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

公報背后的深意|“制度”一詞出現77次

2019年11月05日14:31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原標題:公報背后的深意 | “制度”一詞出現77次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制度”,是全會的主題詞,在5000余字的全會公報中,出現頻率最高,多達77次。

每一處“制度”論述背后,都是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題的深刻闡釋,都是對“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一重大政治問題的具體回答,蘊含著深厚的制度自信和提高制度執行力的明確要求。

“制度”的歷史文化源流啟發我們堅定制度自信

公報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制度”一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源流。制,《說文解字》言,“裁也”。在小篆的字形裡,“制”左邊是一個“未”,右邊是一把刀,指的是以刀斷木、治木為器。后引申出制定、節制、法制、形制等意思。度,《說文解字》言,“法制也”,本義是計量長短的標准,如《孟子》說,“度,然后知長短”。

“制”和“度”,細分是兩個內容,“制”是標准規則,“度”是對標准規則的把握。“制度”寄托了造字者的智慧,啟發我們制定制度,不能好高騖遠、削足適履,不能囫圇吞棗、邯鄲學步,要拿捏分寸火候,否則便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為他人作嫁衣裳”。

公報用詞“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與我們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我們國家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不是一座“飛來峰”。鴉片戰爭后的百年,西方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模式風靡全球的時候,我們也曾照抄照搬、亦步亦趨,但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種種國家治理體系的方案都在現實中敗下陣來。歷史証明,隻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全會公報總結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顯著優勢,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得來的。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國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裡土地、五十六個民族,我們沒法照誰的模式辦,也沒有誰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該怎麼辦。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完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

公報指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

制度,定國安邦之根本。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制度建設。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1957年毛澤東同志言語諄諄:“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

隨著改革開放逐步深化,我們黨對制度建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1992年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制度建設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公報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成就作出高度評價: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並作出決定,是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史上新的裡程碑。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首次系統闡述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用“13個堅持和完善”全面部署了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

“堅持和鞏固”“完善和發展”,透露著深刻的辯証法內涵。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完整的兩句話。少了一句,理解都會出現偏差。“改什麼,不改什麼”,要有清醒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治國理政的本根,絲毫不能丟。“13個堅持和完善”是我們的方向,朝著這個目標堅定前進。

公報還分三階段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為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

提高制度執行力,推動制度“落地生根”

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沒有強大的執行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難以發揮作用。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公報單列一段對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提出明確要求。

公報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領導干部是制度執行的風向標,隻有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和以身作則地學習、尊重、執行和維護制度,全黨全社會才會形成制度先行的良好氛圍,使制度暢行無阻並推動治理現代化。

自覺尊崇,意味著內心深處的深刻認同。隻有發自內心的認同、至真至誠的信仰,制度才能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行為習慣。嚴格執行,意味著在制度執行上不做選擇、不搞變通、不打折扣。堅決維護,就要敢於同違反制度、破壞制度的行為作斗爭,在涉及制度層面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能有絲毫含糊。

公報指出,加強制度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引導全黨全社會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和優越性,堅定制度自信。

有著堅定的制度自信,才有高度的執行自覺。70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充分証明了我們的制度優勢。

面對這一具有深厚歷史底蘊、豐富實踐成果和巨大生命力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最有理由自信。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堅定“四個自信”,從內心深處敬畏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形成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想問題、作決策、抓落實都自覺對標對表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確保不出偏差。

公報指出,推動廣大干部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提高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各項工作能力和水平。

制度執行最終靠人。廣大干部要不斷增強制度意識,尊崇制度、重視制度,領會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內容,提高執行制度的本領,在制度的軌道上推進各項事業。

提高制度執行力,還要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如果監督問責不嚴,制度執行和不執行一個樣,執行得好和執行得不好一個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破窗效應”。隻有嚴肅責任追究,強化監督檢查,才能確保制度剛性約束。

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紀檢監察機關責無旁貸。要立足職能職責,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構建全覆蓋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用監督督促執行,用監督檢查執行效果,強化制度執行力,保障國家治理各項決策部署、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切實得以堅持鞏固,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蘭琳宗 慕振東)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