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中國之治”的演進方向和深層規律

2019年11月18日14: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中國之治”的演進方向和深層規律

中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中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有著自身的演進方向和規律。

-------------------------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全面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歷史成就、積累經驗、形成原則的基礎上作出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演進方向和規律的深刻把握。把握這一深層規律,是准確領會全會精神、自覺貫徹全會戰略部署的關鍵。

黨的領導

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我國國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也是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最大優勢。《決定》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首位的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黨在確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大優勢,貫穿於其他顯著優勢之中,影響和決定其他顯著優勢的形成、發展和發揮,在13個顯著優勢中居於統領地位。

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根本路徑。13個“堅持和完善”的第一條就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擁護﹔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確保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確保把黨的領導貫徹到黨和人民事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的各項制度,確保把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全面提升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制度越完善,黨的成熟程度就越高,應對挑戰、抵御風險、克服阻力的適應性、創造性就越強。

守正創新

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明確回答“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一重大問題為全會定下了守正創新的總基調,成為貫穿《決定》的紅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突出守正創新、開拓進取,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堅定制度自信,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如果不顧國情照抄照搬別人的制度模式,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而且還會因水土不服造成嚴重后果。”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從我國的現實條件出發來創造性前進。

翻開《決定》,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的行動綱領和政治宣示擲地有聲。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兩大“奇跡”第一次寫入黨的全會文件,正是這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彰顯了我國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首次集中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這13個顯著優勢正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首次深刻闡述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覆蓋13個方面的制度,勾勒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宏闊格局﹔首次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我國制度建設有了更加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等等。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理論品格、實踐品格躍然紙上。

系統協同

新時代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突出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體現了強烈的問題導向和鮮明的實踐特色。”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必須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已經走過了前半程,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后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項工程極為宏大,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整體,前半句規定了根本方向,后半句闡明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二者相輔相成,制度在國家治理中起著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制度發揮效能需要治理能力作支撐,這些都體現了系統協同的演進方向和規律。

針對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一重大問題,《決定》既闡明了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了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銜接,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體現了總結歷史和面向未來的統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必將對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效能轉化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制度意識,善於在制度的軌道上推進各項事業。”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必須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科學謀劃、精心組織,遠近結合、整體推進,確保全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到位,真正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一要強化制度意識。沒有相應的制度意識及社會氛圍,沒有人的接受、認同、遵循,制度就是一紙空文,必須加強制度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堅定制度自信,增強行動自覺。二要維護制度權威。制度權威既需要主觀認同,更需要權力強制,懲罰和激勵兩種手段都不可或缺,必須健全權威高效的制度執行機制,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堅決杜絕作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的現象。三要確保制度落實。制度落實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裡”,領導干部是體現國家治理能力的“關鍵少數”,必須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深植於廣袤的中國沃土,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是經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和發展形成的,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握和遵循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演進的大邏輯,寫下歷史新篇章,指明前進方向,一定能開辟國家治理新境界。(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全國青聯委員 李志軍) 

(責編:謝忱、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