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遼寧《黨支部書記》

第一書記老鄭

李剛

2019年08月14日16:01    來源:黨支部書記

人都說組工干部,寫寫算算是內行,嘮農家嗑、干農村活兒就是外行加外行了。但是,在老鄭身上,卻是又一番“景象”。鄭曉軍,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工會主席,2018年5月被選派到該縣枸乃甸鄉中心屯村任第一書記。五十出頭的老鄭打小在農村長大,他對農村的父老鄉親一直懷著一份沉甸甸的感情。

掏出真心解難題

作為第一書記,下村工作干什麼,組織上自然有要求,但在老鄭心裡,還有他的“小九九”。抓黨建促發展是第一要務,但前提是要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想去做,隻有把群眾當成家人,他們才會接納一個外來人,自己才能做好駐村工作。“村裡的大事小情就是自己工作的方向,怕的是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來。”所以,老鄭到村工作,首先想的是真心實意與村民交朋友,為他們解難題。

王貴財是這個村的低保戶,有著嚴重的智力殘疾,多年來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穿,沒有穿過一雙保暖的棉鞋。冬季到了,天氣越來越冷,老鄭到縣裡給他買了一套棉衣和棉鞋。王貴財穿上后,逢人就說:“這是老鄭給買的……”

5月,正是籌備春耕生產的季節。老鄭駐村后,首先想到的是做好“進農家院”的第一課。在他的工作日記中,能看到一個清晰的走訪路線,貧困戶、群眾、黨員……每家的情況和訴求清晰可見,最值得點贊的是最末的幾頁記錄,是梳理后的工作計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每做完一個就打一個對號。

有一天,老鄭聽說87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老黨員朱生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生活很困難。他馬上就同村書記劉強一起去探望朱生老人。老人見是兩位書記來看望他,激動得落下了眼淚,握著老鄭的手說:“真想不到,你剛到俺村就能來看我,真是人民群眾的好干部、百姓的貼心人啊!”

干部下鄉拿個本,好像有點“另類”,但老鄭不這麼想。“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走訪的多了,老百姓提的事就多,初來乍到,可不能把老百姓提的事忘了。”跟老鄭交談時,他流露出真想把工作干好的勁頭。

村民徐維臣是村裡的低保戶,因腿患有骨結核,不能干重活,無收入來源,老鄭就給他安排了輕體力活。年底徐維臣領到工資時說:“多虧老鄭給我找點活干,要不過年還真沒錢。”村裡有位叫徐明義的人,本是一家供銷社的職工,下崗失業多年,因沒有交社保,勞動關系無法確定,社保不接收。徐明義找到老鄭,老鄭了解完情況就幫他跑縣裡各有關部門,辦好了相關手續。

駐村一年多了,現在大伙都不把老鄭當外人,喜歡和他談生活,漸漸地他對村裡的各方面情況有了更多了解。

扑下身子辦實事

老鄭駐中心屯村以后,看到村委會大院是原大金廠小學的老舊學校,院內路面坑窪不平,他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便向縣有關部門匯報,爭取政策支持。經多次協商,終於爭取到資金,給村部院內鋪設1100平方米的柏油路面。在近30天的施工過程中,他同工人們頂著烈日高溫,一邊干活,一邊檢查質量,汗水濕透了衣背,雙手磨出血泡。扭秧歌活動在平坦的村部院裡開展時,看到村民喜悅的笑容,老鄭也由衷地笑了。

“到村工作,在村裡是一個陣地,縣以上各部門也是我主攻的一個陣地。”老鄭總結道。每次回縣裡,他都要跑上幾個部門匯報工作,求得支持與理解。村部取暖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每到冬天,一些文體活動無法經常開展。在老鄭的爭取下,村部新建鍋爐房65平方米,更換了取暖鍋爐及室內基礎設施。村民荊連貴的手臂受傷了,當時他老伴不在家,老鄭就自掏腰包為他買藥,還親自去荊連貴家給他做飯,老荊感動地說:“老鄭人真是太好了!”

抓產業促進脫貧攻堅是選派工作的重頭戲,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老鄭,總能提出具體可行的辦法。在走訪了解全村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后,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商對策、找門路,因戶施策定出個體脫貧措施。2018年,經過多方努力,爭取到了銀行的惠農貸款,每戶以5萬元的貸款資金入股本村強強肉雞養殖場,年末養殖場每年給每戶貧困戶分紅2727元。2019年6月,老鄭又通過個人關系,聯系北京玲蘭花卉種植場投資300萬元,新上花卉大棚20個,老百姓又有了新的致富項目。

7月1日,正值黨的98歲生日,村黨支部組織全村黨員在村裡新修建的120平方米的黨建長廊重溫了入黨誓詞。老鄭還現場給黨員上了一堂“互動式”黨課,在回顧“初心”中,激發黨員爭做“領頭雁”的使命擔當。 

《黨支部書記》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