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壯美長江詩畫宜昌——宜昌探索長江生態文化旅游發展觀察

2019年09月11日09:3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壯美長江詩畫宜昌

仲秋時節,湖北宜昌已初現橙黃橘綠的景致。循著潺潺的溪水,漫步在點軍區的車溪老街,土家風貌令人流連忘返。長江三峽地區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自然風光雄奇秀麗、美不勝收。

近年來,宜昌聚焦生態長江,共繪“詩與遠方”,突出“屈原昭君故裡,世界水電名城”主題,為山水傾注文化之魂,書寫長江生態文化旅游華章。今年上半年,宜昌接待游客4948.74萬人次,同比增長12.81%﹔旅游收入513.88億元,同比增長13.37%。

文化為山水注魂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宜昌得山水清氣,積風雲壯觀,自然風光歷來為人所稱道。特別是三峽大壩建成之后,“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氣象,更是讓宜昌名滿全球。

宜昌之美,貴在山水。為護住一江清水、兩岸青山,宜昌壯士斷腕,拿“支柱產業、吃飯產業”開刀,分類施策、強力推進沿江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同時,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制責任體系,配套建立河湖警長制和市級督導員制度,對境內河湖分級分段管護。此外,“三峽蟻工”“生態小公民”為代表的社會大眾自發投身長江大保護。如今,長江“微笑天使”江豚已長駐宜昌,成為當地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一個見証。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雷文潔認為,文化和旅游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產業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等特點,在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是培育長江經濟帶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力量,必須奮力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宜昌著眼綠色發展,充分發揮文化和旅游業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示范作用。

今年端午時節,宜昌秭歸舉辦了以“我們的端午 世界的節日”為主題的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兩岸屈氏美食文化交流、屈鄉非遺文化傳承展示及體驗、“我在秭歸過端午”等文化盛宴接連開席。其中,秭歸9478名民眾齊包粽子,更是創造了“最多人包粽子”吉尼斯世界紀錄。秭歸正根植於屈原文化、端午文化、柑橘文化、峽江文化,努力打造秭歸IP。

“+文化”,不止體現在節慶,更是浸潤到山石草木,生產生活。在興山昭君故裡回味家國故事,到三游洞景區咂摸歷代文人有關三峽的詩文佳作,往當陽品讀三國歷史文化,去三峽人家風景區徜徉於幺妹子的山歌和纖夫的號子……

宜昌聚焦“詩與遠方”,不斷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打造文旅惠民品牌,推動“一縣一特、一村一品”。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長江鋼琴音樂節、西陵廟會、遠安嫘祖廟會、長陽廩君文化節、五峰土家女兒會等區域活動內涵豐富、地域特色鮮明。三峽國際房車露營基地獲全國“五星級汽車自駕運動營地”稱號。五峰自治縣茶旅古道游獲評2018年度全國茶旅金牌路線。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唐昌華表示,長江三峽區域旅游的主體產品是水上旅游產品,原生態、原文化的屬性更為明顯,所以長江三峽區域的發展必須建立在保護原生態、原文化的基礎上,必須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

目前,宜昌已建成總長度約900公裡、串珠成鏈的12條生態景觀廊道,正在塑造宜昌的生態文化旅游格局。

生態文化旅游為區域發展賦能

“旅游業是天然的綠色產業、低碳產業,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有利於處理好三峽區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9月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雲彥在長江三峽區域旅游合作2019年鄂渝輪值主席會議上指出,長江三峽旅游合作發展要成為三峽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者。

近年來,宜昌大力實施“旅游+”發展戰略,通過務實舉措使旅游和農業、體育、林業、交通、商貿、會展等行業的融合不斷深化,不斷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需求,為區域綠色發展提供了澎湃動力。

生態文化旅游攜手農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中國柑橘看湖北,湖北柑橘看宜昌。”宜昌每年可為全國人均提供5市斤柑橘。2018年宜昌旅游扶貧助推6496個貧困戶成功脫貧,32個貧困村脫貧出列。

生態文化旅游牽手體育,開拓全域旅游新方向。在宜昌,好山好水好風光為戶外休閑運動提供了廣闊舞台。宜都、枝江、遠安、五峰、夷陵等地主打登山、自行車運動﹔遠安、興山、秭歸、點軍、猇亭等瞄准漂流、龍舟等水上運動、汽車越野運動﹔秭歸、長陽、夷陵等地聚焦滑翔、動力傘等航空運動。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春烺表示,多年來打造的精品體育賽事,催生了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旅游景區和旅游目的地,有效推動了宜昌旅游產業發展。

宜昌還借助旅游的東風,積極推動商貿發展。在第十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之際,宜昌召開投資洽談會,總投資345.64億元的40個項目現場簽約﹔舉辦國際經貿高端資源對接會,19家外商企業與宜昌現場簽訂3.93億美元合作訂單。

在激活旅游業與其他行業交融活力的同時,宜昌還在跨區域合作發展生態文化旅游上做文章。

2009年5月,湖北、重慶共同簽署《關於進一步加強長江三峽區域旅游合作的協議》。此后,雙方通過強化品牌營銷、制定獎勵政策、完善聯合執法、推動區域規劃編制、打造無障礙旅游區等舉措,長江三峽區域旅游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10年來,長江三峽區域旅游接待量增長6.3倍,旅游總收入增長7.6倍。

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家勝表示,宜昌作為鄂渝兩地交流合作的中點和樞紐,將借助鄂渝輪值主席會議平台,進一步深化與兄弟城市有效對接,攜手將長江三峽區域建設成為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的核心板塊。

(記者 夏靜 張銳)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