時,陸陸續續見到四五批參觀、祭奠隊伍。泰州周山河街區黨工委書記陳林帶領黨員干部在烈士塑像前重溫入黨誓言,他告訴記者,面向新時代,就是要大力弘揚“三個不相信”精神,使干事創業、開拓創新、拼搏奮進成為干部隊伍的鮮明導向。
“立正,向右看齊!”“老連長,我們來看你了!”這是70多位老兵用軍人的最高禮節來祭奠他們的老連長。“楊根思連”第18任連長、泰興市公安局督察大隊副大隊長翁海林說,老兵們來自天南海北,都是上世紀50至70年代曾在楊根思連服役的老同志。60多年來,“楊根思連”始終是全軍的一面旗幟,不管是干部還是戰士,來到這個連隊都會引以為豪。
作為英雄故裡,除了烈士陵園,根思鄉還有很多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紅色印記——根思村、根思路、根思小學……去年,該鄉還特地在陵園附近打造了“紅色文化一條街”。
“三個不相信”煥發新活力
如今,烈士的家鄉已從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黃橋老區典型農業鄉鎮,變成工業經濟逆襲上揚的“明星”鄉鎮。“工業國稅開票銷售完成8.23億元,同比增長15.5%﹔產業投資增幅81.4%﹔新簽約1000萬元以上項目5個,完成年度計劃的120%……”說起根思鄉今年1至8月的發展成績單,鄉黨委書記丁忠強很是自豪。他告訴記者,近年來,在泰興12個非園區鄉鎮中,根思鄉一直在跨越發展,尤其是去年,更以工業國稅開票破10億元、工商稅收破億元的“雙突破”成績,讓人刮目相看。
丁忠強把這歸功於家鄉英雄楊根思留下的“三個不相信”精神。在他看來,“三個不相信”精神是筆寶貴財富,戰爭時期是戰勝強大敵人的思想武器,進入新時代也可以激勵黨員干部攻堅克難、砥礪前行。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精神面貌要有新狀態。在泰興、在泰州,“三個不相信”精神正煥發出新的活力。9月18日,泰州市委常委同志來到楊根思烈士陵園集體現場學習,聆聽《榜樣的力量》專題黨課,探尋“三個不相信”精神的動力源泉。“守初心擔使命,就要像楊根思那樣‘這輩子都交給黨’,始終忠誠於黨﹔就要像楊根思那樣‘人在陣地在’,始終勇於擔當﹔就要像楊根思那樣勇當‘爆破大王’,始終善於斗爭。”泰州市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負責人強調,英雄楊根思的“三個不相信”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代共產黨人奮勇前進,全市上下要肩負起建設“強富美高”新泰州的神聖使命,凝聚起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質量推進中部支點城市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