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14:10 來源:光明日報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而奇跡的密碼與成就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已經走過了建立和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前半程,而后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基於這一深刻的規律性認識,日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新時代的制度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
加快推進治理現代化是改革深化拓展的根本要求。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特別是隨著改革的深化與推進,改革各領域之間相對分離,同時聯系也更加密切,聯動效應日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在相關制度的設計與安排上就不能單打一、片面化,而是要做好制度之間的統籌謀劃、整體協調與系統配套工作,並立足於此來推進制度的廢改立,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為完善、更加規范。隻有如此,各項制度之間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內耗,才能更好地發揮制度合力。換言之,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制度建設的系統化與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這次全會強調,要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並且在13個方面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重點部署。這13個方面的制度建設涉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法治、行政、經濟、文化、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生態文明、軍隊、“一國兩制”、外交、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等,內容全面系統且以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設為統領。由此可見,這次全會提出的建設思路著眼於制度的整體聯動、治理的整體效應與總體效果,描繪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制度建設圖譜,必將有力推進新時代改革的全面深化。
加快推進治理現代化是應對風險挑戰的有力保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既肩負著重要的任務使命,又面臨著巨大的問題挑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要有效應對危機、完成使命,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就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國發展提供穩定高效的制度體系,運用制度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確保中國航船行穩致遠。
加快推進治理現代化是改革設計落實的重要保障。回顧改革歷程、總結改革經驗、展望改革未來,可以看到,改革的推進一方面需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切合實際的頂層設計與整體思路﹔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體系來落實改革思路,具體化頂層設計。如果缺乏這樣一個具體的制度中介,改革的理論與思路就無法有效落實,難以與現實真正對接,問題也就無法得以切實解決。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改革設計與改革現實之間的張力甚至背反。如果這樣的話,改革士氣就難以有效提升、改革共識就難以有效凝聚、改革動力就難以有效匯集。針對於此,在改革進程中必須在改革設計與改革現實之間搭建有效的制度中介與平台,使理論與思路能夠通過具體的制度真正落實,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主觀設計與客觀現實之間的良性互動。全會此次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很大程度上正是著眼於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者:李海青,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