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紅色老區

湖南桂東:共建共享綠水青山生命共同體

2019年11月18日09:08    來源:農民日報    

一個村,增口村,150畝良田青山竟然演變成兩個化工廠所在地,這樣的高污染企業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一直盤踞了20年。從2014起,湖南省桂東縣重拳出擊,開展“三關治污”,關停化工鞭炮企業、關閉礦山、關閉小磚窯,至2017年,桂東已沒有一家污染企業。

如今的增口村,減少的是“灰色”,增加的是“綠色”。昔日污染嚴重的化工廠所在地變成了易地扶貧搬遷集居區、旅游集散中心、客運集中樞紐,青山綠水梯田又回到了增口村。

一個鎮,寨前鎮,現在風生水起的漚江流域寨前鄉村振興示范帶,以前這裡卻是國家級貧困縣的深度貧困帶,一些地方山被伐、水遭污、林被砍、田被拋荒、草甸被破壞,山水林田湖草不能輕鬆地呼吸。

如今,通過“四規合一”,寨前鎮將規范建設推到了前台,將無序發展棄在了身后。通過實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保規劃”四規合一,山水林田湖草這個生命共同體得到了系統修復、融合發展,國家生態示范區桂東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一個縣,桂東縣,這裡曾經是“紅軍長征首發地、第一軍規頒布地、群眾路線發祥地”。1934年,毛澤東在桂東縣沙田萬壽宮一廂房的煤油燈下,揮筆寫下“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從此,革命軍隊有了鐵一般的紀律……

昔日的革命高地成為了旅游勝地。在桂東,不僅這裡的“紅色文化養心”,而且“綠水青山養眼、負氧離子養生、淳朴民風養德、綠色食品養身”,“五養桂東”聲譽鵲起,讓桂東成為世界紀錄協會認証的“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縣”,人與自然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滋養。

從一個村到一個鎮再到桂東全縣全域,20多萬桂東居民和20倍的游客共建共享綠水青山生命共同體。“我們要依托絕佳的生態優勢,構建山清水秀的生態圈、欣欣向榮的生產圈、怡然自得的生活圈,把桂東建成居民、游客‘三生有幸’的生命共同體。”桂東縣委書記譚建上鏗鏘發聲。

共扛新擔當,“三關治污”保護清新自然,以改革高地謀生態高地

“擔當,在任何一個時期敢於擔當,奮斗有為,就是不忘初心。”在桂東縣委副書記、縣長伍志平看來,作為湖南境內第一個解放的縣,曾經的偏遠貧困小縣桂東為中國作出了大貢獻,不辱使命做出了歷史擔當。

“在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獻人頭’﹔改革開放初期,山區群眾‘獻木頭’﹔新時期封山育林,全縣又是無償地‘獻山頭’。”桂東百姓常把這句話溜在嘴邊。但是,老百姓在默默奉獻中,生活仍然艱苦,全縣長時間還是國家級貧困縣。

為了摘掉革命老區的貧困帽子,桂東從1991年引進化工廠,到2006年,全縣化工企業發展至7家,還有幾百家鞭炮廠、煤礦、磚窯等。

一邊是高產值、高稅收、高就業,僅位於增口村的兩座化工廠就解決了近千人的就業,年產化工產品3.43萬噸,直接間接稅收7000多萬元﹔一邊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化工廠兩邊山頭樹葉都是紅的,草都長不起來,楠竹都枯萎了﹔離化工廠一牆之隔的漚江水質惡臭﹔附近的梯田受污嚴重,種出的水稻不少是癟谷子﹔村居民的身體健康也受到影響。”桂東縣自然資源局工程師李雨后回憶起來至今還心有余悸。

化工廠污染漚江等水系,漚江等桂東縣域內93%的水資源流入東江湖,而東江湖是長株潭地區的第二水源地,漚江接耒水、通湘江、達長江。因此,這不僅關系著桂東縣20多萬群眾的生活福祉,更影響長株潭地區乃至大長江流域居民的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

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后,國家啟動了“一湖一策”生態保護戰略,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實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生態環境就是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寧願發展慢一點,不願污染一點點。”譚建上說,對桂東來說,生態是桂東最大的王牌,我們不能自己將這塊牌子砸了,必須刀刃向內,自我改革,重拳出擊,鐵腕治污。

於是,桂東從2014起集中開展“三關治污”行動,關停化工鞭炮企業、關閉礦山、關閉小磚窯。縣內7家化工企業和1家煙花爆竹企業全部關停退出,整治關閉煤礦兩家、非煤礦山12家、小磚窯159家。

“構建充分反映資源消耗、環境損害和生態效益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如此強調。桂東為此出台了《漚江流域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將整治工作與領導干部的評優評先、提拔重用挂鉤。

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桂東全年績效考核佔比達到了10%。這根機制改革的指揮棒起到了重要作用,任何人不敢“放”進污染企業,近兩年桂東先后拒絕了30余個重污染、高耗能的工業項目落戶。

改革的思路換來了生態高地。在桂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有礦不挖、有樹不砍、有魚不捕、有鳥不抓”現象成為一種新常態,干群共同扛起了新時期“保護生態環境”的新擔當,成功創建“全國生態示范區”。

桂東在高處,山水爽天下。在湖南,這個解放最早、海拔最高的縣城,如今以“生態之最”享譽三湘,空氣優良率達98%以上,空氣質量指數持續穩居全省第一﹔森林覆蓋率從1985年的43.9%上升至現在的85%,位居全省第一……

共建新機制,“四規合一”促成綠色產業,以經濟重地促生產要地

拿什麼來實現高質量發展?桂東的回答是,以全力保護和融合發展山水林田湖草這個生命共同體,來揭開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作為天空之城,桂東山水林田湖草特別是山水林資源豐富,有寶貴的山資源,豐富的林資源,獨特的水資源。”伍志平介紹,全縣共有大小溪河流133條,分屬湘江和贛江兩大水系,在長江經濟帶8條一級支流中就佔據兩條,可以說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生態屏障,在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寄望郴州構建“一山一嶺一湖一泉一城”特色生態旅游圈中,桂東整個縣域作為秀美“一城”被納入其中。

山水林田湖,各有其權益,但更是生命共同體。但如果種樹的隻管種樹、治水的隻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資源大縣難以成為生態強縣。因而,桂東在《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強縣加快綠色崛起行動方案》中提出,加大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力度,著力推動以“多規合一”為主的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統籌考慮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及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和統一管理。

“要形成生命共同體,最好的辦法是推動‘四規合一’。”譚建上認為,實施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應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為此,桂東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三規合一”的基礎上,加入生態環保規劃,實現“四規合一”,力求做到產業定位與地區發展共通共促,產業分布與城鄉建設共融共興,產業項目與科學用地共利共贏,產業發展與生態環保共生共行。

一諾千金。桂東說到做到,鑒於桂東最豐富的生態資源是山林資源,桂東將自然資源局與林業局合並,牽頭實施“四規合一”工作,統一修復、管護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資源。

“四規合一”從哪裡重點突破?桂東縣委、縣政府將目光對焦到漚江,漚江流經桂東縣6個鄉鎮,桂東在此沿線打造漚江生態經濟示范帶。

既然是示范帶,一南一北必須統籌規劃。湖南盛源林業產業園位於漚江示范帶南部的沙田鎮徑口村,“四規合一”在南部被運用得恰到好處。

桂東中藥材是納入湖南“一縣一特”的主導產業,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來看,發展中藥材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兼得,稅收高﹔農民產業經營性收入高,種植羅漢果畝均增收4000元﹔羅漢果果園、芍藥花本身是旅游看點。在盛源林業產業園負責人李良俊看來,“政府有稅收,農民有增收,游客有豐收”。

李良俊看中了藥材種植,但還得選准產地。徑口村離沙田鎮不到兩公裡,處於沙田鎮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地帶,為了科學利用土地、節約用地,李良俊將徑口村拋荒了10多年的500畝山地、荒地流轉過來,建設成產業園種植區,並在種植區附近流轉了360多畝山地,建成產業園加工區,形成種加銷一體化產業鏈。

當地政府也樂見其成,核心原因隻有一個,符合當地生態環保規劃。但並不是所有的中藥材都不會造成生態隱憂,像茯苓等中藥材需要消耗大量林木,當地政府經過精准選擇,最后選擇了羅漢果、黃精、白芍等藥材來生態種植。

“山上種羅漢果等藥材,林下種黃精等耐蔭作物,田裡大棚種植七葉一枝花,文昌水庫邊搭建木屋民宿……”在盛源林業產業園,山水林田湖形成了一個小生命共同體,實現了融合發展,游客在這裡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賞得了花、住得了民宿。

不僅在漚江生態經濟示范帶的南部,“四規合一”在北部更應用得淋漓盡致。寨前鎮鄉村振示示范帶是漚江生態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在產業定位、產業分布、產業項目、產業發展上都精益求精。

作為紅軍長征的首發地,寨前鎮地處桂東縣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漚江、汶江交匯於此,106國道貫穿南北。立足地區資源稟賦,寨前確定“紅配綠”的地區發展思路,根據這個思路,鄉村振興示范帶產業定位瞄准“兩業”: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產業﹔由於示范帶處於縣城-鎮街-鄉村的城鄉建設節點上,產業分布在沿線8個村(社區),生態農業主種中藥材、楠竹和荷花,做到高效農業與休閑農業雙結合﹔旅游產業則主打紅色旅游和山水旅游兩張牌,紅軍長征首發地、鄧力群故居成為游客的必到之處﹔看完紅色景點之后馬上可以領略“山水林田草”的融合之美:到青娥山山腰看花、山頂觀萬畝草甸﹔望漚江、汶江兩江清水﹔國家3A級景區植物園、賞田中荷花……

在產業項目的選擇上,項目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最為看重。楠竹是一種公益性、生態性較高的產業,可以涵養水土,在吸收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氣方面的功能是落葉喬木的1.5倍。在桂東,楠竹資源豐富,現有楠竹面積18萬畝,但村民守著竹山過著窮日子。

桂東下大力氣引進了眾意楠竹項目落戶桂東。可就是這樣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科學用地也成為重要考量。為了節約用地,廠房是將渣土填埋廠和原竹膠板廠加以改造而成的,不佔用其他用地指標。一期投產運行后,實現產值8000萬元,今年為當地林農創收近4000萬元。

通過走“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之路,桂東一躍成為湖南脫貧區縣中的經濟重地、產業要地。

共享新環境,“五養桂東”催生宜居之城,以旅游勝地筑生活福地

23攝氏度的夏天在哪裡找?答案在桂東。

當夏天省城長沙氣溫飆升至30多度時,桂東的溫度隻有23攝氏度左右,成為遠近聞名的“養生天堂、避暑勝地”。由於離桂東僅四個小時車程,長沙、廣州市民一到夏天,舉家到桂東避暑康養。

2012年4月,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給桂東送來了一份特別的檢測報告:全縣負氧離子平均含量4.6萬個/立方厘米,最高瞬時值竟達每立方厘米15萬個。這以后的7年間,經過多次檢測,桂東負氧離子含量被認定為世界第一,最適宜人類居住。

生態優勢、氣候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諧優勢是桂東縣發展全域旅游的五大先天優勢。因此,桂東構筑起了以“綠水青山養眼、負氧離子養生、紅色文化養心、淳朴民風養德、綠色食品養身”等“五養”為重點的全域旅游發展藍圖,以“全景桂東、全域旅游、全民幸福”為執念,著力創響“桂東在高處、山水氧天下”的旅游品牌。

為了將全域旅游落到實處,桂東堅持全域規劃,以縣城為中心,以平汝高速、106國道為線,以沙田、四都、寨前、大塘、橋頭等美麗鄉村旅游為點,把縣域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

作為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寨前鎮水灣村是美麗鄉村旅游點上的一顆明珠,以“五氧桂東”而聞名。水灣村毗鄰紅軍長征首發地——紅六軍團西征誓師地,從這裡拉開了紅軍長征的序幕。紅色基因的熏陶造就了當地淳朴的民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了當地良好治安的真實寫照,為桂東連續18年被評為“湖南省平安縣”做出了貢獻。

不僅紅色文化養心、淳朴民風養德,水灣村還以“綠水青山養眼、負氧離子養生、綠色食品養身”而聞名,森林覆蓋率超過85%,桂東縣境內兩條主要水系漚江和汶江流經全村,青娥山巍然屹立﹔負氧離子含量達14.6萬個/立方厘米,是絕佳的康養旅游地﹔黃桃、獼猴桃、蓮子、反季節蔬菜等特色農產品成為游客的最愛。

水灣村只是桂東全域旅游的一個縮影。在桂東,如今處處是景區、村村是景點,全域成為2019中國(湖南)夏季避暑旅游目的地。

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享譽全國之后,如今,更多的游客發現了“桂東山水爽天下”。全景桂東帶動了全域旅游,到桂東養生避暑的游客呈現“井噴”態勢,當地民宿呈現“一房難求”的火熱局面。

深圳畫家劉潮開始來青娥山只是想寫生,沒有打算長住,因為后來被這裡的山川美好所吸引,就變成了長住,這樣一待就是9年。

全域旅游帶來了全民幸福。在湖南省多年的民意調查中,桂東群眾的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均為最高,桂東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6.9%,桂東百姓生活幸福感指數居湖南前列。

(責編:程宏毅、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