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走進(今日)廣安

扶貧路上的“實干家”

——記四川省“記一等功公務員”王超

2019年11月14日10:54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近日,廣安市鄰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九龍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王超和同事一起,落實該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辦工作部署,對轄區食品經營戶進行了檢查,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前不久,在成都舉行的第六屆四川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上,王超因扶貧工作成績突出,榮獲“記一等功公務員”稱號。“能夠獲得榮譽,我既欣喜,又深感責任重大。”王超告訴記者,“成績屬於過去,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真抓實干,做一名維護地方經濟發展的好衛士,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

“村情民意”筆記本

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難

2016年7月,27歲的王超由鄰水縣工商質監局(現鄰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選派到貧困村——石滓鎮花房村任第一書記。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在機關工作,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我感到壓力很大、責任很重。”王超回憶,剛到村上時,大多數村民認為他“吃不了苦,是來鍍金的,干不了多久就會走”。面對質疑的目光,王超暗下決心:困難再大也要頂著壓力上,一定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想要盡快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就必須‘沉’下去。”王超走村串戶,訪貧問苦話家常,兩個月的時間,花房村的田間地頭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王超的心裡也有了底。

走村串戶時,王超隨身攜帶著一個“村情民意”筆記本,翻開筆記本,記者看到,上面收集了村民反映的困難與問題。

“道路交通不便、飲水困難是村民反映最強烈的兩個問題。”王超說,為了盡快解決這兩大問題,他與村支兩委班子成員對花房村的道路交通和飲水現狀進行了認真分析,並積極爭取資金,制定了詳細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如今,花房村建成水泥路20.49公裡、泥結碎石路6.4公裡、便民路3公裡、整治山坪塘8口、建設生產水池7個、鋪設引水管道5.2公裡。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群眾出行方便多了,家家戶戶也用上了放心水。

改變,僅是扶貧工作的一部分。讓村民脫貧致富才是王超的工作重點。“根據花房村富余勞力多和山場資源豐富的實際,我多次與企業聯系,協調他們到花房村招工,花房村外出務工人數達到了500人。”王超說。

但王超深知,農村要發展,產業支撐是關鍵。如何培育支柱產業?這一直是王超在思考的問題。在摸清村情的基礎上,王超決定結合實際,大力發展中藥材和水果產業。

“花房村地處丘陵地帶,歷來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但面臨品種老化、管理粗放、經濟效益差的困境。”於是,王超積極向上級黨委政府匯報,同村支“兩委”研究制定“以大帶小、以點帶面”的產業發展思路。在他的帶領下,目前,該村已發展中藥材基地500余畝、蜜冠李種植基地1000畝。

隻要方法得當

工作就會事半功倍

在考慮整村發展的同時,王超也時刻牽挂著困難群眾:花房村1組的范術珍是一名獨居老人,反應遲鈍,一次灶裡柴火未燃盡就出門趕集,導致廚房失火,接到村民電話后王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徒手將著火柴草抱出並及時扑滅火源﹔

2組的包素碧一人帶著兩個孫女,住在年久失修的危房裡,王超主動上門宣傳政策,動員她申報危房整治,最終祖孫三人住上了安全房﹔

3組的黃劍飛視力殘疾,妻子因意外去世,因要撫養兩個孩子,黃劍飛無法外出務工,經濟來源有限,王超了解情況后,幫助他爭取到公益性崗位,還介紹他到產業園區靈活就業,每年增收8000多元,並幫助其子女爭取到教育資助,極大地緩解了其家庭壓力……

正是通過這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花房村群眾對王超越來越信任。

“基層工作紛繁復雜,但隻要方法得當,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超坦言,基層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人。扶貧干部下鄉扶貧過程中,與其交集最多的人就是群眾、業主和村組干部。在三年的基層工作中,他探索總結出處理與三者關系的工作方法:與群眾打交道,做到站得攏、坐得下、談得來、靠得住﹔與業主打交道,做到合得來、分得清、管得住﹔與村社干部打交道,做到融得進、信得過、帶得好。

如今,花房村貧困戶脫貧了,花房村摘掉了貧困帽,王超也離開了花房村,離開了第一書記的崗位。但他堅信,他依然是脫貧攻堅浩大工作隊伍中的一員。“隻要組織需要,扶貧工作需要,我隨時准備再出發。”

廣安日報鄰水記者站 郭九七 孔虹 記者 周文平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