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從無到有、從線到網,“網紅”輕軌站成獨特風景

重慶:軌道交通加速推動產城融合

2019年09月10日09:54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重慶:軌道交通加速推動產城融合

在重慶輕軌2號線李子壩站,輕軌“穿樓而過”。這一奇特景觀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9月8日,來自山西的游客陳先生對經濟日報記者說:“重慶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軌道交通的獨特風景,令人印象深刻。”

在重慶,像李子壩這樣的“網紅”輕軌站點還有很多。從地下到地上、穿樓跨江的軌道交通,不僅是重慶市民通勤的便捷工具,更是重慶一張城市名片。

“重慶主城區具有四山兩江、一城三片的城市形態,城市規模大、空間尺度大。與平原城市相比,重慶軌道交通具有穿山隧道多、跨江橋梁多、地形高差大、工程實施難度大等顯著特點。”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00年首條城市軌道2號線開工建設以來,重慶市軌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線到網的跨越式發展。目前,全市軌道交通建成通車線路264公裡,建成運營線路裡程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國第六。

重慶市軌道交通現已通達主城九區15個組團,覆蓋機場、高鐵站、客運樞紐、各大商圈、各行政中心等主要客流集散地。軌道交通在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培育城市發展新引擎、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方面的作用逐步凸顯。比如,6號線禮嘉至北碚段2013年12月通車以來,先后有數十家一線企業的大型商業、產業和居住項目入駐北碚區,為區域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江跳線開工建設以來,多家房地產開發商在軌道沿線進行開發建設,形成了圍繞軌道站點的核心住宅區,新增就業崗位約7000個。

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經過10余年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以跨座式單軌交通2號線、3號線作為依托,在單軌交通車輛整車系統集成、轉向架關鍵技術等10大方向及其應用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重慶軌道交通建設通過自主創新使多項技術走在了國內乃至國際的前列:建成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領域國內第一、世界第二大跨徑的軌道交通專用斜拉橋——蔡家嘉陵江大橋﹔成功穿越具有“地質博物館”之稱的中梁山脈﹔復合式TBM在軟硬岩層中廣泛使用﹔建成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領域最長的山嶺隧道——全長5633.4米的銅鑼山隧道,成功將軌道交通與城市路橋有機融合……

同時,重慶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積極開展跨座式單軌交通技術的對外推廣工作,逐步培育了全球最大的跨座式單軌裝備制造基地,形成了由40多家產業單位組成涵蓋規劃設計、裝備制造、施工承包的全產業鏈,設備國產化率達95%以上,本地化率達80%以上。

此外,重慶針對山地城市特點,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牽頭編制了《跨座式單軌交通設計規范》等3項國家、行業標准及《重慶市地鐵設計規范》等17項地方標准,取得了121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形成了具有重慶特色、較為完善的軌道交通技術標准體系。

目前,重慶全市187公裡在建軌道交通線路加速推進,當前在建線路大部分為穿越中心城區的骨干線路,預計2020年全部建成。屆時,內環以內的軌道交通線路將由目前約90公裡增至約180公裡,站點500米半徑覆蓋率由27%增至46%,軌道交通環線將實現貫通運營,軌道交通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記者 冉瑞成 吳陸牧)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