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社區裡的“匠人匠心”

范吳瑕

2019年09月27日10:37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劉書記,我們社區是越來越好了。”每每見到綿陽市涪城區城北街道鐵牛街社區黨委書記劉程,年過八旬的焦樞桓老大爺總是忍不住夸贊,“又是搞活動,又是廣場巡邏,到處都是你們的身影,給你們點贊”。焦大爺的夸贊讓劉程心裡暖暖的:“這是居民對我們社區專職工作者的肯定。”

社區居民滿意度的提升還要得益於2018年以來綿陽市實施的“管理服務規范化、崗位待遇職業化、能力素養專業化、培塑匠心扎根型”(以下簡稱“三化一型”)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讓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的面貌煥然一新,在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需求倒逼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

社區是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裡”,社區專職工作者是聯系服務群眾的紐帶。“但社會對社區專職工作者的認識不清,更別談認同感了。”既是鐵牛街社區黨委書記又是中級社會工作師的劉程感觸特別深。

待遇低、晉升難、沒保障等一系列問題是劉程這類基層社區專職工作者遇到的普遍問題,頻繁跳槽也就成了常態。

為打破窘境,2018年9月綿陽市實施“三化一型”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並成立領導小組,在“規范、職業、專業、扎根”上下功夫,以實實在在的崗位待遇、職業前景和社會價值,真正把有情懷、能擔當的適崗人才選出來、用起來、留下來,徹底解決社區專職工作者的身份、待遇、出路等問題。

其實,通過建設一支專業、穩定、有情懷、能擔當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全面提升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是綿陽一直在努力的事。

但在“三化一型”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之前,綿陽市隻有22%的社區有持証社工,一個社區配備還不到1人。以問題為導向,綿陽市強化“三化一型”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不斷優化、壯大,崗位吸引力顯著增強,全市2228名社區專職工作者有跳槽意願的僅有1.7%,比改革前下降62.8%。

現在,綿陽已經出現了社區專職工作者“招考熱”,社區專職工作者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綿陽市主城區首批社區專職工作者招聘招考比例達1︰13,“80后”成為競爭主體,本科及以上學歷佔49%。

社區專職工作者有了“職業名片”

尹莉是一名“80后”社區專職工作者,在社區工作四年了。“我們的社會認同度不高,得不到大家的尊重,隊伍裡面像我這種‘80后’跳槽的比較多。”尹莉說。

這種現象一度持續了很多年,直到綿陽實施“三化一型”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社區專職工作者的社會認同感明顯增強。“我們在社區開展‘我晒工作,你點評’的活動,把目標亮出來,工作干起來。”劉程翻開一摞摞社區專職工作者的檔案,“廣場綜合治理巡邏、社區老年大學招生報名……每周工作內容一目了然,徹底將績效考核管理落到日常”。

一人一檔,歸類存檔。綿陽市首創社區專職工作者成長檔案管理,通過記錄社區專職工作者在職業成長中的工作成績、崗位變化等信息,將其作為今后評優評先、崗位晉升、薪資調整的依據。

“規范的職業管理,明確了社區專職工作者的職責范圍﹔‘4類12級’崗位等級序列和薪酬體系、福利保障體系等,打通了社區專職工作者的晉級通道。”在推進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中,尹莉干工作更有奔頭、做事更有激情了,也更願意將社區專職工作者作為一份職業,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了,而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敢亮工作需勇氣,敢擔責任好樣的。”這是鐵牛街社區一名普通居民的走心點評。從不打招呼到主動邀請,從不熟悉到耳熟能詳,社區群眾對社區專職工作者的滿意度顯著提升,劉程、尹莉這些社區專職工作者越來越感受到這份職業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匠心筑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有著19年社區工作經驗的劉程明白,要讓社區專職工作者真正扎根基層,還得不斷提升他們自己的能力素養。

選人才、建基地、提能力、強鍛煉,綿陽市逐步加大對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培養。培育一批助理社工師和社工師,歷練一批優秀年輕社區骨干,通過公推、表揚、宣傳一批“社區工匠”“優秀社會組織及社工團隊”等,建立社區專職工作者老中青相結合的培養發展模式……一系列舉措不斷豐富了社區專職工作者的職業內涵。

多維激勵,孕育情懷匠心。綿陽市每年舉行“社工活動周”,將優秀社區專職工作者納入“綿陽市民生和社會治理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在各級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建立“社區工匠名人堂”宣傳展示,在全社會塑造專業精湛的“社區工匠”形象。

今年,鐵牛街社區就將社區辦公室變成“匠心筑夢”平台,不斷增強社區專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感。“‘社區工匠’就是要做‘人’的工匠。”劉程指著黨群服務中心的一排標語說,“我們提倡社區專職工作者甘當老黃牛、爭當孺子牛、勇當拓荒牛,這就是一名‘社區工匠’的情懷”。

以匠心鑄匠人,讓匠人引領社會治理。涪城區迎賓社區黨總支整合調度“1+5機制”,完成了從“等街道撥經費”到“向社會撬資源”的華麗轉身﹔游仙區三江首座小區在家門口建立健全業主需求響應機制,業主投訴大幅下降……

在“三化一型”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中,社區專職工作者創新實干意識逐步增強,引導群眾從“看客”轉變為“當家人”,主動參與基層共建共治。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