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最美奮斗者

在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講解18年,聽眾累計超過25萬人次

王學廣:堅守“紅色課堂” 傳揚“紅色故事”

2019年08月01日11:17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王學廣:堅守“紅色課堂”傳揚“紅色故事”

■ 見習記者 張文君 本報記者 袁宇

特約記者 司玉

“母瑞山有個青龍潭,也叫紅軍潭。當年紅軍戰士在這裡生活、戰斗,哪怕是在數倍敵人的圍攻下也沒有人屈服。”7月26日,在定安縣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一場關於紅軍潭的“紅色故事會”開講了。故事的主講人是滿臉皺紋、雙鬢花白的81歲老人王學廣。

王學廣是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園長,也是這裡的義務講解員。從2001年至今,老人已在紀念園講解了18年的紅色故事,將紅色的火種點燃在每一個聽眾心中。

“第一次了解母瑞山革命斗爭史的時候,就被那些革命烈士的事跡深深打動了。”王學廣說。1991年,他作為中瑞農場工會主席,開始籌建場史館。正是這次籌建工作,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紅色種子。

為籌建中瑞農場場史館,王學廣翻山越嶺踏訪,尋訪當年和紅軍並肩戰斗的老人。他見到了曾給王文明送過信、多次見過馮白駒的李明達老人等,深入了解了那段艱苦卓絕的瓊崖革命歲月,聽到了許多感人淚下的故事。

截至目前,王學廣累計講解母瑞山紅色故事3900多場,聽眾達25萬多人次,最多一天講解16場。他還多次受邀到海口、三亞、定安、文昌、瓊海、屯昌、澄邁等市縣黨政機關和大中小學校為黨員和青少年學生講課。

“紅色故事,最重要的是真。”在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的18年裡,王學廣每天都在琢磨,怎麼樣講好紅色故事,把革命戰士身上的品質展示出來。他說:“不光要真,還要講好講活,讓大家愛聽。”

王學廣初到紀念園,便發現原有解說詞不僅刻板陳腐,有許多人物和事件指代不明,甚至有缺漏之處。

“不能讓先人蒙羞呀!”為此,王學廣找來《紅旗不倒》《瓊崖革命斗爭史》等一批革命書籍反復閱讀,記下大量筆記。書中敘述不清的,他就進行走訪,一一驗証記錄。

為了講活紅色故事,王學廣到當年紅軍生活戰斗過的地方切身體驗,加深感受。最終他根據自己的實際感受,寫出4000多字的演講稿。同時,又針對不同年齡段、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受眾,王學廣還多次修改,完成了3個不同版本的講解稿,分別可以講60分鐘、45分鐘、30分鐘。

盡管已經81歲,王學廣仍然堅守在講解一線。“我對母瑞山有深深的眷戀,母瑞山是兩次保存瓊崖革命火種的地方,當年革命先烈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堅持開展抗戰。我現在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我想我是可以堅持下去的。”王學廣老人說到這的時候,眼神之中帶著一份堅定。

王學廣在自己的講解生涯中,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母瑞山精神,“崇高理想,堅定信念,不怕犧牲,勇於獻身,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王學廣說。

在“七一”紅色旅游高峰期,王學廣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講解16場,忙碌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我兒子有時勸我,讓我回家享福。但是,讓更多人了解母瑞山精神就是我的願望,所以我堅持給大家講。”王學廣說。

2016年3月,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進行擴建,擁有3個主區,中間是建筑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的展館,兩邊是教學樓和辦公接待樓,紀念園的配套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現在紀念園的條件變好了,展館裡有了視頻設備,講解室裡有了空調、投影機和麥克風,能更直觀地給參觀者展示當年的情形。”王學廣說,有了好條件,更要承擔起講好革命故事、弘揚紅色文化的重任。

王學廣說,他現在正在有針對性地培養新人,“園中現有3名講解員,把他們培養起來了,我才能放心。”

(本報定城7月31日電)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最美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