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最美奮斗者

高鎮同:不知疲倦的結構疲勞專家

2019年07月30日08:2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高鎮同:不知疲倦的結構疲勞專家

高鎮同

本報記者 任珊

高鎮同,被稱為“永遠不知疲倦的結構疲勞專家”,別人睡覺的時候,他總是在工作。

怎麼有這麼大的精力?

“法軍兵舉犯台灣,敗走諒山鎮南關。昏庸腐朽清政府,《中法新約》苟求安。”晚年的高鎮同寫過這樣一首小詩,這不僅是對兒時歷史課的追憶,也是他對自己的勉勵,銘記苦難,為國奮斗,復興中華,是他一生的追求,更是他不知疲倦的力量之源。

懷揣著為國造飛機的理想,1946年,高鎮同考取北洋大學航空系,畢業后,他在清華大學航空系短期任教。1952年,國家進行院系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航空高等院校——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前身)組建,高鎮同加入,扎根67年。

不知疲倦的研究,高鎮同成果顯著。

1958年,高鎮同開展對飛機座艙模擬的疲勞實驗研究,涉足結構疲勞領域。上世紀70年代,我國發生一起直升機高空墜毀事件,機上人員全部遇難。作為事故分析小組成員,高鎮同調查發現,失事原因在於旋翼系統軸頸疲勞破壞。高鎮同解釋,結構多次重復受力后,會在某些薄弱部位產生裂紋,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裂紋不斷擴大,達到一定使用期限,最終完全斷裂,這個使用期限就稱為疲勞壽命。“要提高飛機結構的疲勞強度、科學合理地確定飛機使用壽命!”高鎮同率先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飛機結構可靠性定壽延壽理論,將飛機的使用壽命從1400至1800飛行小時延長到3000飛行小時,涉及殲擊機、轟炸機、客機、運輸機、直升機等20多種飛機型號。

高鎮同還創立了疲勞統計學分支學科,其一系列疲勞試驗方法和數據統計方法,優於國際通用方法,被列為航空工業部部頒標准。

教書育人,高鎮同同樣不知疲倦。

高鎮同有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大梯度、小台階”,他事先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態、基礎水平,用學生的話講新內容,用既有知識解決新問題。台階一步步上得雖然小,但提升得很快。在他的悉心教導下,5位學生成為院士,還有一大批學生成為知名專家、學者。

高鎮同平時生活很節儉,但對學生很慷慨。高鎮同先后向中華慈善總會、北京市慈善協會等捐款幾十萬元,捐贈120萬元在北航成立“高鎮同基金”,扶貧助學,2018年11月,在他90歲生日之際,再捐90萬元,助力人才培養。30多年來,他的個人捐款已累積達200余萬元。

“點滴甘泉形影單,積微成著巨石穿。涓涓溪流聲寂寂,潤澤四方育良田。”高鎮同把期待寫進詩句,他願意為國家培養更多的英才。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最美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