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最美支邊人物”先進事跡

雪域高原上的青春接力——記湖北文理學院“格桑花”赴藏支教團隊

2019年07月18日10:29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雪域高原上的青春接力

他們是在古城襄陽隆中讀書的大學生,他們又是在雪域高原山南接力支教的老師。

他們用愛為藏族中學生打開一扇觀察外面世界的窗戶,牽起一條民族團結的紐帶,用初心和擔當書寫了一份漢藏情深的青春答卷。

他們就是今年被中宣部授予“最美支邊人物”稱號中唯一的一個集體——湖北文理學院“格桑花”支教隊。

2014年起,湖北文理學院“格桑花”支教隊首次赴西藏山南瓊結縣中學志願支教。6年來,共有8批37人次赴藏,每批隊員在藏工作4至6個月,豐富了當地中學校園文化生活及科技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及漢藏民族團結。在他們的感召下,湖北文理學院已有31名畢業生進藏就業創業。

每一粒種子都會開出不一樣的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支教老師,我會尊重學生興趣,並激發學生的潛力。我堅信,每一粒種子都會開出不一樣的花。”即將結束西藏支教之行的第八批隊員馮金柱介紹,大部分藏族學生家裡都有牛有羊,放學之后他們都要幫家裡放牧,但他們仍會對科創等新鮮事物感到好奇,支教老師就是要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需求,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

鼓聲、歌聲、加油聲、歡笑聲……自從有了“格桑花”支教老師,如今每到下午第四節課,瓊結縣中學的校園便歡騰了起來,學校一些原本閑置的儀器設備也被“激活”,給孩子們帶去了更多課堂之外的知識,也培養了不少學生的興趣愛好,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學習、生活感受。

“格桑花”赴藏支教隊員們接力開展愛心支教。他們既要擔綱多門課程的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方式,承擔電教式教學的示范課任務,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還要加強學生第二課堂建設,舉辦藝術繪畫展,組建合唱隊、足球社等課外學習實踐項目,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給孩子們展現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近年來,在“格桑花”支教隊的精心輔導下,瓊結縣中學科創社多次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

漢藏民族大團結更加緊密

“黃老師,我們也一刻都離不開你,我們不想你走!”支教最后那節課上,第八批隊員黃燈麾買了一袋彩虹糖跟孩子們告別,孩子們說,老師的糖果是他們吃過最甜的。

看著孩子們亮汪汪的眼睛,黃燈麾哽咽著說:“那你們就去諸葛亮讀書的地方找我吧,我再給你們買很多糖。”孩子們歡喜地蹦了起來,和老師有了一個遙遠的約定。

情系高山之巔,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格桑花”隊員和當地學校的共同努力下,隊員與藏族學生之間師生情誼深厚。支教結束后,所有隊員均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多名支教隊員曾返藏看望藏族學生﹔選擇就讀湖北文理學院的西藏籍學生逐年增多,現已有36人。以支教為載體,校地開展互訪交流活動25次,漢藏民族大團結在教育援藏、文化交流中更加緊密。

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我曾以為,除了故鄉,再也不會有,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曾以為,支教生活,不過只是段,過眼雲煙一樣的時光……”這是第二批“格桑花”支教隊隊長、現任瓊結縣瓊結鎮仲堆社區第一書記的吳順喜,曾發表於山南網的《難忘支教歲月》,是他大手牽小手在缺氧環境下徒步4小時送學生回家的真情流露。“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因為支教,隊員們愛上了這片熱土,隊員中已有6人畢業后返藏工作,立志投身西藏建設。

支教隊員將個人成長與支教事業有效結合,隊員們以支教實踐為基礎撰寫的多篇論文在期刊雜志發表,為政府開展基層治理提供了參考素材,為藏族傳統民俗文化傳承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隊員的思想境界、擔當意識普遍提升,支教團隊入選中央文明辦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榜”,獲得“荊楚楷模”年度人物等10多項省市級表彰。

湖北文理學院以“格桑花”赴藏支教行動為核心引領,打造了“格桑花之家”展館陣地和“格桑花周末志願服務”等衍生品牌,大力培育和弘揚志願服務精神、民族團結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藏漢一家親”“藏鄂一家親”作出更大的貢獻。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湖北文理學院黨委書記唐峻表示,讓祖國挑選,叫人民放心,“格桑花”支教團隊就是一支具有胸懷理想、無私奉獻、勇於擔當、不畏艱辛、腳踏實地精神的團隊,這種精神和品質是一批又一批支教團隊在支教活動中展現出來、傳承下來的,需要我們繼承和弘揚。(記者 何紅衛 樂明凱)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