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我和我的祖國”百姓巡回宣講團走進湖南

最美的青春是永葆初心

2019年09月16日10: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最美的青春是永葆初心

“我們獲得的榮譽和取得的成就,正是祖國繁榮富強、航天工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最有力見証。”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數控銑工韓利萍說。

9月6日∼7日,由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主辦的“我和我的祖國”百姓宣講巡回報告活動走進湖南湘潭、婁底等地宣講調研,6名百姓宣講員與湘潭大學、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菱漣鋼”)的1300余名高校師生和企業職工分享了他們尋找初心、堅守初心的心路歷程。

車間裡的“大國工匠”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1的365次方等於1,1.01的365次方約等於37.8,0.99的365次方約等於0.03。隻要你每天進步0.01,你的回報就會增加37.8倍。”韓利萍講述了她在太行山之巔的革命老區,堅守了近30年的“航天”初心。

“我的父親是第一代航天人,我的女兒現在也在為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1991年,韓利萍高中畢業,通過招工進入公司,從沒有任何機械加工基礎,到成為數控領域的“大國工匠”,韓利萍用實際行動實現誓言:傳承航天精神,建設航天事業。

“師傅總跟我們講歷時18個月就成功發射‘長二捆’火箭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了那些冰冷、笨重的鐵疙瘩也是有‘溫情’的。”那時,連圖紙都看不懂的韓利萍是師傅眼中最差的徒弟。

韓利萍利用一切時間研究零部件的加工流程和存在的問題,甚至在做飯時,還將土豆切成了零部件的模樣,導致她家的飯桌上總是有奇怪的菜:土豆閥體,土豆弧面,土豆階梯孔……靠著這樣的笨功夫,韓利萍一次次攻克了火箭發射平台銑削技術難關,出色完成“長征”升空、“神舟”飛天、“嫦娥”奔月、“東風”出鞘等國家重點工程發射產品加工任務。

“航天產品隻有100分和0分。”精益求精的韓利萍獲得國家專利4項,創新成果達到300余項,累計創造價值達到2000多萬元。還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帖。

“從普通銑工成長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首席技能專家,她的事跡讓我備受鼓舞,我們鋼鐵工人要學習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華菱漣鋼一線工人劉文博感慨道。

雲端上的“守護神”

“深更半夜手持電筒漫山遍野幫群眾找牛﹔在懸崖峭壁上救援交通事故中被困駕乘人員……”頓珠培楚所長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公安局羊拉派出所任職有9年。

2010年,藏族漢子頓珠培楚放棄了安逸的工作崗位,懷著“讓警徽在雪域高原閃光”的朴實初心,來到被稱為雲南海拔最高、地域最偏遠、環境最艱苦、維穩任務最重的藏區,做一名基層民警,一干就是9年。

羊拉派出所成立之初,隻有一名民警、一匹馬,從最北端的登拉到最南端的南仁,騎馬走一個來回需要10多天。因此,羊拉派出所也被譽為“馬背上的派出所”,而這裡的每一位民警也成了“雲端上的守護神”,守護著羊拉5763名村民。

每年5月至8月,頓珠培楚要陪著村民前往海拔4600米的虫草山採挖虫草。民警要陪著村民在虫草山駐扎60余天,在與村民同吃同住的日子裡,頓珠培楚與鄉鄰的心更近了:“虫草山的土地不僅生長珍貴的虫草,還孕育著警民一家親的寶貴情感。”

9年間,頓珠培楚見証了村民從不信任、甚至是不知道羊拉派出所的存在,到與每一位民警心心相通,親如一家的過程。群眾遇到事情不撥打110報警電話,而是直接撥打民警的電話求助,即使是找丟失的牦牛、幫孩子報志願這種“小事”,頓珠培楚也盡心盡力。

“羊拉派出所僅有7名民警、5名輔警,人均管轄面積高達155平方公裡,但村民的信任讓我有動力繼續留在羊拉,與我的兄弟們一起奮戰。”頓珠培楚說。

象牙塔裡的“最美園丁”

“70多年前的那場戰爭,中國共產黨如何贏得了農村和城市……勝利之師睡馬路,自古以來所未有。全世界隻有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叫人民子弟兵。”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副教授譚凱,講述了他眼中的人民子弟兵。

“學史以明智,我本科、碩士、博士都讀的歷史專業,現在的年輕人也應該銘記歷史,因為歷史能讓迷茫的人找到未來的方向。”懷揣著這樣的初心,譚凱在教師這個崗位上默默耕耘,因其幽默的講課方式和深入淺出的教學模式,開設的“近現代史綱要”“中國哲學史”成為學生的首選課程。其中,“中國近代史”還獲國家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精彩一課”獎。

湖南省“教學能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兵”“全國高校優秀思政課百人巡講團”成員等榮譽稱號是他這些年堅守教學崗最有力的見証。

2019年,譚凱還代表湖南省高校教師參加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

“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我的職責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因為愛國本身就是一種本能。”雲南大學專職輔導員、團雲南省委副書記(兼職)朱丹講述她理解的愛國情懷,“愛國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初心。”

“朱丹把宣講主題轉化成大家喜聞樂見的青言青語,用身邊的事例,變說教為故事,變深奧為生動。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少些抱怨。感激我們生在和平的中國。”朱丹的宣講感染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田間地頭的“第一書記”

“基層自有新天地,基層定有大作為。”江西省九江學院駐江西省武寧縣東山村第一書記譚翊泉講述了他的扶貧經歷。

2015年,還是九江學院團委辦公室主任的他,被組織選派到東山村參與扶貧工作。一開始,譚翊泉擔心自己沒有任何基層工作經驗而辜負領導和村民的期望,便開始走家串戶到村民家中“看看”。這一看,譚翊泉更堅定了留在東山村的信念。

東山村是一個典型的移民村,村民來自浙江、河南、安徽等16個省份,村子三面環水、一面環山。譚翊泉決定做好山水文章,與村兩委共同商定提出將全村打造成“廬山西海濱湖第一村”的東山夢,全力推進“旅游+生態+扶貧”的新路子。

“我跑遍全國各地,與東山外出的成功鄉賢座談。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募集資金5000萬元,成立了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以‘一個公司+一個專業合作社+一個黨小組’的發展模式,吹響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號角。”

東山村從落后貧窮的小山村華麗轉身成為全省文明村鎮、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與譚翊泉一樣,湖北廣播電視台湖北之聲首席記者劉征,也始終奮戰在一線崗位上。從業20年,劉征榮獲6個中國新聞獎,10多個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而這些都離不開他所堅守的初心——永遠站在新聞一線。

“幾個月前,我去大山裡採訪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張富清。95歲高齡的張老對黨忠誠的信仰深深打動了我。戰功赫赫的英雄卻低調地到大山裡繼續奉獻,我想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吧。”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生,今天的宣講告訴我,唯有堅持愛國主義的崇高信念和努力拼搏的奮斗精神,才能找到初心、堅守初心。”婁底一中高1803班學生龔怡清說。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王姍姍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