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葉培建:向著璀璨星空繼續奮斗

2019年10月07日09:0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葉培建:向著璀璨星空繼續奮斗

  【致敬共和國勛章 國家榮譽稱號人物】

  “那天,您用兩個大小不同的皮球,為我們講解地球、月球的自轉公轉關系﹔您用一把雨傘演示太空中的飛行器天線接收信號的原理……”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收到一群“小科學家”寫給他的書信,祝賀他榮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這封書信背后的故事發生在兩年前的5月18日。那天,在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的“與院士爺爺見面會”上,72歲的葉培建向這裡的孩子們講述了我國航天事業的過去與未來,為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科學課”,也將“科學”的種子種在了孩子們的心裡。

  1945年1月,葉培建出生在江蘇泰興。他的父親是一名老戰士,先后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父親曾告訴他,抗美援朝時,我們的部隊吃過美國飛機的苦頭,國家工業非常落后,希望他能夠學工報效祖國。在父親的影響下,葉培建考取了浙江大學無線電系,此后於1980年赴瑞士留學並獲博士學位。他從事空間技術研究工作50余年,是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嫦娥二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試驗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在各號嫦娥方案的選擇和確定、關鍵技術攻關、大型試驗策劃與驗証、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曾經有人問他:“您從事航天工作幾十年,在衛星發射前,會不會感到緊張?是怎麼克服的?”

  “我不能緊張,我相信我們已經把工作做到位了,我有這個自信。”葉培建說。

  葉培建對記者談起一段往事:2000年9月1日,“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的第一發星順利升空。當葉培建從發射基地乘車趕往機場並轉往指揮控制中心時,指揮中心領隊的副總師突然打來了緊急電話:“葉總,衛星進入第二圈突然失去姿態,具體原因不明!”這一電話讓葉培建的心一下子緊張了起來:“這是我挂帥研制的第一顆衛星,難道打上去剛飛了兩圈就失敗了?”面對突發狀況,葉培建深知自己作為一位總師、總指揮的責任,危急關頭他必須鎮定下來。

  臨危不懼,更須處亂不驚。葉培建先在車上與基地核對衛星可支撐能源的情況,又馬上通過副總師安撫現場人員的情緒,要求大家沉著冷靜、思考問題。“姿態突然變化必有一‘突發’原因,應集中精力在最短時間內查出這一原因,在衛星過境時斷然處置”。當他到達指控中心時,問題查清了。原來是地面中心發出的一條指令不當!對症下藥,工作人員立刻發出了正確的指令,衛星隨即迅速調整姿態,恢復正常。談起這段經歷,葉培建至今仍感慨不已:“‘中國資源二號’是我挂帥研制的第一顆星,它半路受撞,第二圈又失去姿態,真可謂‘九死一生’。盡管它歷經坎坷,但也最終化險為夷。”這顆星在太空裡遨游了四年零三個月,實際壽命超過原先設計壽命一倍還多,成為當時中國壽命最長的傳輸型對地遙感衛星。

  在執行嫦娥一號發射任務時,還出現過一段小插曲。當葉培建和試驗隊成員從北京乘飛機前往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時,航空公司因工作失誤使實際乘機人超出3人。葉培建說,航班機長在飛機上征詢乘客意見,讓人感動的是,很多乘客立刻拿起自己的行李下機,將位置空出。他們說:“我們把位置讓給試驗隊員,就是為中國航天作貢獻。”朴實的話語讓葉培建至今感動,他說:“沒有人民的關心支持,就沒有今天中國的航天大國地位。”

  心系人民的葉培建,對火箭和衛星充滿了感情。他說,中國航天人把心中的摯愛都奉獻給了火箭和衛星:“航天事業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體現。當運載火箭托舉著一顆新星拔地而起,整個中華民族都能感受到那股沖騰向上的力量﹔當數億國人矚目太空,必在和我一同為衛星深深祝福,這便是衛星無形的‘助推器’。”

  心系國家的葉培建,對培養航天事業的接班人充滿期待。採訪結束時,他還一直囑咐記者,要多關注青少年人才的培養,給他們成長和展現才華的舞台。而現在,很多孩子都像崇文實驗學校的孩子們一樣,心懷航空夢想:“葉爺爺,您滿腔的愛國情懷、執著不棄的事業追求,敢為人先的擔當精神,讓我們無比景仰。您告訴我們,您還將率領團隊繼續進行火星探測、小行星探測。我們全體少先隊員都牢記著您給我們的題詞——‘仰望星空,探索未來’。您為我們種下的‘科學’種子,一定會茁壯成長!”

  (記者 張亞雄 陳海波)

(責編:喬業瓊、閆妍)
相關專題
· 人物事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