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西藏黨的建設歷史進程

2019年09月22日16:24    來源:西藏日報

核心提示

■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不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

■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提升思想引領力,提高黨建工作質量,把黨組織鍛造成反分裂、保穩定、促發展的堅強堡壘。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結合西藏實際制定“約法十章”“九項要求”,馳而不息整治“四風”。

■把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為長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持之以恆、常抓不懈。

■開展干部駐村工作,指導建強基層組織。

新中國成立70年的歷史,是西藏黨的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歷史。70年來,西藏各級黨組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黨的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水平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執政基礎不斷鞏固,為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事實雄辯地証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也不會有西藏的美好明天。

一、1950至1965年,西藏各級黨組織的建立發展及在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區成立中的重大作用

由於特殊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政治狀況,西藏黨組織的建設和發展與內地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黨組織的建立時間比內地晚了近30年,《解放西藏史》一書指出:“解放前的西藏,是全國唯一沒有中國共產黨組織和共產黨員的省區。”二是西藏黨組織的建立是通過從城市到農牧區,即從自治區工委到各地分工委和縣委,再到基層組織的方式進行的。

中共西藏工委的成立和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的建立。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中央就把解放西藏提上議事日程。1950年1月10日,毛澤東主席正式作出“經營西藏應成立一個黨的領導機關”的指示。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下達《關於進軍西藏的指示》,批准成立西藏工委。1月27日至30日,18 軍在四川樂山召開軍黨委擴大會議,宣布西藏工委成立。與此同時,中共中央西北局組建成立西北西藏工委。1952年1月,人民解放軍進抵拉薩后,根據中央指示,兩個工委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西藏工作委員會。西藏工委組建之初,沒有對社會公開,對外以人民解放軍的名義活動,稱為“獨立支隊”,直到1955年才對外公開。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成立后,經中央批准,西藏工委改為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西藏工委存在的15年時間裡,指導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成立、平叛和民主改革,以及西藏自治區的成立,發揮了重大作用。1955年底至1956年,發展了黨在西藏的第一批177名黨員。另外,到1958年,培養民族干部5000 多名。西藏工委作為中共西藏地方黨史的開端,為西藏自治區成立后黨的建設奠定了組織、干部和工作基礎。

西藏各級地方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隨著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各地,為了更好地領導西藏各地方的工作,成立各級地方黨組織就成為必須。1951年7月,成立昌都、三十九族、波密3個分工委,隨后於1955年7月合並為昌都分工委。1951年10月,中共拉薩市委成立。1952年6月,江孜分工委成立。同時組建日喀則分工委,統一領導后藏地區的工作。1952年10月,成立阿裡分工委,受西藏工委和新疆分局的雙重領導。1953年1月,成立黑河(那曲)分工委。1956年7月1日,成立山南分工委。民主改革以后,縣級黨委基本實現全覆蓋,到1965年底,全區建立縣委70個。1965年9月,中國共產黨西藏工作委員會改為中國共產黨西藏自治區委員會后,各地區的分工委相應改為地委。各地分工委作為西藏工委的派出機構,在西藏工委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在黨、政、軍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吸收了第一批藏族干部、工作人員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加強民族團結,開展統戰工作作出應有貢獻。

西藏基層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由於特殊的區情,各種條件並不具備和成熟,在和平解放后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黨沒有在農牧區等基層發展黨組織和新黨員。直到民主改革開始后,西藏工委才於1959年11月發出《關於在農村進行建黨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按照積極、慎重的建黨方針,在民主改革運動中結合做好建黨的准備工作。此后經過積極、穩妥、認真地開展工作,至1965年,全區黨員發展到14000多名。1959年12月,在平叛、改革斗爭的烈火中,乃東縣誕生了西藏第一個基層支部——克鬆村黨支部,這是西藏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開端。民主改革以后,黨的基層組織不斷發展和健全,到1965年底,全區建立農牧區區委407個,鄉黨支部744個。與此同時,城市基層的黨建工作也在有序開展,逐步形成由街道黨委、社區黨支部構成的組織網絡。到1965年自治區成立前,全區共建立黨的基層組織1064個,使黨對廣大基層尤其是農牧區的領導有了牢固的組織保証。

二、1966至1988年,西藏黨的建設在“文革”時期的曲折發展及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撥亂反正和整頓加強

西藏自治區的成立開啟了西藏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階段,標志著西藏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也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全面建立,西藏黨的建設進入一個鞏固和快速發展時期。但由於“文革”的影響,也經歷了一些曲折。受各種因素影響,改革開放初期西藏黨的建設處於調整整頓的階段。

1966至1977年,“文革”時期繼續鞏固完善。自治區成立不久,文化大革命旋即爆發,西藏的社會主義改造與文化大革命相結合進行,西藏黨的建設也在曲折中發展。1966年,按照中央指示,全區開始建立人民公社,經過認真研究,積極穩妥地進行了黨的組織調整和設置工作,使黨的組織得到完善和加強,至1976年底,全區1964 個人民公社,已有99%建立黨支部。1971年10月,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勝利召開第一次全區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1972年,昌都、日喀則、拉薩、那曲先后召開了第一次黨代會,分別選舉產生了地區第一屆委員會。自治區和各地黨代會的召開,使西藏黨的組織建設跨上新台階,逐步走上正軌。1966至1978年,社會主義思想在西藏廣泛傳播,全區實際發展黨員32000多名,黨員隊伍迅速壯大。但也要客觀承認,這一時期發展的黨員,由於受“左”的影響,沒有系統地接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基本知識的教育,部分黨員的政治素質不高。總體來看,這一時期雖然受文化大革命和極左思潮影響,西藏黨的建設方面也出現了“左”的偏差,但總的看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不斷增強,為黨在西藏執政進一步打牢組織基礎、基層基礎和群眾基礎。

1978至1988年,改革開放初期撥亂反正、整頓加強。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實現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但是由於受特殊的民族和宗教等區情影響,西藏自治區在推動思想解放、實現工作中心轉移的工作落后於全國形勢。在這種情況下,自治區黨委於1979 年9月下發通知,要求在全區開展“真理標准問題”討論補課,為新時期黨的建設奠定思想基礎。此后,整黨整風、平反冤假錯案、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糾正“文革”時期各個領域極左錯誤等逐漸走向深入,西藏黨的建設的撥亂反正也有序開展。在農牧區,受“文革”時期發展的部分黨員素質不高、改革開放后政策寬鬆導致群眾宗教熱情開始高漲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一定問題。為此,1982年8月,自治區黨委批轉組織部《關於整頓農牧區黨的基層組織的意見》,主要通過教育的方式,提高黨員干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增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抵制資本主義思想和封建殘余思想侵蝕的能力,糾正不正之風,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加強班子建設。

三、1989至2012年,在“一個轉折點、兩個裡程碑”的新時期,西藏黨的建設規范化發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1989年10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中央政治局常委討論西藏工作會議紀要》,即中央關於西藏工作的“十條指示”。自此西藏進入“一個轉折點、兩個裡程碑”歷史發展時期,自治區黨委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第三、四、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西藏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黨的建設進入規范化發展的道路。

自治區黨委始終把思想理論建設擺在黨的建設首位,堅持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武裝廣大黨員干部。從農牧區社會主義教育,到“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三講”教育活動﹔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到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從萬名干部下基層進村入戶宣講黨的十七大精神,到“反對分裂、維護穩定、促進發展”主題教育活動﹔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到創先爭優活動,一次次的思想洗禮,使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進一步增強。

組織建設方面,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優化了班子結構,領導班子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有了新進步。積極推行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和黨政機關干部競爭上崗制度,把那些實績突出、群眾公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干部及時選拔配備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確保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人手中。對新提拔的委任制干部實行試用期制度,對不稱職的干部做到早發現、早幫助、早調整。注重培養選拔民族干部,重視、培養、使用長期在藏工作的進藏干部,充分發揮對口援藏干部的作用,形成一支以藏族干部為主體、素質不斷提高的民族干部隊伍。

作風建設方面,自治區黨委按照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要求,落實“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堅持為民、務實、清廉,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勤政廉政講公正,求實務實抓落實,真正把黨的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和群眾路線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使廣大黨員干部充分認識到作風建設的要求,沒有民族之分,沒有內地和西藏之分,隻有統一的標准,不能有任何特殊思想,不能講任何特殊性。

基層組織建設方面,20世紀90年代,自治區黨委按照中央要求,先后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農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新一輪農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動。進入新世紀后,在農牧區深入開展“五個好”村黨支部、“六個好”鄉鎮黨委、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三級聯創”活動和基層建設年活動。這一時期,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到2011年,黨員總數達到20.8萬名﹔基層黨組織實現建制村和社區全覆蓋,建成5451個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增強。

四、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黨的建設步入新時代,開啟全面從嚴治黨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邊穩藏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為新時代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譜寫好中國夢的西藏篇章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証和組織保証。

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自治區黨委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引導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明反分裂斗爭紀律,嚴明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的紀律,在維護祖國統一、開展反分裂斗爭這一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認真貫徹執行《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堅持民主集中制,不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

思想建設上,自治區黨委持之以恆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教育,穩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堅持“三個牢固樹立”,大力繼承和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引導黨員干部切實把堅定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際行動。

組織建設上,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提升思想引領力,提高黨建工作質量,把各級黨組織鍛造成反分裂、保穩定、促發展的堅強堡壘。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好干部標准和“三個特別”要求,貫徹干部任用條例,努力建設一支忠誠干淨擔當的干部隊伍。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嚴把政治關,把“五個是否”作為衡量干部的第一標准。大力開展干部培訓,著力實施干部素質提升工程。

作風建設上,自治區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結合西藏實際制定自治區黨委“約法十章”“九項要求”,馳而不息整治“四風”。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宗旨,切實保持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黨員領導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深入開展“黨員干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密切黨員干部的情感聯系。

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上,自治區黨委把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為長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嚴格落實各級黨委(黨組)的主體責任和各級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責任。全面深化政治巡視,認真落實巡視工作條例和實施辦法。深化市地委巡察工作,建立縣區委巡察制度,推進巡察工作常態化、制度化、科學化。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強化黨內監督。

基層組織建設上,2011年開始啟動干部駐村工作,8年間先后8批、16萬余名干部進駐村(社區)指導建強基層組織。大力實施“萬名村(社區)干部文化素質提升工程”和“雙語”培訓工程,不斷提高村干部文化素質。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關心關愛基層干部工作意見》,從強化思想引領、培養鍛煉、選拔使用等11個方面關心關愛基層干部。制定出台推進基層組織標准化建設實施意見,大力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制度等各項建設。通過各項措施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成“聽黨話、跟黨走,善團結、會發展,能致富、保穩定,遇事不糊涂、關鍵時刻起作用”的堅強戰斗堡壘。

(作者單位:自治區黨委黨校) 

(責編:高巍、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