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稿】

歷史的結論 人民的選擇

2019年09月27日09: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主義,從來不應是虛妄的幻想、華麗的說辭、空洞的口號,隻有當它是信仰、是旗幟、是武器,才能引領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未來。

98年前,煙雨南湖,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誕生於一葉紅船。

70年前,一聲宣告,社會主義中國開啟了歷史發展新紀元。

41年前,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幕初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民族復興前景可期。

70年歲月如歌,70年成就非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字字千鈞,道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就偉業的密碼。

這是歷史的結論,這是人民的選擇。

道路決定命運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伊誰?”近代中國,山河破碎,風雨如晦。彷徨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萬千志士一次次洒熱血以求索,卻一次次悲壯收場。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

1921年,一批先進分子歷經反復比較,於紛然雜陳的社會思潮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共產黨,新的歷史悄然啟幕。

1949年,新中國誕生,滌盡歷史之積穢,中華民族迎來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國人民開始了改造山河、建設祖國的偉大壯舉。

70年來,在砥礪前行中,中國共產黨摸索、開辟和不斷完善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人間正道。

從毛澤東同志主張“努力找出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到鄧小平同志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條道路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的’”,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相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時俱進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是一條引領中國進步之路,見証一個東方國度70年滄桑巨變。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從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按下18個紅手印,到深圳蛇口工業區喊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響亮口號﹔從1988年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到2018年平均3.8天誕生一家獨角獸企業,這條道路基礎扎實,中國面貌日新月異。

——這是一條增進人民福祉之路,宣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從自行車到飛機、高鐵,從糧票到移動支付,從量體裁衣到網購新衣,從郵票寄家書到互聯網視頻……行進在這條大道上,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無數夢想化為現實。195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元,到2018年,這一數字升至28228元。2018年末,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從1978年末的7.7億減少至1660萬。作為首個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消滅貧困的實踐被西方觀察家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

——這是一條實現民族復興之路,引領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另起爐灶”“打掃干淨屋子再請客”。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1842年至1949年間中國被迫與其他國家簽訂的數百個不平等條約被悉數廢除。破壞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中華民族站起來步履堅定。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改革從農村突破,向城市拓展﹔開放從興辦經濟特區向開放沿海、沿江、內地推進。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也走向中國,中華民族富起來勢不可擋。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以中國夢重構時間邏輯,以“五位一體”“四個全面”重構戰略邏輯,以新發展理念重構發展邏輯……每一次布局意蘊深邃,每一項部署意義非凡,每一個舉措落子堅定,中華民族邁向強起來的新時代。

理論引領方向

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曾設想,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以和平贖買方式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十月革命后,列寧曾兩次提出贖買主張,但因資產階級反抗隻得採取剝奪政策。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以高超智慧和創造性制度安排爭取到大多數民族資本家支持,實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面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全新課題,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實踐探索中前行,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經歷了嚴重曲折。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華民族再次面臨向何處去的關鍵抉擇。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如平地驚雷,打破了思想僵化的堅冰。是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每逢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突破禁錮、勇往直前,靠的都是理論創新。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個個閃亮的思想坐標,描繪出一個“劃時代的體系”。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思想旗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這一理論體系,以時代的筆墨書寫,在創新發展中回答時代之問。

時代課題層出不窮,理論創新的“接力棒”交替繼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長期實踐中創造性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不同歷史階段重大時代課題,寫出了科學社會主義“新版本”。

這一理論體系,由科學的思想奠基,為尋求和發展真理開辟道路。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中國共產黨人的卓越創造,推動中國駛入發展快車道。“人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203次,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的理論”在新時代高揚。“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最新成果,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激發昂揚斗志,堅定奮進步伐……

這一理論體系,用現實的情懷謀篇,激揚起氣勢磅礡的實踐偉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猶如源頭活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引中國共產黨在正確處理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政府作用與市場作用、改革發展穩定等重要關系過程中,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自覺。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良性互動,這一理論體系,植根中華大地,廣袤神州欣欣向榮。

制度夯基固本

“歷屆美國領導人熱衷於將他們的國家刻畫為‘巔峰上的城市’——讓他國模仿的,耀眼的榜樣。然而中國現在正式將自身打造成另外一顆讓世界仰望的‘北極星’,其政治、經濟和文化體系與美國大相徑庭。”目睹中國取得的全方位成就,《華盛頓郵報》如是評論。

這是兩條道路的競爭,更是兩種制度的較量。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經濟體深陷“新平庸”困境,英國“脫歐”、法國“黃馬甲運動”、美國政府停擺……西方政壇亂象叢生。在不確定的世界裡,中國“屹然砥柱立中流”,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重要引擎”。

70年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新中國絕地逆襲,制度優越性是關鍵奧秘。

1949年,西柏坡。“進京趕考”前,毛澤東同志設想:“如果完成了全國革命的任務,這是鏟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這個任務要幾十年工夫。”

1992年,南巡路上。鄧小平同志預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2014年,北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后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之美”,孕育在砥礪奮進的步伐中,釋放於實現復興夢想的征途裡。

1952年,江蘇大生公司挂上了公私合營的廠牌,一年后就償還了舊債。1980年,章華妹領到改革開放后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不久躋身“萬元戶”。2013年,上海自貿區挂牌,先行先試100多項改革措施,並復制推廣到全國……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1954年,來自全國各地的1200多名代表雲集中南海,參加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980年,廣西宜州合寨村村民投票選舉產生了村民委員會,首開村民自治先河。2018年,國家監察委員會依法組建,各級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實行監督全覆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推進,人民民主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1956年,“雙百”定方針,隨后,話劇《茶館》、電影《上甘嶺》、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等優秀作品相繼誕生。1980年,“二為”指方向,此后,春節聯歡晚會開播,茅盾文學獎、金雞百花獎等紛紛設立。目前,中國電視劇和圖書年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電影產量高居世界第二。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加快完善,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諸暨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1963年,毛澤東同志要求“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逐步形成,中國社會活力充盈、和諧有序。

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提出“三同時”原則。1983年,環境保護成為基本國策。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天荒坪鎮余村,前瞻性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多年過去,昔日飛沙走石、粉塵蔽日的礦區山村華麗轉身,青山環繞、翠竹漫山。2012年,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高度融合,綠色成為中國發展“底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厚植制度沃土,釋放制度優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穩致遠。

文化凝心聚力

歷史的對比,總是意味深長。

1949年,我國文盲率高達80%,全國公共圖書館僅55個,博物館21個。物換星移幾度秋。2018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2%,基礎教育堪稱人類史上最大規模﹔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8.1%,高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共有公共圖書館3176個,博物館4918個,全年出版各類圖書95億冊(張)。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70年來,中國共產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鑄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凝聚起億萬人民高歌奮進的精神力量。

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使我們“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

以馬克思主義鑄魂,這是根本。

“根本既深實,柯葉自滋繁”。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的翻譯出版工作陸續開展。1980年,黨中央明確提出文藝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開啟了當代文藝發展新篇章。2016年,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堅守馬克思主義文化理想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條紅線。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這是底氣。

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知有主義不知有家,為主義而死分也,何函為”,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在正本清源與返本開新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為民之心、報國之志、浩然之氣生生不息。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到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大廈巍然聳立,中華民族在文化自信中挺起精神脊梁。

推進文明交流互鑒,這是格局。

被譯為20多個語種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風靡海外,被外國首腦譽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和實用的指導手冊”,“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國話語引領世界未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世界哲學大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在中國舉辦,交流互鑒中,中國認識世界,世界理解中國。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已在全球154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孔子課堂,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中華文化世界影響力不斷提升。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世界之中國。

時間並未完成,歷史還將續寫。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初心使命、胸懷復興之志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匯聚起重整行裝再出發的磅礡力量!(作者:王琎 冀文亞)

(責編:劉尤罕、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