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倩雯
2019年07月26日08:34 來源:北京日報
葉如陵一直都在做志願者。援藏30多年,退休后回到北京,他又當起了社區醫生,義務服務居民。
去西藏那年,葉如陵隻有29歲。他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醫生,隨衛生部醫療隊到西藏支援當地醫療衛生事業。
第一次到西藏,就在一個海拔5200米的煤礦上工作。當時,那個地方嚴重缺氧,輻射強烈,葉如陵的血色素高達23.9克,幾乎是正常人的兩倍。他眼睛充血,嘴唇青紫,心臟擴大,呼吸困難,晚上甚至不能平臥。
可就算這樣,也沒有嚇跑葉如陵。當時援藏時間定的是三年,但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西藏像他這樣的大學生太少了,當看到藏族第一代煤礦工人期盼他留下的眼神時,葉如陵意識到:“像我們這樣的人,北京太多,而西藏太少,西藏需要我們。”他留在了西藏繼續支援邊疆建設。
這一干就是31年。他和同事們共同奮斗,為西藏三級甲等醫院建設以及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0年,葉如陵帶著“老西藏精神”退休回到了北京。那時,一些大醫院多次登門,高薪聘請他出山,葉老一時猶豫不決。
一天在社區鍛煉時,一位老人過來打招呼:“我等你兩天了,想請你幫我看看病。”那一刻,葉如陵眼前一亮,“我這樣的人,醫院裡很多,社區裡太少。”他果斷謝絕了高薪返聘,留在了社區,繼續當志願者。
他決定做一個社區志願者和社區保健醫生,在社區裡無償為社區居民看病和咨詢。為了讓居民能隨時找到自己,葉如陵把家裡的電話向社區居民公開,家裡電話成為了咨詢熱線,隨時接受居民的電話咨詢。
一個人的力量太小,葉如陵又組建了“葉如陵團隊工作室”,由一些退休的醫務人員組成,共同義務為孤寡老人服務。他們經常深入到“空巢家庭”中走訪,每周一還固定在居委會門前的服務站為居民看病解疑、量血壓、開出康復意見,無償為社區百姓提供義診、咨詢、醫療知識普及等服務。
一次,葉老從外面剛回到社區,居委會馬主任就急匆匆跑來,“汪老爺子不行了,昏迷了,你去看看吧!”這位老爺子80多歲了,患有前列腺癌,做過手術和化療,還有高血壓和糖尿病。
葉如陵很熟悉老人的病情,很快就診斷為典型的低血糖昏迷,立即給老人喂食了含糖飲料,老爺子慢慢醒了過來。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葉如陵也更忙了。他不僅在社區值班巡邏,給居民看病,最重要的是還要給奧運急救員講課。“在發達國家,擁有急救員身份的志願者很普遍,而中國很少。”2006年,北京開始著手培訓18萬名奧運急救員。葉老被朝陽區紅十字會選中,成為培訓團首席講師。
當上志願者的葉如陵閑不下來了。2010年,葉如陵又被選為首批志願者,到上海世博會北京館參加為期半個月的志願服務,成為志願服務團隊中最年長的一位。參觀世博場館的觀眾看到葉老這麼大年紀還在做志願者,都紛紛向他伸出大拇指。“每當看到游客響應我們的志願行動,我都很有成就感,通過我的工作,把微笑、愛心和志願服務精神傳遞給更多人,很有意義。”當志願者,葉老自得其樂。
眾多榮譽加身,但葉老不會忘記他的志願服務,“我是一個老黨員、退休社區醫生和志願者,我將用我的愛心和知識,奉獻給我的祖國和人民,直到永遠。”
相關專題 |
· 最美奮斗者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