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5日15:18 來源:天津日報
本報訊(記者 李國惠 劉平)經國序民,正其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向世界發出了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的豪邁誓言,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進方向,在全市專家學者中持續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把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切實把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不斷為“中國之治”貢獻“天津智慧”。
“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市委黨校副校長趙曉呼教授激動地說,從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從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到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不變初心與使命擔當,為探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路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黨校教育工作者,我們將帶頭在學習、思考、領悟、銘記、踐行上下功夫,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狠抓各項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執行落實。同時,把《決定》作為領導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推動全會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不斷增強廣大師生的制度自信,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天津智慧’。”他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天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傅利平說,新中國砥礪奮進的70年,是廣大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的70年,體現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
傅利平舉例說,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等問題給傳統養老方式帶來的巨大挑戰,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將健康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全國開展了覆蓋不同社會經濟狀況人群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並將“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作為目標,真正體現了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制度優勢。這一制度性探索,不僅有助於解決我國小型化家庭無法提供日常照料這一現實困境,也將大大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大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也是人民維護合法權益的‘重武器’。”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高通說,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這為進一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在法治軌道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教師,我會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深刻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自覺接受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同時,把初心和使命落實到本職崗位上、一言一行中,帶動全社會嚴格執行和遵守法律,為運用法治力量促進發展、保障善治貢獻智慧力量。”他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
如何理解這一制度優勢?天津商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薛立強認為,首先是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這保証了干部人事和人才管理制度的正確方向。其次是堅持政治忠誠,實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保証了干部和人才的高質量。特別是在德的方面,政治忠誠、政治品德居於首要地位,政治忠誠首關不過,余關莫論。第三,構建有效的干部激勵機制、鑒別並保護干部真正擔當作為的機制,不斷激勵廣大干部和人才在新時代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和人才基礎。第四,加強對干部從嚴管理、完善黨內監督、建立國家監察制度等,不斷加強對干部的監督約束,有效鞏固黨的領導和長期執政。“當前,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部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繼續推進干部人事和人才制度建設。”薛立強說。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