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劉益方:

發展“甜蜜事業”摘掉“貧困帽”

2019年06月24日10:40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他的右手患先天性殘疾,隻有拇指和彎曲的食指,在外打工經常遭遇冷眼﹔他的左眼幼時在搖籃中被竹纖刺傷,因無錢醫治導致失明。

雖然是殘疾人,但他身殘志堅,不等不靠,積極發展中蜂養殖,一舉摘掉了“貧困帽”,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創業達人”。他,就是廣安區彭家鄉古佛村8組村民劉益方。

身體殘疾讓他的生活陷入困境

現年56歲的劉益方,和82歲高齡的母親一起生活。雖然先天身帶殘疾,但他自幼勤奮學習,1979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高中。在那個年代,高中生是令人羨慕的“文化人”。因為身體殘疾和家庭貧困,他高中畢業后回到老家,幫父母種田養家。

后來,他多次外出務工,大多數老板看到他是殘疾人,都不願用他。即使有老板讓他干活,工資也比正常人少三分之一。“讓你干活,還算給了你很大面子。”劉益方苦澀地回憶道。在外打工的那些年,劉益方沒掙到什麼錢,長期過著寅吃卯糧的日子,感覺自己是一個被拋棄的“流浪漢”。

2011年春,48歲的劉益方在廣州找到一份當保安的工作。正當他認為這是老天眷顧自己的時候,卻查出患上了胸膜炎,不得不回到老家治病。“父親去世得早,家裡就母親一個人,實在太貧窮了,我們每天都為生活犯愁!”劉益方坦言道。

從小受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父親的教育和影響,劉益方養成了自力更生、吃苦耐勞的習慣,即使家裡再困難,他也不向國家伸手。平時,他除了種好田土外,還盡可能在附近工地打小工,維持家裡的日常支出。

脫貧攻堅讓他看到生活的希望

2014年,古佛村啟動脫貧攻堅工作,劉益方家被評為貧困戶。駐村幫扶干部來到他家裡,了解貧困原因,為他謀劃脫貧致富路子,並鼓勵他想辦法擺脫貧困,過上新生活。

2017年5月的一天,趕場回家的劉益方發現自己窗台上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中蜂。喜出望外的他,請來古佛2組的養蜂專業戶毛明全幫忙將中蜂收進蜂箱內,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養蜂之路。

得知劉益方養起了中蜂,彭家鄉政府幫扶干部呂吉勇和廣安區旅游部門幫扶干部劉剛為他出謀劃策,建議他擴大養殖規模。村干部李光兵從村圖書室找出3本中蜂養殖的書籍送到他手裡。2018年4月,鄉村干部為劉益方爭取到1萬元扶貧產業周轉金。利用這筆寶貴的資金,劉益方新購買了8箱中蜂,一舉成為了村裡的養蜂大戶。

“是脫貧攻堅好政策和黨員干部的大力幫扶,才讓我有機會走上了規模養蜂的道路,讓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劉益方感慨地說道。

摘掉“貧困帽”走上致富路

6月14日,記者在劉益方家看到,大門兩邊的石頭牆壁上,依次挂著8隻蜂箱,一隻隻中蜂扇動著翅膀飛進飛出,發出“嗡嗡”的聲音。戴著防護面罩的劉益方,熟練地從蜂箱中取出蜂脾,仔細查看中蜂的生長情況。“這些小家伙要精心管護,隻有像孩子一樣照顧好它們,才會給你帶來‘甜蜜生活’。”劉益方說道。

中蜂養殖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活兒,平時要細心觀察中蜂的生活習性,注意防虫治病,才能享受到“甜蜜產業”的幸福滋味。

劉益方除向養蜂專業戶請教外,還經常利用村干部贈送的書籍學習技術。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摸索,他很快掌握了中蜂管理技術。每天,他都會打開蜂箱,用左手抓住蜂脾的一端,將另一端抵在殘疾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間,取出蜂脾觀察中蜂的狀態。“如果中蜂精神不振,就應該是患病了,必須抓緊時間用藥物治療!”“平時看到蜜蜂從蜂箱進出量少,可能是中蜂口渴了,就要向蜂箱內的水槽加水。”說起管理技術,劉益方滔滔不絕。

經過精心飼養,今年春季,劉益方第一次迎來了滿滿的收獲。“3月份產菜花蜜50多斤,4月份產槐花蜜40多斤,除去成本,純收入有6000多元。”劉益方高興地說道,“6月底產雜花蜜,下年還能產菊花蜜,再純收入6000元沒有問題。”

雖然是殘疾人,但劉益方靠自己的辛勤勞動,通過中蜂養殖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得到了干部群眾的一致點贊。說到未來,劉益方滿懷期待:“我還要擴大養殖規模,到明年達到養殖20箱中蜂的目標,讓收入再翻一翻,讓日子越過越紅火。”(熊玩剛 陳勇軍 張國盛)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羅昱、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