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英雄無言——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本色人生

爭與讓

單志強

2019年05月27日09:31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爭與讓

曾立下赫赫戰功的95歲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刻意塵封功績,讓人肅然起敬。在他身上,很好地詮釋了爭與讓之間的辯証法。

於公,大膽爭。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爭著去炸敵人的碉堡﹔在百廢待興的建設大潮中,小家與大家的選擇面前,他爭著去最偏遠的山區造福鄉親。

於私,刻意讓。從轉業到離休,他沒有一刻躺在功勞簿上,始終深藏功名,連兒女也不知情﹔他不給家屬行方便,還給全家立下規矩——不能給組織添麻煩。

老英雄的爭與讓,是共產黨人初心不改、本色不變的生動寫照。

爭與讓,看似矛盾對立,實則辯証統一,均具有現實合理性。關鍵在於,爭什麼,如何爭?讓什麼,如何讓?

如果為公爭,是爭先、爭光,就要有“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精神,像老英雄那樣,把困難和挑戰踩在腳下。《論語》有雲:“當仁,不讓於師。”在創先爭優中,各行各業都涌現出一批這樣的先進典型。

如果為私爭,則要出於公心。要爭在陽光下而不是陰暗處,爭在平時而不是評比時。相反,一旦有謀私利的觀念在作祟,就很容易演變為小肚雞腸的狹隘,甚至是挖空心思走歪門邪道,其結果必然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與爭比起來,讓不容易做到,也最考驗境界。

讓,是謙讓、辭讓,意指不居功自傲爭名奪利,不計較個人得失。正如老英雄所說:“戰功和犧牲戰友相比差得很遠,沒資格宣揚自己。”

讓,既是美德,更是涵養。東漢開國功臣馮異,論功行賞時遠遠地站在大樹下,被后人尊稱為“大樹將軍”﹔“常勝將軍”粟裕,兩讓司令職務、一讓元帥軍銜﹔以身許國的黃大年,“填報評獎材料,半頁紙都寫不滿”……老英雄和他們一樣,本色做人,以“讓功”為人稱道。

老英雄的爭與讓,說到底是一種價值觀。當爭則爭,爭出精氣神﹔當讓則讓,讓出大氣象。在民族復興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時代呼喚更多老英雄。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