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貴州正安:吉他奏響發展“神曲”

2019年07月14日15:0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貴州正安:吉他奏響發展“神曲”

新華社貴陽7月14日電 題:貴州正安:吉他奏響發展“神曲”

新華社記者 李驚亞

走進“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各式各樣的吉他躍入眼帘,美妙的吉他彈撥聲聲入耳,各國客商交臂而過……

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正安縣,先天資源稟賦匱乏,通過深挖人力資源優勢,近幾年來,興起吉他文化產業,有力帶動當地脫貧致富和經濟發展。

貧困山谷傳出“世界之音”

正安是貴州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2年,正安縣摸底調查發現,僅在廣州吉他行業務工的正安人就有2萬多人,不少已成為骨干人才,一部分想回鄉發展。

正安縣安場鎮解放村的鄭傳玖,19歲到廣州闖蕩,在吉他廠從普通工人做到車間主管,和哥哥創建了廣州神曲樂器制造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正安縣招商引資,神曲公司入駐“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成為最早回鄉“試水”的吉他企業。

“我們生產的吉他屬於‘兩頭在外’,原材料全部進口,成品全部出口。雖然當時正安縣沒有生產原料、配套產業,交通條件也不優越,但是這裡政府主導抱團發展,土地成本低廉,又具備勞動力優勢,從長遠看,回家鄉發展更有利。”鄭傳玖說。如今,神曲公司年產值已達4億元。

神曲公司“試水”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正安籍吉他人才和企業返鄉。正安縣委書記鄧兆桃介紹,正安已形成全球較大規模的吉他生產基地,世界排名前6位的吉他品牌,都在這裡代工生產。

近年來,正安縣共引進54家吉他制造及其配套企業,建成了60萬平方米標准化廠房,從以代工為主到目前已形成20多個吉他自主品牌。到2018年底,“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年產銷吉他600余萬把、產值約60億元,其中60%的產品出口銷往歐美、拉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牆外的事情政府包”

回鄉創業之初,鄭傳玖心裡不是十分踏實,隻搬回部分生產線。

正安縣委縣政府對吉他園區企業承諾:牆內的事情企業自己管,牆外的事情政府包。“縣委‘一把手’親自抓,租金、稅收等優惠政策落地,我隻負責管好工廠的事,其他都是縣裡干部幫我辦好,縣檢察院還對營商環境建設出台‘硬十條’,為我們的發展保駕護航。”鄭傳玖說。

“80后”趙山過去在貴陽做IT行業,2016年返鄉創建貴州貝加爾樂器有限公司,如今公司生產的威伯吉他、威伯尤克裡裡佔據淘寶吉他產品“雙銷冠”,日電商銷量3000把到4000把。

“融資是企業最大的困難,在縣委縣政府幫助下,公司順利貸款80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趙山說。

今年初,“正安國際吉他閩台產業園區”正式揭牌,14家福建、香港、台灣及澳大利亞的企業入駐。來自福建漳州的馬氏吉他制造有限公司法人馬大樹說,公司搬到正安后,光人工成本、場地租金、電費等1年就能節省600萬元。

“選擇正安,是因為這裡對吉他產業的定位最清晰、政府最重視,作為長期的支柱產業在抓。”馬大樹說。

讓吉他發出更“強音”

音樂話劇《吉他·吉他》公演,瑞典著名吉他演奏家約翰內斯·莫勒擔任正安吉他國際形象大使……“正安吉他”品牌的海內外影響力越來越大。

“作為深度貧困縣,選准、選好產業之后,就是堅持不懈,一屆接著一屆抓。”正安縣縣長吳起說,“這些年,正安從‘打工經濟’轉向‘創業經濟’,產業實現了從‘無中生有’到‘有中做優’,再到‘優中做強’。”

吉他產業有力助推了當地脫貧攻堅。正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在園區對面,向安置戶敞開招工大門。神曲公司在資助貧困家庭同時,今年還准備成立“扶貧車間”。到2018年底,園區共解決就業1376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84人,帶動6640人穩定脫貧。

正安縣安場鎮解放村上壩組村民舒小女,過去和丈夫在廣州神曲公司打工,回到正安縣的神曲公司上班后,兩人月收入八、九千元,“掙錢不比在廣州少,生活安逸得多。”她說。

吳起介紹,正安縣正全力推進世界知名吉他生產聚集區建設,按照吉他工業、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體”同步發展思路,努力把“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打造成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2019年,入駐投產企業將達到70家以上,實現年產吉他700萬把,產值70億元,新增就業2000人以上。

(責編:楊亞瀾、姚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