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3日10:25 來源:經濟日報
河北省唐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鋼而興的城市。豐富的資源曾經成就了唐山的輝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如何擺脫靠資源拉動發展的模式,走出一條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成為新時代唐山必須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唐山著力構建“高新輕綠”經濟新格局,實施由粗放走向精深、由散弱走向集中、由內陸走向沿海的“三步走”戰略,經濟發展邁入高質量發展軌道。今年上半年,唐山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67.3億元,同比增長7.9%,連續4個季度持續攀升,增速保持在7%以上。
由粗放走向精深
不破則不立。唐山經濟轉型首先從打破舊的經濟格局、淘汰過剩產能開始。
近年來,唐山把鋼鐵去產能作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戰略舉措。唐山市發改委副主任郎文昌介紹,從2013年以來,唐山累計拆除和封存轉爐91座、高爐56座,壓減煉鋼產能4969.25萬噸、煉鐵產能2851萬噸,鋼鐵企業由2012年的58家減少到38家,充分擔當起了去產能的“唐山責任”。2019年,河北省下達唐山去產能任務為壓減煉鋼產能620.45萬噸、煉鐵產能458萬噸,目前已全部落實到企業和裝備。唐山鋼鐵產業發展步入排放、能耗“雙下降”,效益、競爭力“雙提升”良性軌道,2018年,全市鋼鐵行業利潤達到527億元,是2012年的23.5倍,噸鋼利潤是2012年的14倍。
破舊,是為了育新。培育新動能,歸根到底要靠高質量項目來支撐。
作為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唐山緊緊抓住被列為全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機遇,重點實施了100項技術改造、100項鋼鐵深加工、100項“兩化”融合和100項新產品開發等“四個一百”重點項目。
一批企業走上轉型升級之路。唐山三友集團組建了研發中心,創建了7個專家工作室,確定了155項科技攻關課題,成功研發萊賽爾纖維、電子封裝膠等20多項新產品﹔開灤集團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一塊煤可以產出40多種化工產品,聚甲醛、己二酸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同行業較高水平,成功出口33個國家和地區﹔津西集團積極開發精品鋼材,成為全球最大的型鋼生產基地。
今年上半年,唐山軌道交通裝備、機器人等五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9%,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40.7個百分點。傳統產品優化升級步伐加快,全市鋼鐵產品本地深加工佔比達到28.3%,高附加值鋼材產品比重達到26%,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精品鋼材出口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由散弱走向集中
和大多數因資源而興的城市一樣,唐山很多產業最初依托礦山而生,具有自發興起的特點和無序發展的弱點,布局分散、協同水平低、競爭能力弱、管理難等問題突出,如何引導這些企業做大做強,實現集中化管理、集約化經營、規模化效益,是老工業基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突破的難題。
“與項目分散布局相比,面積在5平方公裡以上的園區,節省基礎設施投入20%,節約用地30%,減少能耗和管理成本40%。”這是唐山決策者通過多年實踐的經驗總結。為了全面推進集約和高效發展,唐山出台《加快建設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的意見》和“工業40條”等配套政策措施,將全市工業劃分為精品鋼鐵、裝備制造、現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裝配式住宅四大支柱產業,軌道交通裝備、機器人、電子及智能儀表、動力電池、節能環保五大新興產業,以及為這些產業配套服務的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新興信息服務、研發設計四大生產性服務業,明確了構建“4+5+4”現代產業體系目標,制定了13個產業專項規劃、工作方案和“工業40條”支持政策,鼓勵企業入園進區。
在具體工作中,唐山把散亂污出清作為打開產業“退二進三”、退城進園、新舊轉換的突破口,主城區累計拆除無名廠院、散料堆場2680處,散亂污企業1155家,促使企業入園進區。與此同時,唐山將集群內企業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吸引優質要素向產業集群聚集。灤州經濟開發區發展以裝備制造、鋼鐵深加工為主導的循環型產業鏈經濟,形成了礦山機械設備、工程機械設備、工程用管等為主導產業的格局。豐潤經濟開發區以中車唐車公司為依托,建成動車配套企業67家。唐山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唐山目前培育的產業集群總量達到30個,形成了陶瓷、食品飲料、動車、機器人等十大主導特色產業集群,聚集了2500多家企業,從業人員45萬人。唐山市整個省級以上開發區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5萬億元,稅收佔全市比重提高到85.5%。
由內陸走向沿海
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海域面積4440平方公裡,相當於陸域面積的三分之一,大陸海岸線229.7公裡,大大小小的島嶼100多個,主城區距離渤海隻有40公裡——就地理位置而言,唐山是一座典型的沿海城市,然而,由於傳統發展理念的束縛,唐山的經濟要素集中在內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唐山的開放程度和發展質量。
“唐山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發揮好港口優勢和城市的平台載體作用。”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王浩表示。基於此,2018年3月,唐山確定“一港雙城”發展思路,以唐山港和唐山市主城區、曹妃甸濱海新城為核心,臨港布產、以港興產、以產興城,重構空間布局,建設開放創新包容、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
“一港雙城”港為先。水深、港闊、終年不凍不淤——唐山港是環渤海5500公裡海岸線上唯一不需開挖航道和港池的鑽石級港址,也是國內4個可以停靠40萬噸巨輪的港口之一。唐山市先后在新疆、山西、內蒙古等地新設內陸港10個,總數達到20個,唐山港初步形成以內陸港為節點、東出西聯、陸海聯動的內陸港框架體系。目前,唐山港泊位種類齊全,擁有各類碼頭137座,2018年吞吐量6.37億噸,位居全國港口第3位、全球第4位。
大港口帶動了大產業。2019年,僅曹妃甸區就實施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16個,總投資3886億元。唐山港的快速發展同時吸引了物流、港口貿易、港口加工、港口配套服務、金融服務等產業加快聚集,如今,唐山港致力於服務“買全球、賣全球”,正全力由集疏大港向綜合貿易大港轉身。
“一港雙城”城更新。在主城區,南湖片區開啟“南湖新時代”建設,實現了”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全面發展,使之成為唐山人的“會客廳”和經濟發展新引擎﹔開平區片區“千頃花海”初綻芳容,呈現繼南湖之后又一處生態修復的典型范例﹔投資175億元繪制“清水潤城”畫卷,打造“三山拱衛、兩河環繞”的城市形態和“建筑精美、時尚大氣”的城市風貌。
在曹妃甸濱海新城,港產城融合熱火朝天。以“生態新格局、濱海新城市、高端新產業、綜合新大港”四大戰略為引領,濱海核心區、自由貿易區等10大功能區布局正在形成,總投資2353.7億元的首鋼二期、游艇小鎮等一批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大項目加快推進。今年以來,唐山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加速,曹妃甸區、海港開發區和豐南區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9.3%、8.7%、9.3%,對全市經濟發展帶動作用明顯增強。(記者 張 虎 宋美倩 通訊員 常雲亮)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