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13:29 來源:先鋒
駛進都江堰熊貓谷附近一處三岔口,沿著山路前行、轉彎,隨著城鎮消失,群山扑面而來。
拐過十來個彎道后,便到達玉堂鎮龍鳳社區“兩委”所在地。龍鳳社區似乎沒有太大名氣,它所在的趙公山卻遠近聞名——群山中最高的那座,八百裡青城山的主峰。
隨之聞名的還有當地一支“趙公山守護隊”,擔負著趙公山原始森林的志願搜救任務。這支隊伍從初期的群眾自發,逐漸形成有組織的黨員志願服務隊,社區書記、守護隊隊長歐永貴發揮了關鍵作用。
守護
“歐書記到鎮上開會去了。”社區工作人員說。
龍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位於趙公山腳,在一樓的“趙公山守護隊”辦公室裡,挂在牆上的一排錦旗十分奪目,落款多是川內外驢友,用於搜救的裝備安放在櫃子一側。“大家平時都在山裡搞生產,遇到需要搜救就立馬集合。”副隊長王林介紹,守護隊成員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都是熟悉山路、能吃苦的本地人。
中午1點,開完會的歐永貴從鎮上回到社區,匆匆吃過午飯后,這個聲音洪亮、皮膚黝黑的男子講起了這片大山裡的過往。
“一般經過王家溝、慶雲寺上山,趙公廟左邊一處山包,我們叫它‘迷魂崗’。”歐永貴指向山頂一側說,那裡植被古老茂盛,地面覆蓋著厚厚的青苔,山勢地形分辨不出差別,“本地人遇上天氣不好,都會砍樹枝留標記,外地人鑽進去基本找不到方向。”
兩年前的一個夜晚,氣溫驟降,下起大雨。晚上9點,歐永貴突然接到玉堂鎮派出所打來的電話:有游客被困在趙公山一處不知名的深溝中,需要救援!他立即穿上雨衣,沖向辦公室,這時副隊長王林和其他隊員也已趕到,“有人被困了,立刻出發。”說完,一隊人冒雨摸黑扑進了山林。
遇困人姓李,是一名教師,在下山途中行至一旱溝並墜入山石之下。此時的李老師飢寒交迫、蜷縮在石縫中,所幸靠著微弱的手機信號與外界取得了聯系。
電話裡,歐永貴一邊給李老師安慰打氣,一邊詢問周邊地形。凌晨3點過,隊員們在不斷喊話中聽到了回音,鎖定了方位……守護隊劈路、拾柴、生火,讓凍得不行的李老師站了起來。早上雨停后,隊員們輪流攙扶著李老師下了山。
幾周之后,完全恢復過來的李老師寫了一封感人至深的感謝信——《致敬趙公山黨員志願者搜救隊》,並且送來一面錦旗。
搜救
尚未開發的趙公山因背靠阿壩高原,前擁成都平原,視野開闊,一直以來吸引著各地驢友前往。2008年汶川地震后,村裡進出道路打通,上山徒步的游客越發多了,走失迷路的情況也日漸增多,搜救任務就落在了熟知山路地形的本地山民頭上。
“早些年的時候,一天要搜救兩三回。”歐永貴說,那多是本地群眾自發上山搜救。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他帶動“兩委”討論研究,於2012年成立趙公山守護隊,由本地黨員帶頭,老百姓自願報名參與。
守護隊成立至今,歐永貴帶領隊員完成了大大小小200余次搜救,成功搜救失蹤游客300余人次。上山的道路崎嶇險峻,一次上山四五個小時,遇上擦刮傷是常事,尋不到失蹤游客便整晚待在山上,帶去的干糧吃完了,隻能就地找些野菌子烤來吃……隨著守護隊口碑的建立,本地企業捐款購置了救援裝備,隊員每年的意外險均由黨委政府購買。
歐永貴坦言,期間也有遺憾:去年一位游客徒步失聯,包括守護隊在內的各方救援隊伍搜救數周無果,兩個月后,上山採藥的村民意外發現了尸體……這是唯一未搜救成功的一次。
歐永貴想了很多避免游客迷路的法子,比如繪制上山地圖、安插路牌等,逢年過節游客增多的時候,組織人員前去引導。他的手機也隨時保持著暢通,因為緊急電話隨時都可能打進來,“凌晨兩三點接到電話的情況也有,必須立馬上山找。”
為什麼不做有償服務?“不想讓一件好事變成壞事。”面對這個問題,歐永貴答道,多數游客都知道感恩,但是守護隊不會索要報酬,遇上游客誤解的情況也有,以為隊員會收取費用,乃至搜救成功后便迅速“失聯”。對這種情況,“大家有時會有怨言,但背地裡說了也就過去了。”
目前,趙公山守護隊已發展隊員15名,歐永貴表示,隊伍會一直堅持下去。
堅持
52歲的歐永貴在龍鳳社區工作已經20多年,在這個玉堂鎮最邊遠的山區,基層工作遠非想象的那樣簡單。
龍鳳社區常年涉及地質災害和防汛搶險,轄區有24個點位需要隨時監測、記錄,尤其是在汛期。有一次暴雨下了兩天一夜,河溝漲滿了水,接到預警后的歐永貴不停觀察著山體。憑著經驗,他感到情況不對,部分山體可能垮塌,但是沿途安置點還有未撤離的群眾,立馬開車沖了出去。
歐永貴搖下車窗,暴雨“唰唰”地打進車內,他隻顧“扯著嗓子”叫沿線老百姓趕緊避讓。行至一處安置點旁,看到居民在朝他大喊“歐書記,快跑!”還未等他反應過來,前面的山體就塌了下來,幾十方泥壓向道路,瞬間埋住了車頭。所幸大部分車身還未被埋住,歐永貴猛踩油門,才將車子倒了出來。
鎮黨委書記聞訊趕來,言語之間,歐永貴看到書記的眼圈紅了。事后回憶起來,歐永貴始終有些后怕,但是每次搶險應急,他依然沖在一線,“我們不在現場,老百姓心就是散的。隻有我們沖到前頭,才能凝聚到一起。”多年來,遇到搶險救災,歐永貴都能成功轉移群眾,至今無一人傷亡情況出現。
談起山區的變化,最讓歐永貴欣慰的還是進出這條水泥路的修通,“以前老百姓外出,天還沒亮就要打起火把出門,在外面買了東西背回來天就黑了,去不見天來不見地。”歐永貴說,隨著交通問題的解決,旅游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會,游客也會更加安全。(本刊記者 全威帆)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