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致敬共和國勛章 國家榮譽稱號人物】

黃旭華:隱姓埋名數十載,皓首永葆赤子心

2019年09月26日10:2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隱姓埋名數十載,皓首永葆赤子心

走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原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的辦公室,兩個潛艇模型、一幅十六字的書法作品格外醒目。

隱姓埋名幾十年的黃旭華,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面對“共和國勛章”的至高榮譽,他卻表示,自己僅是作為一個代表來領受這份榮譽。

“我們核潛艇這個工作是全國大力協同的產物,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只是站在我這個崗位上,和大家一起把這件事做好。牽涉到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2000多個工廠、研究所、院校,我僅僅是其中一員,是一個代表,功勞是大家的,榮譽屬於集體的。”黃旭華說。

少年坎坷,立志報國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戰爭年代,黃旭華的求學之路極為曲折坎坷。小學畢業后,因全面抗戰爆發,他曾半年多未能上學。得知縣城中學搬遷到山區,他和二哥走了4天山路,腳都磨出了血泡。后來,幾經波折他終於考上桂林中學。

桂林作為當時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深受日軍轟炸之苦。每次防空警報一響,人們就得出城躲進防空洞。跑警報成為亂離人的生存方式。黃旭華回憶說,警報一天不解除,就要在山洞躲一天,挨餓一天。日本人轟炸的時候,滿城煙火,一片廢墟。

“我的人生,就是在日本飛機的轟炸聲裡決定的。”彼時的黃旭華深深感到,中國太弱,弱國就要挨打,就要被宰割。他決定要學航空,學造船,要科學救國。黃旭華先后考上了當時的中央大學航空系和國立交通大學船舶系。他毅然選擇船舶專業。也正是在大學期間,黃旭華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在入黨轉正時,黃旭華曾表示,為了革命,為了人民大眾,可以犧牲一切。需要他流血,他毫無顧慮地流血。需要把血一次流光,沒有問題。如果需要一滴一滴地慢慢流,那是極大的考驗,也沒有問題。

年逾花甲,勇探龍宮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邊研究、邊實驗、邊設計、邊基建、邊生產,靠著簡陋的算盤和計算尺,靠著兩個核潛艇玩具模型,靠著笨重的磅秤……通過大量的計算和試驗,黃旭華和同事們打破常規造船程序,最終將核潛艇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艦體、發射裝置等“七朵金花”一一摘下。1970年12月,我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順利下水。1974年8月,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1981年4月,我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成功下水……

1988年4月,我國首次進行了核潛艇深潛試驗。試驗之前,部分參試官兵思想產生了波動。“我們這次試驗,絕不是讓大家去光榮的,而是要大家把試驗數據完整拿回來。”身為總設計師的黃旭華在和參試官兵座談時表示,將和大家一起下潛。

當潛艇完成極限深潛試驗,起浮到安全深度時,全艇參試人員沸騰了。艇上人員請黃旭華題字,情之所至,他揮筆而就: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我們這條艇,從裡到外,完全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搞的,所有設備儀表,全部是中國生產,沒有一樣是國外進口的。”黃旭華說。

大國重器要掌握在自己手裡。黃旭華指著書櫃頂上的裱框表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這是1974年交付第一艘核潛艇時總結的核潛艇精神,現在依然沒有過時。

對國家的忠,是最大的孝

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

1958年,黃旭華到北京出差。到京之后,他才知道,國家讓他組織開展核潛艇研制。工作要求他時時刻刻嚴守國家機密,不能泄露工作單位和任務﹔一輩子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進入這個領域就准備干一輩子,就算犯錯誤了,也隻能留在單位裡打掃衛生。

黃旭華毫不遲疑地答應了。就這樣,他淡化了與親戚朋友的往來。1962年,妻子因工作需要調至北京,小家才算聚攏,但還是聚少離多。他被女兒稱作“到家做客的‘客家人’”。而他與廣東老家的聯系,僅限於書信、電報和每月寄回的生活費。

1957年元旦離開廣東老家時,黃旭華母親叮囑他要常常回家看看。當時他滿口答應。誰也沒想到,再一次見到母親時,已經是1986年11月。

一別就是30年。父親、二哥去世,黃旭華都沒能回家奔喪。老家人問他干什麼,不能說﹔家裡有大事,不能回。兄弟姐妹甚至是母親都難免心有郁結。

1987年,黃旭華將發表了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文匯月刊》寄給了母親。文章寫了“黃總設計師”為中國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數十年的事跡。文章還提到了“他妻子李世英”。

霎時間,黃旭華母親幾十年的疑惑解開了。老人把其他子女都叫到身邊: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

自古忠孝難兩全。在黃旭華看來,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欠了父親、母親、愛人、女兒,欠了一輩子都還不了的情債。”黃旭華說,如今他每一個冬天都會戴母親留下的圍巾,“圍了這條圍巾,就感覺母親一直在跟我一道”。(本報記者 夏靜 張銳 本報通訊員 程曉)

(責編:劉尤罕、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