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紅色老區

山西永和:紅色文旅帶動精准脫貧

2019年11月23日08:11    來源:中國文化報    

反映山西永和風光的攝影作品

山西永和乾坤灣景區

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是地處山陝交界、黃河沿岸的一個偏遠山區小縣,因發展遲緩,至今仍是山西省深度貧困地區。而歷史上,永和又是紅色文化厚重的革命老區,紅軍東征時期,毛澤東曾兩次進駐永和指揮對敵斗爭。近10年來,永和縣深耕紅色文化產業,因地制宜,闖出了一條“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振興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帶動革命老區精准脫貧”的發展道路。

傳承基因,匯聚紅色文旅資源

永和縣地處黃河中游晉陝大峽谷東岸。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澤東、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進行了著名的紅軍東征對敵斗爭。在紅軍東征期間,毛澤東曾兩次進駐永和縣,親自指揮紅軍在山西的對敵斗爭,組織召開軍事會議,將“渡河東征、抗日反蔣”的方針,改為“回師西渡,逼蔣抗日”的策略,並指揮東征紅軍勝利回師西渡,前后共居住了13個日夜。

紅軍東征的壯闊歷史,讓永和成為一片深藏著紅色記憶的革命熱土。為了牢記東征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永和縣興建了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開發了於家咀灣紅軍東征回師渡口、紅軍崖英雄灣等一系列紅色旅游景點,以及乾坤灣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文廟大成殿、望海寺等其他配套旅游景區,目前已成為晉西南紅色旅游的首選之地。

講好革命故事,留好紅色記憶

借助地理優勢,永和縣將東征紀念館修建成黨性教育基地。共投資300余萬元,建筑總面積534平方米,可承擔100余人的培訓規模,住宿由周邊群眾開發的農家樂提供,可同時容納300余人﹔同時,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現場教學點,通過外聘專家教授、領導干部上講台、室外拓展訓練、重走東征路等方式,打造主題黨日班、黨性實踐教育班、紅色文化體驗班和行業培訓班等培訓項目。

紅軍東征歷史遺跡背后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如傳說於家咀村有一塊長方形石頭形似沙發,毛澤東、彭德懷曾坐在此石聽取紅軍渡河情況匯報﹔永和縣閣底鄉的“珍珠米”由毛主席命名﹔永和有棗臍呈五角星狀的紅棗從紅軍東征后才出現,所以稱為“五星棗”。紅色教育實踐中,永和縣在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特色民俗物產,為前來參加黨性教育和紅色旅游的干部群眾、講好革命故事、留好紅色記憶。

筑巢引鳳,打造紅色旅游專線

為了吸引游客,永和縣打造了一條紅色旅游專線,並大力改善了村級道路、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了環境優美、宜居舒適的22個“美麗鄉村”。乾坤灣景區全面推動硬件設施提檔升級,完善賓館、餐飲等布局,沿線修建了驛站、觀景台、步行道、自行車道。縣政府投資實施了全長102公裡的山西沿黃扶貧旅游公路(永和段)建設工程,使永和連貫晉陝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同時,永和縣與中央、省市及各種新型網絡媒體對接,在央視和山西電視台宣傳永和紅棗、槐花等農產品﹔在“今日頭條”開設發布政務矩陣專號,開設“抖音”政務號,發起“永和乾坤灣玩轉好心情”抖音短視頻創意挑戰賽,播放6.6億次,2018年《抖音縣域景點數據報告》顯示,永和已成為全國“網紅”熱度十強縣。

發展產業,促進老區精准脫貧

自成立以來,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已接待100多萬人次,2018年,共接待觀眾首次突破16萬人次,承接各類培訓20余期1200余人次。同年,乾坤灣接待游客19.6萬人次。紅色文旅產業的大力發展,有效地推動了精准脫貧,有效地改善了永和的文教民生,有效地促進了黨建工作。

紅色文旅實現了干部教育培訓與脫貧攻堅“雙贏”局面。東征紀念館干部培訓中心2018年收入就達到75萬元。政府補助的農家樂改造工程也帶動了農民致富。全縣農家樂達到201戶人家、312孔窯洞,農戶均增收8000元左右。過去長期處於深度貧困的閣底鄉東征村2016年村集體賬上隻有2萬元,到2017年集體收入已經超過了20萬元,實現了整體脫貧。

借助紅色文旅產業,永和縣的文化、教育、民生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大型文藝活動,如“重走《黃河大合唱》創作之路”尋根活動暨《紀念黃河大合唱80周年專場音樂會》等在永和亮相。紅軍小學也於2019年正式挂牌,成為全國第260所、山西第6所、臨汾市唯一一所紅軍小學。2018年,東征村還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在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來自上海的觀眾王先生深受感染:“來到這裡,能聽到生動的革命故事,能領略到偉人的風採,共產黨人的偉大,真是讓人感受頗深。”紀念館建成以來,迎來一批一批黨員干部,有擔任重要崗位的領導干部,有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還有不少年輕的黨員和基層干部,他們在這裡宣誓,在這裡上黨課,在這裡緬懷先烈、追尋初心。

雖然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但永和的紅色文旅發展已經趟出了一條好路子。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黃河文化、生態文化,永和探索出的“文化旅游+扶貧”的產業模式,可以為老區文旅發展提供一個發展思路。(作者孫豪 單位系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責編:程宏毅、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