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共建一帶一路 增進民眾福祉

“習主席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貴客”

記者 劉仲華 裴廣江 屈 佩  肖新新

2019年06月13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6月10日,在比什凱克人文大學“中國館”內,參觀者正在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本報記者 韓秉宸攝

6月12日,當地讀者在閱讀《言論報》上刊登的習近平主席署名文章。
  本報記者 韓秉宸攝

比什凱克瑪納斯國際機場挂起中吉兩國國旗,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
  本報記者 汪曉東攝

中國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吉爾吉斯斯坦克明變電站全景。該變電站為達特卡—克明輸變電工程的一部分。
  中國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吉爾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雙方在經貿、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合作成果,為當地民眾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習近平主席的到訪必將引領兩國關系和各領域合作再上新台階。

6月12日,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市區主干道上中吉兩國國旗迎風飄揚。當天,習近平主席乘專機抵達比什凱克,開啟6年內第二次對吉爾吉斯斯坦的國事訪問,同吉方一道為中吉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未來發展擘畫宏偉藍圖。

“隨著道路越來越寬闊,我們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厚”

在比什凱克市區西部列賓街施工現場,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路橋)的中吉兩國工人正在加緊工作。雖然下起了小雨,工人們絲毫沒有懈怠,壓路機、推土機陣陣轟鳴。“我們要抓緊把手頭的活干完,早點兒讓這條路通車。”一名工人邊干活邊說。

比什凱克市區不少道路年久失修,坑坑窪窪、狹窄擁擠。完成比什凱克市政路網改造,讓中吉合作成果盡早造福百姓,這是習近平主席和吉爾吉斯斯坦領導人都關心的事情。2016年10月,中國路橋開始全面負責比什凱克市政路網改造項目,項目涵蓋49條街、10座橋,全長95.4公裡。如今,47條道路的建設和修復工作已完成。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大路讓比什凱克舊貌換新顏。

吉別克住在列賓街附近,她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家門口隻有土路,下雨時走路總是濺一身泥。現在好了,寬闊的柏油路,無論是開車還是步行都很方便。”習近平主席的來訪讓吉別克特別高興:“中國給了我們很多幫助,習主席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貴客!”

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埃爾默克是該項目工程師,參與修建了7條道路。“這是吉爾吉斯斯坦最大的市政道路項目。以前從城郊到市中心開車要40分鐘,現在時間縮短了一半!”

比什凱克居民尤素福每次遇到修路的中國工人,都會熱情地打招呼,並伸出大拇指說“好!”“這些道路充滿象征意義,我相信,隨著道路越來越寬闊,我們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厚。”尤素福由衷祝願。

“‘生命之水’有了保障,大家的笑容越來越多”

“快嘗嘗,干淨安全、清冽可口,比礦泉水還好喝!”6月11日,在距離比什凱克市中心10公裡的多斯圖克村,正在用塑料桶從一處水龍頭接水的阿赫瑪托娃邊說邊豎起大拇指。

吉爾吉斯斯坦水資源豐富,但由於資金、技術等方面限制,全國1800多個農村居民點中隻有500多個實現了集中供水。廣大偏遠農村地區和城鄉接合部等不具備集中供水條件,地下水重金屬、微生物等超標,村民飲用水面臨較大安全隱患。

“現在有了‘淨水屋’,我們再也不用為喝水發愁了。”阿赫瑪托娃口中的“淨水屋”,正式名稱叫“成套膜技術淨化集中供水站”,是中國科學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比什凱克分中心去年8月在當地設立的第一個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項目示范點。

2014年,中國科學院與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共同建立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比什凱克分中心。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陳曦告訴記者,中心幫助吉爾吉斯斯坦進行了該國獨立近30年來首次專門針對飲用水安全的系統研究,力求制定最優、最合適的水質淨化技術實施方案。

“村裡的‘生命之水’有了保障,大家的笑容越來越多。”多斯圖克村村長烏先·穆薩巴耶夫除了每天來打水,閑暇時也經常過來轉轉,久而久之,村民開始叫他“站長”。“淨水設備採用自動清洗、排污一體化控制技術,不需要人值守,但我還是喜歡來看看,它就是我們全村的寶貝。”穆薩巴耶夫說:“看著大家都能喝上干淨、健康的水,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村民們還主動向中國專家致信,表達真誠感謝。”

“‘多斯圖克’在吉爾吉斯語裡的意思就是‘友誼’。可以說,我們友誼之水越品越甜。”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比什凱克分中心吉方主任卡德爾別克·薩基耶夫對本報記者表示。

“讓民眾看得見、摸得著,過上好日子,獲得幸福感”

“這些照片都是我拍的,是吉中兩國工人實施達特卡—克明輸變電工程的照片。”在吉爾吉斯斯坦國家電網公司辦公室,項目執行主任魯斯坦別克·拉伊姆庫洛夫先是給本報記者看打印出來的幾張照片,后又興致勃勃地打開電腦,給記者展示更多照片。

在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雪峰下,中吉兩國工人並肩工作,留下了一個個難忘的瞬間。該項目不僅讓吉爾吉斯斯坦有了獨立的電網系統,保障了該國北部地區居民用電,也讓該國從花錢借道鄰國輸電的國家,變成了能夠向鄰國出口電力的國家。“感謝中國朋友,隻有中國能這麼快、這麼好地幫我們完成這樣重要的工程。”拉伊姆庫洛夫說。

吉爾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今年4月兩國元首在北京會晤時,特別提到雙方要加強“一帶一路”同吉方“2040年發展戰略”對接。從達特卡—克明輸變電工程到中吉烏(茲別克斯坦)公路,再到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兩國“一帶一路”合作不僅造福當地民眾,也在地區產生輻射效應。

中國路橋比什凱克市政路網改造項目協調員烏先諾夫對本報記者表示,“基礎設施的改善讓我們更好地實現了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提高了人員往來效率,還促進了貨物流通,對吉爾吉斯斯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並從中受益大有好處。”

今年3月,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和哈薩克斯坦農科院代表特地來到多斯圖克村參觀,並當即表示希望盡快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項目引入兩國。在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搭建的平台上,中國、中亞以及俄羅斯、法國、意大利等國的科學家正開展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地質災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將“一帶一路”建成綠色之路和創新之路的努力正在這裡不斷匯聚。

“我們建立該中心的目的就是與中國伙伴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合作,將科學研究變成一個個具體的民心相通項目,讓民眾看得見、摸得著,過上好日子,獲得幸福感。”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院長穆拉特·朱馬塔耶夫對本報記者表示,他仔細閱讀過很多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有同感。“我們非常希望與中國伙伴在共建綠色絲綢之路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互利雙贏。”

(本報比什凱克6月12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3日 05 版)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