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推進制度建設的科學指引

2019年11月20日09:2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推進制度建設的科學指引

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深入開展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繼續深化廣佛同城,攜手廣州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極核。圖為佛山市世紀蓮體育中心。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既闡明了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了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銜接,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體現了總結歷史和面向未來的統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必將對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總結歷史和面向未來的統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的重要論述,既高度概括了《決定》的精神實質和邏輯架構,同時也對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提供了科學指引。

1、堅持總結歷史和面向未來的統一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一項戰略工程,也是一個歷史過程,需要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歷史自覺和政治自覺。總結歷史目的在於尊重歷史,把握歷史發展基本規律,更好推動歷史發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含著兩個基本層面的要求:“堅持”就是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屬性及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一貫性,同時保持推進制度改革實踐的連續性,以及對制度建設成就與經驗的肯定和繼承,這是總結歷史的基本要義﹔“完善”則是著眼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從實際出發,不斷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發展與優化,形成更加完備、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具效率的制度體系,以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這是面向未來的基本要義。

我們黨對推進制度建設的認識和實踐,是在客觀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初步探索時期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並在推進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黨進一步提出了要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歷史命題。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對制度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具體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建設任務,並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任務,努力實現國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就是在系統總結黨的制度建設的歷史經驗基礎上,對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整體規劃和全面部署。

面向未來是黨推進制度建設的基本定位,也是制度建設自身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了方向、目標和路徑,極大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改革和發展。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決定》從全局和長遠出發,一方面,強調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原則和發展方向,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另一方面,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建構了涵蓋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在內的相對完備的制度體系,並以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為政治統領,以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為核心要義,指引其他各項制度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將內政外交各項制度置於一個整體,系統性加以設計和完善,這在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史上是第一次,標志著黨的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2、堅持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這就是堅持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統一的命題所在。所謂定力,是一種在復雜形勢下抵制誘惑、排除干擾、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目標和首要挑戰上的決心與毅力。中國新一輪改革已經進入“啃骨頭”的攻堅階段,一些結構性與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顯現。如何改進和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從根本上革除制約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保持定力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善於觀大勢、謀大事”,同時還要注重大政方針的持之以恆與重大改革的“於法有據”。改革創新強調革除阻礙改革發展的理念與體制機制弊端,最大限度發揮制度優勢,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保持國家治理體系改革的定力,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其基本要義就是堅持黨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中統一領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同時始終保持推進改革的勇氣和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體系,是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安排,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在制度建設中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是包含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大制度和一系列具體制度的一套相互銜接、相互作用的制度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依據,是被實踐証明了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獨特優勢的制度體系。改進和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旨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發展與完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為定型、更具科學性。

堅持改革創新,是時代發展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國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顯著,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要看到,這些改革舉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落實,我們已經啃下了不少硬骨頭但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我們攻克了不少難關但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我們決不能停下腳步,決不能有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推進改革創新,必須科學把握國家治理和發展大勢,明確改革創新思路、聚焦主要矛盾、彰顯價值立場,始終保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和定力,協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調動人民群眾改革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堅決消除推進改革發展中的狹隘性與盲目性,杜絕無視科學的盲目行為、無視大局的狹隘行為、無視發展的懈怠行為、無視規劃的自大行為、無視秩序的莽撞行為、無視生態的短視行為。

3、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治國理政的內在要求,探索和發現其中的方式方法和基本規律,則應是執政黨的政治自覺。導向強調引導和激勵,內含科學性、激勵性、堅定性、開拓性等要求,是方法論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是一對相互銜接的命題,問題是目標生成的依據,目標是問題解決的結果設定。問題導向強調發現和分析問題的自覺和方法論,目標導向強調解決問題的擔當和實效。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的統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科學方法論,也是貫穿於《決定》中的一條邏輯主線。

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內涵,也是我們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決定》的形成過程和全部內容,都是建立在對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發現、分析和駕馭之上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這些風險挑戰,有的來自國內,有的來自國際,有的來自經濟社會領域,有的來自自然界。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這一重要論述既指明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也闡明了化解這些問題的原則和方法論。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進一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進一步突出制度體系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成為新時代推進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指向和基本任務。

目標導向,即以目標對行動加以引導和激勵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強調要善於和勇於設定目標,另一方面強調要善於和勇於追求目標的實現質量和效果。目標導向內含著不斷趨高趨好的價值判斷,一個既定目標的實現,意味著一個新的更高目標的生成,從而激勵人們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有具體性目標,也有價值性目標。就具體性目標而言,就是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決定》一方面將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以統籌規劃,另一方面對其所必須堅持和鞏固的根本點、完善和發展的方向作了具體部署,必將極大推進國家治理制度的科學化、體系化。價值追求是治理體系的靈魂,決定著國家治理的方向與成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是《決定》中旗幟鮮明的立場宣示,彰顯著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改革立足於落實人民主體地位、激發社會活力、推進社會公平正義、提升人民福祉和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價值追求。(作者:趙中源,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責編:謝忱、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