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

運好“三氣”塑精品

——《花果之路》制片心得

 孫甜甜

2019年07月11日10:21    來源: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

《花果之路》是一部反映萊西市農業局果樹站農業“教授”劉明三十五年如一日從事果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專題片。制作這部短片,我們經歷了三個季節,從春天到秋天,主人公劉明收獲了累累碩果,我們的創作也收獲了自己的“果實”。現在回顧片子的制作過程,仍然可以體會到這份“果實”的清冽甘甜。

主題接地氣。黨員電教片要想接地氣,就得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讓身邊人“演”身邊事。在主人公選擇上,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農村黨員不喜歡看“高大上”的政策宣講,更喜歡看接地氣的紀實片。通過篩選,我們確定了工作在農村一線、在果業技術推廣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的劉明,通過展示他生動鮮活的感人事跡,以人物個體體現時代精神,發揮黨員教育電視片影響人、感染人、教育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在選題上,注重強化黨性,確保題材內容緊扣時代主題,積極健康,與本地黨委中心工作和工作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劉明是萊西市“鄉村振興村村行”工作隊的一員,他在採訪中也提到了這一點,這與我市當前工作高度契合。通過對劉明的深度刻畫和典型事件的真實再現,體現了黨的先進形象。在腳本創作上,我們注重收集相關素材,拍攝時恰逢我市河頭店鎮東大寨蘋果節開幕,我們就以此為切入點,採用倒敘的方式,圍繞黨員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引導,釋疑解惑,將故事徐徐展開。在配音上,由於這次的故事主打溫情,我們決定以柔性的女聲配音取代較為剛性的男聲配音,以營造溫馨的講述氛圍,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

採訪戒匠氣。在黨員電教片拍攝的過程中,對過去發生過的事而現場又沒有合適的畫面印証,我們常會通過具體生動、有性格特點、感情色彩濃厚的同期聲採訪,讓被採訪人的形象直接與觀眾“面對面”,使觀眾產生認同感、親近感。在同期聲採訪中,大多數被採訪對象是第一次上電視,面對攝像機和話筒時,經常會出現不自然、表情拘謹,甚至語無倫次等現象。對此,我們在採訪前,對主人公劉明進行充分熟悉,了解的信息包括他的事跡、文化程度、職業特長,甚至個人愛好、性格特征、家庭狀況等。採訪時,在架好攝像機后,先與被採訪對象拉家常,積極探尋與被採訪對象的共同點、近似點,比如同鄉、熟人、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閱歷等,營造輕鬆融洽的情感交流氛圍,幫助被採訪對象消除面對鏡頭、話筒的緊張感。當然,採訪中最重要的是要傾注真情,以真誠的態度去感染對方,始終與被採訪對象平等交流,經常以肯定贊同的表情面對被採訪對象,同情、理解、關心、尊重他們,引導他們敞開心扉說出心裡話。

過程沉住氣。每部片子的制作都需要用心打磨,不斷修改,因此,在制片全過程都要沉住氣、耐下心。在進行同期聲採訪時,被採訪對象經常出現卡殼、拘謹等問題,此時切勿急躁,要沉下心與被採訪對象拉家常,讓他們一點點放鬆,贏得他們的信任,最終拍到真實流暢的採訪內容。在腳本的表達上,切勿“急功近利”,黨員電教片的目的是通過人物的深度刻畫和典型事件的真實再現,體現黨的先進形象,但若一味追求體現黨的形象,則可能劍走偏鋒,導致人物刻畫不飽滿,片子僅停留在說教層面上。此次撰寫腳本,我們注重刻畫主人公劉明的一言一行,通過細節體現人物性格,通過人物形象體現黨的形象,這樣觀眾才會有更多的認同感。在時間跨度上,這部片子的制作橫跨三個季節,我們為了拍到“果”,從春天跟到秋天,中途根據記錄的內容多次調整腳本,歷經七個月時間的打磨才最終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作品。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中心)

來源: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2019年6期

  (《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