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中國共青團

金華共青團:全方位變工作對象為工作力量

2019年06月26日08:57    來源:中國共青團

他們都既為個人而戰,也為公益而戰,同時,無論他們走到哪裡,哪裡都會團旗獵獵——這是金華共青團的鮮明印記。

變工作對象為工作力量,使金華的共青團工作就像古老的“婺劇”一樣,長袖善舞,精彩紛呈……

金華是個奇妙的地方。

當地人說:金華是個慢生活的城市。走在綠蔭如蓋的馬路上,嗅著香樟樹散發的馥郁芳香,看寶馬奧迪們悠然穿梭,真的會生出這樣的邏輯:原來慢生活是富起來的特權。

且慢,當我乘坐了7個小時的高鐵,於傍晚到達金華,當晚即被安排了兩場採訪,接下來的4天,我隨團市委統戰部李楠舟車勞頓,接連跑了5個城市,做了14場採訪,採訪計20人——誰能結論金華過的是慢生活?分明是高鐵般的快節奏。

在奔波中,記住了金華共青團伙伴們一張張年輕的臉,他們不停地對我講啊講,講思路講做法講特色——講他們怎樣把工作對象變為工作力量:武義的“紅領新青年”,東陽的“橫漂”,永康的“雲溪間讀書會”,蘭溪的“青騰夜校”,一個個鮮明獨特的名詞后面,是一群充滿智慧的共青團人,和願意攜手共青團的有為青年。

在富裕的慢生活表象氛圍中,活躍著一群快節奏的共青團人,這就是記者眼中的金華。

團金華市委機關隻有7個人,各團市縣委機關也隻有兩三個團干,但是就像蘭溪市的水鴻雁所言——他半小時就可以召集起數百上千個志願者為共青團服務——各級團委也都有這種一呼百應的本領。

團旗一揮,青年雲集。金華有122萬名青年,金華共青團是如何服務青年從而贏得青年的?怎樣變服務對象為工作力量的?

團金華市委書記錢福安說:共青團的政治責任就是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說明團的工作本質上就是群眾工作。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和團員青年打成一片。為破解“共青團小單位卻要服務好青年這個大群體”這一難題,金華共青團在整合社會力量方面有“八字訣”,即“借船出海、借力打力”。所謂“借船出海”,就是指充分發揮青聯、青企協、青作協、青書協、青攝協等“青字號”組織的作用,擴大共青團的影響力﹔所謂“借力打力”,就是在青年集聚的場所、自組織、互聯網……搶戰陣地,吸納各類新領域、新行業的新青年領袖為我所用,借助他們現有的組織、平台,服務更大范圍的青年。通過兩個“借”實現兩個“變”:變工作對象為工作力量,讓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強﹔變團找青年為青年找團,讓共青團越來越受歡迎!這應該也是共青團改革的初衷。

武義縣:讓“紅領新青年”引領風騷

在聞名全國的武義縣白洋街道后陳村,記者首先見到了被珍藏起來的“后陳村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木質舊牌子。很多人知道,后陳村2004年在全國首創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2010年,該制度的主要精髓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后陳人能把“治村之計”發展成“治國之策”,后陳共青團工作也別具特色。村團支部書記陳珊說,他們把后陳村基層自治的經驗作為打造團支部品牌特色的助推器,通過建設“紅領巾課堂”,整合村干部、青年志願者、大學生村官等力量,為全縣少先隊員提供紅色研學服務,讓少先隊員在活動中感受民主法制的力量。后陳村團支部曾獲得金華市2018年度“紅旗團支部”光榮稱號。

武義縣更為人稱道的共青團工作是“紅領新青年”工程。在紅領壺山商圈黨群服務中心,我們邊參觀邊聽團武義縣委副書記呂偉滔作介紹:為破解鄉村振興中青年人才缺乏的難題,2015年武義縣開始探索實施“紅領新青年”培育工程,在“選人、用人、育人”上下足功夫,通過深入培訓、幫扶創業、跟蹤培養等途徑,積極為青年搭建干事創業平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青年培養機制。在2017年村級組織換屆中,武義縣535個行政村團支部書記平均年齡從原來的39歲降為31歲,308個“紅領新青年”當選為村團支部委員或書記,150余人通過共青團“雙推”渠道發展為黨員。團金華市委書記錢福安介紹,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從武義縣上升到金華全市范圍推廣,“紅領新青年”人才庫已經超過2萬人。這些人原來都是共青團服務的對象,通過“紅領”培訓都變成了基層組織建設的骨干。27歲的團縣委兼職副書記謝巧陽,就是最具典型意義的代表。謝巧陽大學畢業,在外地從事了3年的人力資源工作后,2016年3月回家鄉創業,搭建電商銷售平台,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帶動300多戶鄉親致富增收。受邀參加武義縣“紅領新青年”培訓之后,在2017年的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中,全票當選為武義縣西聯鄉雪坑村黨支部書記,成為武義縣最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10月,被選為團武義縣委副書記(兼),2018年又被推選為“紅領新青年”聯合會會長。

東陽市:為“橫漂一族”當好保姆

在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記者採訪了演員公會經紀鄔影瀟,以及團東陽市委副書記張涌泉。“橫漂”目前注冊人數為7.2萬人,90%是年輕人,東陽市共青團如何聯系服務這些來自四面八方、流動性很大的青年,鄔影瀟們起了重要作用。

江西人鄔影瀟曾經做過媒體編輯,后來到橫店闖蕩,成了“橫漂”。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演了幾百個群眾演員。當演員公會招聘“群頭(現場管理員)”時,他成為最年輕的“群頭”,現在30歲的他已經成為公會經紀,專門對接群眾演員。鄔影瀟於2018年底成為“橫漂”的團支部書記,還成為浙江省青聯委員,這些都是他與共青團多次接觸及合作的結果。

東陽共青團早就注意到“橫漂”這個龐大的青年群體,怎樣聯系他們服務他們呢?共青團頗動了一番腦子,下了一些功夫。比如組建橫店共青團區域共建委員會,整合橫店鎮團委、橫店集團團委、橫店影視產業協會團委等團內資源,全力支持“橫漂”青年工作。

為了搭建“橫漂”演員展現才藝、提檔晉升的舞台,團東陽市委連續5年聯合橫店影管委等部門舉辦“橫漂才藝大比拼”活動,僅2018年“橫漂才藝大比拼”之“橫漂劇星”選拔大賽,就吸引了5000多名“橫漂”演員報名參賽。經過多輪選拔,既有20年“橫漂”經歷的老戲骨成功晉級,也有初出茅廬卻演技不俗的在校大學生脫穎而出。幾年來,一大批多才多藝的“橫漂”演員從“大比拼”活動中走出,活躍在影視制作的各個劇組。共青團發現了鄔影瀟這位在“橫漂”中有號召力及組織力、又熱心為“橫漂”服務的青年人才,把他發展到團組織隊伍中,借助他與演員公會的舞台,互贏共進。比如共青團搞活動做志願服務,需要人手時,鄔影瀟等演員經紀振臂一呼,來了呼啦啦一片。“橫漂”青年有進步成長的需求,團市委主動聯合演員公會、影視公司等單位,組織“橫漂”座談會、分享會,邀請大咖、老戲骨向“橫漂”青年傳授表演技能和經驗。

永康市:“雲溪間”“老娘舅”“都是咱們的”

“雲溪間”坐落於永康市白雲山和南溪之間,令人稱奇的是這裡並不居於繁華鬧市,卻依托“讀書會”“書畫社”“親子趴”等活動,凝聚了六七千名永康青年,成為永康青年心向往之的時尚場所。記者在這裡採訪了金華市青聯委員、雲溪間的掌櫃孫曉麗。

作為團永康市委挂牌的“青年之家”,“雲溪間”為強化青年思想引領、培育青年成長成才,長年舉辦各類文化藝術活動,為不同興趣愛好的青年社群提供服務與支持。“雲溪學堂書香門第”定期舉辦國學課程、文玩藝術品展覽、各類文化講座等活動,每年開展文化活動約50場﹔“雲溪間”會根據不同興趣愛好群體,不定期舉辦青年主題派對,去年共舉行主題派對約80場﹔“雲溪間”面向青少年,已舉行集體慶生活動約180場﹔專門開設讀書沙龍,一年舉行讀書分享會120余場,讓讀書點亮生活,閱讀創造未來。

在“親青老娘舅”調解室,記者採訪了傅英豪、方仲康、李光勇等數名“親青老娘舅”糾紛調解師。傅英豪本身是企業主,在2009年成立的平安志願者協會裡擔任主任,后來他們又成立了永康市新居民調解委員會,由最初的主要調解外來務工人員糾紛,到后來的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引導青少年遠離犯罪等等,2013—2015年3年間,他們共調解糾紛500起,而之前的2012年一年間糾紛就有700起——“親青老娘舅”的功力和作用不可小覷。

面對青少年維權這一難題,2012年團永康市委就借助民間調解師的力量和經驗,創新性地設立了“親青調解室”,並不斷推進項目化、品牌化和專業化,截至目前,工作室已調解各類涉青矛盾糾紛26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這些調解志願者已然成為廣大青少年心目中的“親青老娘舅”。該項目榮獲了全國志願服務公益項目大賽銀獎。

團永康市委書記李卓對記者說:2015年她上任時,面對團市委機關僅有5個人卻要去覆蓋幾萬名永康青少年的現實,皺眉細思工作突破點,唯一出路就是要把工作對象變為工作力量。“經過團市委的整合與努力,服務永康青年的社會力量不再是‘你的’‘我的’,而成了‘咱們的’!”這位“2016年度全國優秀團干”最后很干脆地甩出了這樣一句有力話語。

蘭溪市:以“青年沸騰”助力“蘭溪沸騰”

當一本藍色的《策論觀點匯編》遞到手上,記者翻看著從土地利用到實現碧水藍天,從振興職業教育到打造文化禮堂等諸多內容,忍不住感嘆:這簡直就是一本治國方略!這些都是蘭溪市“青騰夜校”的學員們寫的論文,學員都是蘭溪城鄉機關的工作人員。

團蘭溪市委書記倪於平介紹說:“我們設立‘青騰夜校’的初衷,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創新全市青年尤其是青年干部、團干、團員的教育培訓形式,提升其整體素質和能力,為廣大青年投身蘭溪市社會工作、經濟發展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以青年沸騰助力蘭溪沸騰。”

從2017年4月的第一堂漫畫課,十幾個人,經過幾年發展,現在“青騰夜校”已經衍生出了“青騰策論社”“青騰漫畫社”“青騰攝影社”等16個青騰社團。由最初團市委請老師安排課堂及活動內容,慢慢變成了青年干部們的自主行動,“青騰夜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比如2018年5月,“青騰策論社”組織了“青騰策論大賽”,有300多青年干部報名,分9個片區自主搞初賽,最后決出30名優秀選手,組成了一個群,這個群的發言,市委領導也能及時看到。有30多條策論被組織部門相中,成為培養干部的第一手材料。

“青騰夜校”系列活動,拓展了團蘭溪市委服務青年的觸角,為共青團贏得了更多“青年心”,吸引帶動了一大波青年主動成為共青團的“代言人”和“傳播者”,變服務對象為工作力量,延伸了共青團工作手臂,以好口碑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團結到黨和團的周圍。

隨后,記者採訪了“我們都是蘭溪人QQ群”志願服務隊黨支部書記、隊長、團委書記水鴻雁。由普通工人成長起來的水鴻雁,去年成為團十八大代表,瞅著貼在牆上的十八大代表紀念照片和一屋子的榮譽獎牌,水鴻雁嘿嘿直笑。

38歲的水鴻雁於2006年8月創建“我們都是蘭溪人QQ群志願服務隊”,至今帶領4000多名志願者(其中10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開展各項社會志願服務活動7000余次,打造出“愛心郵差”項目、文明交通勸導志願服務隊等多個優質品牌,捧著一顆永遠不變的公益愛心,行走在歲月變遷的時光中。

水鴻雁能成為蘭溪市公益領頭人,並揚名省內外,離不開共青團的鼎力支持。最初,當他的QQ群達到上千人,不得不建立幾個QQ群時,水鴻雁面臨的最大苦惱是周圍的朋友依然對他的行為不理解,覺得他不干正事,精力沒有花在本職工作上。2007年,團蘭溪市委主動找到他,要與他加強聯系,有了團組織的認可,水鴻雁明白了自己所做之事的價值和意義,腰杆直起來,后背挺起來,公益事業如虎添翼,也明確了自己帶好隊伍、開展公益的努力方向。

2010年3月,“我們都是蘭溪人QQ群”成立了蘭溪市首個網絡團支部,2012年升格為團總支,2013年又升格為團委,2013年4月,又成立了金華地區第一個青年自組織青春黨支部。不用說,水鴻雁的公益團隊也成了蘭溪共青團的有力臂膀。

盧森軍、俞魏魏:把團旗+公益旗幟插在金華插到西藏

盧森軍:

雖然,金華市明家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盧森軍,人看起來並不顯山露水,但他從蹬三輪車送桶裝水開始,經19年拼搏創業,現已發展成為金華家裝業龍頭企業,公司業務涉及家裝、材料、布藝、家具、幼教等多個領域,成為浙江省內頗具影響力的企業集團。

盧森軍強調:“我的創業路上,有幸結識共青團。”這些年來,他從一名創業者成長為金華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浙江省青聯委員,還被評為金華市十大杰出青年,都是因為共青團一開始就攜起了這位有志青年的胳膊,攜他邁上新台階、步入了更高的平台。

盧森軍也沒有辜負共青團的期望,這些年來,他的企業除了在金華地區奮戰,還把幼兒園開到了北京,向著更大更強不斷前進,同時始終高舉公益旗幟。

盧森軍有一個理想,要為全市1000戶貧困家庭免費改善居住環境。2018年,明家裝飾蘭溪分公司成立后,聯合團蘭溪市委,先后走訪了蘭溪30余戶貧困山區家庭,免費幫助12戶貧困家庭改造居住臥室書房。有了這次成功嘗試,盧森軍信心大增。他向全市征集貧困家庭名單,公益事業也越做越大。

盧森軍的公司有員工200多人,60%是90后,設有自己的團支部,還建立了一支志願者服務隊伍,幫助貧困家庭免費維修,逢年過節更是查隱患送溫暖,用誠心誠意的服務為公司樹起了負責任企業的形象。盧森軍做的公益善事一時說不完,他一直在思考的是企業發展之后,如何對社會有價值、能推動行業發展、對國家有貢獻、能促進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出身貧寒農家、曾經下崗自卑過的盧森軍,經過共青團這個大平台的磨練與見識,現在無論邏輯思維和講話能力,都已具備了相當水准。

俞魏魏:

當人們都在休五一長假第一天,俞魏魏帶著他的團隊,踏上了“愛回西藏4”的征程。與前三季都是給藏區一些相對貧困的高海拔學校援建電腦教室不同,第四季,他們將去西藏自治區那曲比如縣,為比如縣全縣11個鄉鎮的幼兒園,援建11套游樂設施。游樂設施中包含滑梯、秋千、小城堡等兒童大型玩具。此前2018年9月,“愛回西藏4”正式啟動募捐,最終募得近50萬元的愛心款,這個數目已經遠遠超過了前三季,第三季是24.6萬元。

俞魏魏的網絡名字叫“牛排”,他的職業身份是戶外領隊、浙中在線車友會的超級版主,因為自駕游西藏,與西藏結緣,曾一個人驅車6小時踏過無人區到日喀則地區定日縣盆吉鄉小學,看望了處於海拔5200米的學校師生。他一直想圓校長一個夢:讓孩子們用上電腦,為他們打開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

於是,2014年1月,俞魏魏正式啟動“愛回西藏——夢圓之旅”公益活動,第一季為日喀則地區定日縣盆吉鄉小學援建了33台電腦,第二季為那曲地區那曲縣浙江中學援建了65台電腦,第三季為那曲地區嘉黎縣初中援建了50台電腦。

這一次,在“愛回西藏4”出發這天一大早,團金華市委書記錢福安打電話,表達了對他們的關心並祝他們一路順利。俞魏魏因此寫道:“回想這些年的‘愛回西藏’,從一個個人發起的民間小公益活動,到如今拿到過全國各類大獎與榮譽的有影響力的公益活動,從最早募款10萬元要2個多月到今天46萬元隻需要10天,從單一的活動形式到今天公益項目的立體推進與發展等等,這些大的變化,與團金華市委的指導是密不可分的。”

值得交待的是,“愛回西藏”公益活動,不但影響金華內外、網絡上下,俞魏魏本人也從一名網絡大V、戶外領隊成長為金華市婺城公安分局的兼職團委副書記,成為跟共青團奮戰在同一個戰壕裡的親密戰友。

無論盧森軍在金華,還是俞魏魏到西藏,他們都既為個人而戰,也為公益而戰,同時,無論他們走到哪裡,哪裡都會團旗獵獵——這是金華共青團的鮮明印記。

變工作對象為工作力量,使金華的共青團工作就像古老的“婺劇”一樣,長袖善舞,精彩紛呈……(記者韓春麗

《中國共青團》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