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紅色老區

用創新動能激發農村活力

2019年11月04日09:10    來源:光明日報    袁毅

20年來,一代又一代科技特派員前赴后繼,把科技送進田間地頭。圖為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科技特派員張錫友(右)與茶農在生態茶園內了解茶葉長勢。新華社發

科技特派員制度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深入南平調研時總結基層實踐、科學深化提升、大力倡導推進的農村工作機制創新。福建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制度創新高度重視,推動南平市於1999年率先實施,為全國推行開了先河。

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委省政府多次調研部署,深入推進,推動科技特派員制度走深走實,全省累計選任科技特派員16348人次,實現了省級科技特派員鄉鎮全覆蓋。全省科技特派員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9萬項次,實施科技開發項目1.5萬項。

20年來,南平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深化落實“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實農村工作基礎”的工作思路,把“機制活”放在首位,致力“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一任接著一任干,持續推動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發展。

首先,著力“派活”,推動從單向單人向雙向團隊拓展。創新選認機制,選認渠道從“單一”到“多元”、選認方式從“單向”到“雙向”、選認對象從“單人”到“團隊”,與高校院所組建75個科技特派員團隊,與龍頭企業組建12個法人科技特派員,提升創新能力。如,中國工程院科技特派員團隊幫助聖農集團攻克白羽肉雞育種關鍵核心技術,打破歐美長達數十年的品種壟斷,今年企業利潤將超40億元。

其次,著力“用活”,推動從科技服務向綜合服務拓展。把高位嫁接拓展到綜合服務上,促產業轉型,引進高端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整體推進產業升級。促項目提升,突出協作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如,長富乳業科技特派員攻克生物墊床技術,解決“南方不宜養殖奶牛”問題,巴氏鮮奶入戶配送全國第一。促鄉村振興,推動科技與金融、流通結合,放大“科技特派員+”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科技特派員+支部”,推行“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高位推動市縣機關支部與村支部結對共建,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再次,著力“激活”,推動從“三農”領域向綠色發展拓展。選派421名科技特派員,全方位服務我市七大綠色產業,投身“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等創新實踐,助力點綠成金。如,中科院上海研究所科技特派員團隊,聚力研發氟新材料關鍵技術,助推我市打造首個千億產業集群。

最后,著力“放活”,推動從導向牽引向利益聯結拓展。新出台十項措施,制定科技特派員團體標准,成立科技特派員學院,設立6000萬元創投基金、1000萬元項目資金,推出“科特貸”,累計1732名科技特派員參與建立利益共同體。

20年來,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創新實踐取得顯著成效並引發深刻變革。南平市持續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助力精准扶貧的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質量變革上,最直接的是將科學技術轉化成農民口袋裡的鈔票,助推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全市12.8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9.8%,今年全部行政村財政收入都將達5萬元以上。效率變革上,最有效的是深入推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對農業增長貢獻率從1999年的33%提高到60%以上,七大綠色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佔比達85.8%。動力變革上,最突出的是科技特派員們既導入科技,又宣講新思想,傳播黨的聲音、科學精神和現代文明,激發干群擔當實干精氣神,不斷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

創新永無止境。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借鑒各地好經驗好做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干拼創、久久為功,努力走出一條創新引領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袁毅,系中共福建省南平市委書記)

(責編:程宏毅、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