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要聞聯播

【堅定文化自信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革命精神引領文化自信

2019年09月23日13:4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革命精神引領文化自信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洒向長安街,廣場上人群會聚起來,仰望國旗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升起。

這一幕會發生在共和國每個忙碌而又普通的早晨。天安門的升旗儀式把人們的家國情懷與日常生活自然地連接在了一起。

在這樣的時間與空間,人們仿佛觸摸到了革命精神的溫度。

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凝結成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這股精神熔鑄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之中,支撐著中華民族自信地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史,就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淬煉史

“我心裡一直牽挂西路軍歷史和犧牲的將士,希望什麼時候能夠實地緬懷憑吊他們。今天,我來了。”

2019年8月20日上午,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

八十三年前的1936年10月,一支剛剛走完長征的革命隊伍,在甘肅省靖遠縣渡過黃河,向河西地帶挺進突圍,執行打通對蘇聯聯絡通道的任務,被命名為“西路軍”。

兩萬余名穿著單衣草鞋的西路軍將士,在沒有后勤、沒有彈藥補充,也沒有任何救援的情況下,奮勇作戰,與飛機、重炮、騎兵組成的二三十余萬敵軍展開較量。

慘烈的戰斗,黃沙掩蓋碧血,孤軍深入的西路軍將士將一段悲壯歷史長埋在“陽關”之外,將不屈和絕對忠誠寫入民族的精神譜系。

走進革命歷史,我們才能更好明白今天中國的自信從何而來。

千年輝煌之后,近代中華民族歷經屈辱,在近乎國破家亡的同時,遭遇文化的弱勢、信仰的崩塌。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斗爭和挫折中求索、在狂風暴雨中前進。一個古老文明開始重拾信心。

抗日戰爭時期,在香城固伏擊戰中有這樣一個插曲:戰斗在農歷春節之前發生,為了讓老百姓過年能吃上餃子,劉伯承親自部署部隊做警戒,又指揮部隊從側面把敵人引到偏僻的深山溝,保護老百姓到棗林裡包餃子。

一個小小的舉動讓人感慨萬千。革命軍隊在為民族獨立解放事業奮斗的同時,努力守護著人民在戰火間隙中那份得來不易的片刻安寧。

正因為黨始終把人民放在至高的位置,我們黨才始終得到人民的擁護。人民的擁護成為我們自信的根基。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隆重舉行。長安街上自東向西走過50個方(梯)隊。其中兩個是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

昔日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戰士,如今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共產黨人秉承著革命精神,在戰爭與和平年代捍衛著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守衛著每一個晨露朝陽和每一次華燈初上。

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建設如火如荼,改革開放,中國邁開面向世界的歷史性步伐。

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共產黨人交上了國民生產總值在40年的跨度上增長了244倍的答卷。百余年抗爭奮斗,中國人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跨越。

“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道出了自信的最強音。

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史,就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淬煉史,更是中華文明找回自信的涅槃史。

偉大的革命精神,是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

“眼底雲煙過盡時,正我逍遙處”。1935年6月18日清晨,瞿秋白像往常一樣起身讀詩,當國民黨三十六師特務連長余冰走進囚室,向他出示槍決命令時,他剛作成集句詩《偶成》,遂疾筆奮書,留下最后的絕筆。

來到最后的刑場,瞿秋白環視羅漢嶺四周,點頭微笑:“此地很好!”他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昂首闊步走向生命的終點。

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會被瞿秋白就義前在涼亭前拍下的從容就義照片深深震撼,那像是一張悠然自得的游玩留念。無法想象,怎樣強大的自信才能讓人面對生死毫無懼色。

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是無數革命先烈為革命不畏風雨、前仆后繼的理由,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根本所在。這堅定的信仰是今天中國文化自信的本源。

走過崢嶸歲月,革命精神早已熔鑄在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品格當中,在近百年的歷程中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塑造著中華民族的性格,成為中國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

中國共產黨從南湖出發,進行了2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生發出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個個革命精神。

這些革命精神是黨領導人民書寫的氣壯山河的詩篇,它們鐫刻在巍峨的群山中,鐫刻在廣袤的國土上,更深深鐫刻在中國人民的心靈裡。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紅船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展現出持久不衰的魅力。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開通運營。在建造過程中,工程團隊曾面臨不小的挑戰:如何在48米深的海底,將排水量超過大型航母的沉管成功安放在海底,且保証每節都精准合攏,滴水不漏?

我國具有世界最強的橋梁建筑隊,但海底隧道建設經驗不多。當工程師選擇最有沉管安裝經驗的外國公司合作時,對方開出1.5億歐元“天價”。

中國工程師們決定挑戰未知從零開始。經過無數次嘗試探索,不但解決了沉管安裝問題,還實現了更快的安裝。中國工程團隊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和精氣神。

回到80多年前,黨在中央蘇區進行了建立政權的重要實踐。在這樣的過程中,“執政為民”構成了革命精神中的重要元素。

一首“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的歌謠流傳至今﹔毛澤東在瑞金沙洲壩親自為群眾挖的水井邊,群眾依然寫著“吃水不忘挖井人”。蘇區精神中“一心為民”的核心理念歷經歲月洗禮,傳承至今。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召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鏗鏘有力。

幾十年來,我們黨作風不改,初心依舊。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帶領人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成為革命精神的主要旋律。在后勤供給並不充裕的條件下,我們成功研制了“兩彈一星”等重大國防科學技術成果,這樣的組織能力早已超越了人們通常的認知,從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震撼世界。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從那時起,人類的又一次偉大探索與社會實踐拉開了序幕。

40余年,中國交上了世界經濟總量第二的改革開放答卷。

“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奮發有為、隻爭朝夕的創業精神”,特區精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脈相傳,持續激勵中國人奮進的腳步。

革命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成長進程中一個個閃亮的精神坐標,今天仍是中國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信心源泉。

弘揚革命精神,走向更遠更光輝的未來

9月3日,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斗爭”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高頻詞。

“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斗。”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紛繁復雜,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勝利實現我們黨確定的目標任務,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斗爭”這樣的字眼,將我們帶回1949年的西柏坡,趕考路上,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兩個敢於”——敢於斗爭、敢於勝利。

面對今日之時局,這樣的革命經驗和智慧鼓士氣、定人心。

勇於自我革命則更展現出革命精神流淌在黨的血液中、融入了黨的基因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勇於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從不諱疾忌醫,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向黨內頑瘴痼疾開刀,體現的正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決心和意志。從八項規定轉作風到雷霆萬鈞反腐敗,從扎緊制度的籠子到高揚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實現了政黨面貌的大革新、政黨形象的大提升。

中國共產黨用98年的篳路藍縷、風雨滄桑、高歌猛進堅守了自我革命的初心、彰顯了自我革命的品格、實踐了自我革命的誓言。

今天的中國,生機勃勃、萬家燈火。烽火年代已經遠去,但革命精神從未遠去。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要求全黨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鄧小平特別提出,“革命精神是十分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邁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明確提出“大力弘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精神”。

革命精神從歷史深處走來,不斷綻放時代的光芒,它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道,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態,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

革命精神就像燈塔,引領著中華民族走向更遠、更光輝的未來。(本報記者 尚文超)

(責編:劉尤罕、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