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承載糖安民富重任再出發——廣西壯族自治區蔗糖產業“二次創業”觀察

肖克 周鵬飛 劉久鋒 阮蓓

2019年11月19日11:27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承載糖安民富重任再出發 ——廣西壯族自治區蔗糖產業“二次創業”觀察

廣西,我國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產基地,在全國1500萬畝糖料蔗生產保護區中,廣西獨佔1150萬畝。從1992年到現在,蔗糖產量始終名列全國各省(區、市)第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廣西蔗糖產業歷經起伏和波折不斷前行,被譽為“甜蜜產業”的蔗糖生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飛躍發展。現如今,櫛風沐雨的廣西蔗糖產業轉型升級再出發,載著八桂鄉村轉軌高速發展快車道,開啟脫貧奔康、鄉村振興新裡程。

新時代“甜蜜產業”如何滋心田、潤生活?記者深入廣西多個縣區,進蔗林、看工廠,與蔗農交流、與企業座談,觀察了解蔗糖產業對國家的重要貢獻和對區域脫貧奔康的關鍵意義,切身感受一個產業奮力開拓的不渝精神和承載的時代責任。

廣西糖業,肩負國家食糖安全重任

食糖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資料,也是制藥、食品加工、飲料制造、各種輕化工,甚至是核工業所需的重要原輔料和輔助劑,其上下游產業涉及國民經濟生產的120多個門類。

然而,作為世界食糖消費大國,目前我國食糖還遠遠不能自給,每年食糖產需缺口500多萬噸。實現食糖基本自給,成為全國食糖主產區肩上的國家責任,其中廣西一直都是排頭兵。

廣西大力發展糖產業,乃是優劣條件疊加下的必然選擇。

地處亞熱帶,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種蔗條件得天獨厚﹔與此同時,全區48%以上面積為岩溶地貌,結構性、季節性缺水嚴重,對糧食作物“卡脖子”的旱災頻發,唯有甘蔗能跨越干旱的威脅。

據資料記載,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識之士就已提出:廣西日照強、無霜期長,旱地比重大,今后最有發展前途的行業將是制糖業,並建議當局支持發展機器制糖工業。然而,從1934年桂系軍閥建立第一個機糖廠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0多年間,廣西僅建起屈指可數、生產每況愈下的幾家小型制糖廠。1949-1950年榨季全區所產食糖中,絕大部分仍為土法黃糖片,機制糖佔比僅為0.66%,廣西的白糖市場長期為“洋糖”所壟斷。

新中國的誕生,開辟了廣西糖業發展的新紀元,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廣西糖業發展迎來了明媚的春天。

1988年,國務院明確提出,廣西要在保持和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以及鞏固和發展現有糖料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有一個更大更快的發展,成為全國重點糖業生產基地之一。

在隨后的發展奮進中,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建設全國最大糖業生產基地為目標,對糖業發展給予高度重視,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適時調整思路,制定科學規劃,出台支持政策,理順管理機制。其中,將發揮自身優勢與積極運用中央在資金、信貸、稅收、價格、物資等方面給予的優惠相結合,率先成立全國唯一的省級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統籌糖業農、工、商發展,是廣西糖業發展好又快的重要經驗。

2017年,隨著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將糖列為與糧棉油同等重要的國家戰略物資,明確提出要科學合理劃定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廣西糖業迎來一輪發展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組合出拳,進一步助推廣西從糖業大區向糖業強區邁進:

——出台《關於促進我區糖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見》《廣西糖業二次創業總體方案(2015-2020年)》《廣西糖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政策,推動糖業轉型升級﹔

——下大力氣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定甘蔗種植面積﹔

——大力推動經營規模化、種植良種化、生產機械化和水利現代化,實施優質高產高糖“雙高”糖料蔗基地,提高糖料蔗產量和蔗農種植收益……

科學的決策、有力的舉措、實惠的政策,讓廣西糖業獲得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到今年為止,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和產糖量已連續20多個榨季佔全國60%左右,糖業已成為自治區重要支柱產業和廣大蔗農增收的重要渠道,為我國食糖安全和有效供給作出了重要貢獻。

甜蜜事業,滋潤八桂農民幸福生活

2015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廣西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准、抓到位,堅持精准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4年多來,廣西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誓用奮斗與創新交上一份讓總書記和全區人民滿意的答卷。

扶貧富民要從優勢和強項出發,而種蔗、榨糖正是破題答卷的正確選項。

在廣西,蔗糖產業影響面有多大?據了解,目前全區有73個縣(市、區)種植甘蔗,涉蔗農民超過2000萬人,相關產業工人達10多萬人。

不僅如此,把自治區糖料蔗產區圖與集中連片貧困區地圖放在一起,就會發現,兩類區域高度重合。在廣西糖料蔗種植大縣中,有24個是國家脫貧攻堅重點縣、13個是自治區脫貧攻堅重點縣、6個是邊境縣。

然而,要讓一根甘蔗發揮出“四兩撥千斤”的威力,成為撬動精准脫貧的“杠杆”,需要產業這個堅實的支點。對此,廣西壯族自治區決定集中力量推動糖料蔗基地建設,挖掘增產和提效潛力,在此基礎上實施“甘蔗全產業鏈精准扶貧”計劃。這樣做於自治區而言,對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增收大有裨益﹔放到國家層面,則關乎邊境的社會和諧穩定。

方向既定,路徑已明。自治區從甘蔗種植的薄弱點和痛點著手,明確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的原則,聚合多方力量,激活各方積極性,推廣優良品種、加強技術扶持、發展規模經營、推行機械化生產、穩定收購價格、創新利用廢棄物等舉措,讓同一塊甘蔗地節省更多成本、產出更大價值。

走進崇左市江州區瀨湍鎮全鳳村卜江屯,空氣中彌漫的甜味讓人沉醉。鄧文進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已摘掉窮帽,他靠的就是在產業發展政策幫扶下種甘蔗。

“在政府和糖廠的幫助下,我開始改種高產高糖品種,用機械深耕深鬆、覆蓋地膜,甘蔗產量和收購價都上來了,而且甘蔗尾葉也能賣給養牛企業,額外賺到一筆錢!”鄧文進說,他家也從草房住進了磚房,從自行車跨上了摩托。

鄧文進只是廣西靠蔗致富農民的一個縮影。隨著廣西蔗糖產業的蓬勃發展,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也有了希望和盼頭。

目前,廣西種植糖料蔗的貧困縣中已有7個國家級、10個自治區級貧困縣順利脫貧摘帽。2018年,貧困縣蔗農平均年種蔗收入達6493元,佔總收入的68%。越來越多廣西農民靠著種蔗,建起了“甘蔗樓”,開上了“甘蔗車”,朝著幸福小康不斷前行。

深化改革,助推廣西糖業“二次創業”

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一次”創業,廣西糖業破解了產業發展缺活力的難題,實現了國有、民營、外資百花齊放競相發展的格局,促進了廣西糖業的騰飛。

發展需因時而變,改革應隨勢而為。

近年來,如何應對制糖成本上漲過快、國際蔗糖產能陡增、國內外糖價倒挂等新形勢,成為廣西糖業進一步發展繞不過的坎兒。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糖、鋁等傳統優勢產業是廣西經濟發展的家底,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產業重組,推動這些產業實現“二次創業”,為廣西糖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須搞清楚“二次創業”該如何“創”,抓手是什麼,突破點何在,關鍵環節有哪些等核心問題。

2018年5月,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崇左市調研時指出,廣西糖業要以改革為動力,加快推動糖業“二次創業”,作出提高生產能力、保護蔗農權益、放開甘蔗市場、兼顧地方利益,整合加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拉長產業鏈條、做大蔗糖產業等工作要求。同年9月,自治區主席陳武強調,積極穩妥推進蔗區管理改革,要把握好三個關鍵點:一要有利於糖料蔗基地建設,二要有利於蔗農增收,三要有利於糖企做優做強。

在深入調研論証的基礎上,自治區人民政府於今年2月正式出台《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糖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聚焦降成本、增效益,破除老舊思想觀念,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放開甘蔗市場,打破地域界限,防止“畫地為牢”,通過訂單建立利益聯結、效益導向的新型農企關系,從甘蔗種植到收割運輸,從設備改造到管理體制,開展全方位改革創新,著力推動糖業高質量發展。

現在,由於摒棄了過去糖企與蔗農“兩頭不見面,政府夾中間”的局面,糖企與蔗農雙向選擇、訂單締約,企業原料質量優、數量穩,農戶種植更放心、收入增,廣西糖業發展形勢開始得到穩定,全區糖料蔗入榨量、食糖產量勢頭向好。

炎炎烈日下,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黃安村的“雙高”糖料蔗基地,幾個蔗農正抬著一根根管子在甘蔗田裡進進出出,准備分塊澆灌。

“這個季節,太陽暴晒幾日,甘蔗地就會缺水,放在以前就會影響產量。”黃安村村民余雲開告訴記者,“雙高”基地建設徹底改變了局面,實現了旱澇保收。

余雲開所說的“雙高”基地建設,是廣西按照高產、高糖、高效、集約、生態、安全的要求,從2014年開始,由中央和廣西各級財政投入大量資金實施的甘蔗增產增效工程。經過5年努力,全區目前已基本完成500萬畝甘蔗“雙高”基地建設的目標。

“雙高”田裡種甘蔗,效益能增加多少?

據測算,在近兩個榨季中,‘雙高’地較普通蔗田每畝單產可提高1.5-2噸,蔗農每畝可增收800-1000元。這部分收入僅僅是提高單產增加的收入,還有耕地質量提升、基礎設施完善、良種良法推廣和機械化水平提高等方面帶來的綜合效益。

一直以來,機械化水平低是廣西甘蔗種植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以收割環節為例,人工砍蔗、裝車每噸成本達180元,而改用機械僅需80元/噸,這意味著畝產6噸的甘蔗田,使用機械化可以節省600元/畝!

在“雙高”基地建設中,通過挖高填低,適當調整蔗田坡度和平整度,清理出露石芽﹔將小塊地變大塊田,按格田化要求,完善灌溉系統,建設機耕道路,為廣西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作業創造了條件。

據了解,按規劃建成500萬畝“雙高”基地后,廣西每噸蔗糖的原料成本有望降低200元,競爭力將大大增強。

結合500萬畝“雙高”基地建設布局,廣西在南寧、崇左、來賓、柳州、百色、河池等地的糖料蔗種植優勢區域,推進蔗糖生產和綜合利用的專業化,進一步提高糖產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

針對切斷式機收蔗的原料特點,廣西從運輸環節入手,設計開發專用運蔗車,並對糖廠裝卸平台、壓榨輸蔗槽、撕解機等實施技術改造,增加含雜物清洗工藝和設備,實現種、收、運、產的有效銜接。

應對挑戰,領航中國糖業破浪前行

由於土地氣候狀況、農田基礎設施、機械化水平、規模化水平、勞動力成本、生產技術與管理水准等多方面原因,廣西糖料蔗生產成本比巴西、印度、泰國和澳大利亞等產糖大國高了近一倍,糖業生產效率上也有不小差距,國際競爭力不強。

近年來,全球食糖一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國際食糖價格持續走低,給廣西糖業發展造成了巨大壓力。廣西在降低種植和收獲成本、改進技術和管理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制糖企業戰略重組來提升產業競爭力。

重組大戰於2016年打響,經過3年多努力,全區制糖企業集團已由2016年的17家減少到目前的10家,形成6家年制糖能力超百萬噸的企業集團,預計2019-2020年榨季六大集團的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全區糖企國有、民營、外資齊頭並進、競相發展。

重組之后的廣西糖企,已具備更強競爭實力和多元化發展能力。崇左東亞糖業公司、貴糖集團公司投資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制糖生產線已建成投產,南華糖業馬山糖廠轉產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紅糖生產企業,博冠環保制品、富斯派科技用蔗渣生產的環保餐具全部出口歐美,四野牧業、金光牧業等發展繁榮蔗葉養牛效益顯著……

“目前我們正加快蔗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擴大酵母、酵母抽提物產能,進一步延伸糖業產業鏈,打造全國糖業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區。”崇左湘桂產業園黨委書記黃春梅說。

中糧集團崇左甘蔗糖部副總經理蒙軍介紹,除了傳統白砂糖、赤砂糖外,集團還研發了精制糖、高端藥用紅糖、液體糖漿、低聚果糖等產品,開始與日韓進口糖漿展開競爭。其中,低聚果糖的市場價可達20萬元/噸,是普通蔗糖售價的30多倍,一根甘蔗中可以“榨取”的價值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現在的廣西糖業,早已不是傳統糖業“種好一根蔗,煮好一罐糖”的狀態。現如今,集蔗、糖、酒、漿、紙、牛、肥、生物化工等於一體的糖精循環經濟產業鏈正在廣西建立起來,產品的種類愈加豐富,產業效益不斷提升。

據了解,為幫助企業降低交易成本,規避市場風險,鎖定產品利潤,廣西正在運用雲計算技術處理糖業相關的農、工、商大數據,建設服務糖業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資源共享平台。

廣西糖業,在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參與市場調控和國際競爭力的能力正與日俱增。

回顧廣西糖業的過去,成績振奮人心﹔展望廣西糖業的明天,前景令人期待。從日益廣闊的消費市場到逐步改善的原料基地,從趨於完備的工業體系到已成規模的龍頭企業,從持續升級的技術水平到不斷拓展的產業鏈條……正如國內外眾多糖業專家在廣西考察后得出的結論那樣:廣西完全有條件成為世界重要產糖區,廣西糖業的明天一定更加輝煌!

(責編:謝忱、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