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創業帶上鄉親 發展不忘黨恩

——記蘆山縣優秀返鄉農民工張元超

鐘鍵 董武

2019年09月27日10:43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初識張元超,任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皮膚黝黑,憨厚老實,臉上總是挂著一絲微笑,一身朴素著裝下散發著泥土氣息的“傻大個兒”,竟會是一家佔地300余畝,年產值700余萬元的家庭農場負責人。而他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對初心的堅守與踐行,對組織的信任與追隨,對家鄉的感恩與熱愛。

組織牽線歸故裡,無名小卒竟成創業新星

2006年以前,張元超輾轉於沈陽、成都等多地打工謀生,當過送貨員,做過切割工,辛苦忙活一整年,也隻能勉強維持生計。“那時,我最盼的就是回家,最怕的就是過節。”面對背井離鄉的孤獨和家鄉親人的期盼,張元超也多次萌生過返鄉的念頭,但當時的他一沒技術二沒本錢,返鄉又如何謀生?

2007年春節期間,村組干部走村入戶大搞政策宣傳,在了解到雅安的養鴨市場競爭小、需求大,黨委政府還能在鴨苗和技術培訓方面提供支持,張元超返鄉創業的希望一下就被點亮了,當年便毅然決定留在家鄉創辦養鴨場。

萬事開頭難。令張元超沒有想到的是,他遇到的第一個阻礙竟來自自己的母親。原來,張元超與家人商量,打算將自家的幾畝油菜田用來修建鴨舍,世代以耕田種地為生的母親當即提出強烈反對,無計可施的張元超將自己的困難反映到當地鎮黨委。終於,在鎮黨委的多方協調和幫助下,他成功流轉了6畝土地,將養鴨場順利建了起來。初期,考慮到張元超缺乏經驗,村黨支部書記主動牽線搭橋,幫助他和當地一位養鴨專家結成了“發展聯盟”,專家負責技術,而他則負責管護。技術成熟后,張元超便開始自立門戶,年復一年,養鴨數量由百至千,養鴨收入由千至萬,當初的無名小卒搖身變為了村子裡小有名氣的創業新星,成了鄰裡鄉親口中名副其實的“張萬元”。

政策幫扶再起航,負債累累再翻身

創業之路,不會總是一帆風順。2013年,“4·20”蘆山強烈地震讓張元超苦心經營多年的養鴨場遭受了“滅頂之災”,佔地10多畝地的鴨舍全部倒塌,存欄的數萬隻鴨子跑的跑、死的死,幸存的百十隻病鴨也按照當時災區的防疫要求被進行無害化處理,多年心血毀於一旦,自己頃刻間債台高筑,張元超徹底心灰意冷。

就在張元超准備再次外出打工償還債務之時,鎮黨委及時送來了災后恢復重建的政策,並鼓勵他重振士氣,再次出發。村組干部第一時間雪中送炭,幫助他重建廠房、申請貸款、拓寬銷路,不到兩年,鴨場竟起死回生、轉虧為盈,壓在張元超心裡的“大石頭”也終於落了地。

隨著養鴨數量的不斷增加,張元超又遇到了新的難題,每天成堆的鴨糞不知該如何處理。正當犯難的時候,他聽說政府正大力優化政策引進產業項目,號召和鼓勵有條件的群眾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發展種植業,並且將在技術、資金等方面提供支持。於是,張元超便將鴨場附近的土地流轉過來,種植了50畝葡萄、240畝獼猴桃,按照“禽—沼—果(菜)”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建立起“好農夫家庭農場”,率先在全縣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養鴨產生的糞便瞬間“變廢為寶”,成為了難得的有機肥料,達到了“污染零排放、有機肥還田”的綜合效應。葡萄園採用“觀光+品嘗+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的客人進園觀光、採摘,投產當年就收入30多萬元,整個農場年產值達700萬元,較之地震前翻了幾番,當初的“張萬元”也成功變為了“張百萬”。

銘記黨恩不忘本,一人致富怎比共同奔康

2015年,按照將“將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將致富帶頭人發展成黨員”的工作思路,村黨支部積極將張元超發展成了中共黨員,后來因為群眾的信任,他又被選舉成了村委委員。然而,成為村委委員后的張元超,眉頭卻一天比一天皺得緊。

想到自己生活的紅星村還是省定貧困村,身邊的鄰居、自己的親人有很多都還掙扎在溫飽線上,自己身為黨員,也有一定能力,難道不應該貢獻點力量?何況,創業這些年,每次難關都有黨委政府和當地群眾及時的關懷與幫助,如今自己生活好了,也是時候回饋社會、回饋大家了。

於是,張元超算了筆賬,做了個計劃。通過從群眾那裡流轉過來的300余畝土地,每年可以穩定為200余戶群眾提供固定收益﹔“好農夫家庭農場”能夠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50余個,人均收入2萬余元﹔自己租賃了村級50余畝獼猴桃,年均為村集體增收4.5萬元﹔為了幫助本村貧困戶提前脫貧,並承諾每賣出一箱獼猴桃,便捐獻0.5元作為貧困戶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預計每年捐獻資金可達7500元﹔通過提供免費技術培訓,能夠指導更多群眾積極開展獼猴桃、葡萄等種植。

喝水不忘挖井人。張元超總是說:“感恩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品德和態度。”在張元超種養合作社的技術指導及村“兩委”干部的帶動下,全村群眾累計發展核桃產業1300余畝、獼猴桃產業近300畝、生姜產業150余畝、淡水魚養殖30余畝、大棚蔬菜20余畝,而紅星村也在2017年提前完成了脫貧任務。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入黨之時,承諾要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康的張元超,正一步步踐行著自己的誓言。如今的他,是家人心中的頂梁柱,是群眾口中的領頭人,也是村黨組織重點培育的接班人。談起將來,張元超壯志滿懷地說道:“今后,我將繼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康,並以個人親身經歷動員更多群眾返鄉創業、建設家鄉。”(鐘鍵/雅安市委組織部 董武/蘆山縣委組織部)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