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英雄無言——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本色人生

淡泊名利 永葆初心——記“人民功臣”張富清(下)

2019年05月26日09:10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淡泊名利 永葆初心

上圖 老英雄張富清精神矍鑠、笑口常開(攝於3月31日)。

右圖 這是張富清老人珍藏了幾十年、補了又補的搪瓷缸。 新華社記者 程 敏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惠春 徐 紅

戰斗英雄張富清老人離休生活的一天,從一碗清水面開始。干淨而簡陋的廚房裡,鍋裡蒸騰起的白色水汽,讓這間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屋子裡彌漫著家的溫情。面條、饅頭、白開水,構成了這位來自陝西的老人的簡單生活,也正是張富清轉業地方后一直以來的生命底色。

不願給組織添麻煩

張富清首先在來鳳縣任職城關糧管所主任。“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個崗位在那個年代非常重要。張富清一頭扎進工作,處處身先士卒。有人想走他的后門,被他一口拒絕。“我隻聽黨的話,沒有縣委書記的批示,誰也不行!”這是不是得罪人?這個問題從來不在張富清考慮的范圍之內。

在他轉業初期,按照國家擁軍優屬政策,妻子孫玉蘭被招錄為公職人員。上世紀60年代初,張富清調任三胡區副區長。時逢國家發生重大困難,全面精減機構人員,張富清率先動員妻子辭去供銷社的“鐵飯碗”。“咱們家不能都吃公家飯。”他的理由很簡單,精減人員,首先從我自己開刀……

為了貼補家用,孫玉蘭當過保姆,喂過豬,上山撿過柴火……回憶起那段艱辛歲月,張富清說:“僅憑我一個人的工資,家裡4個孩子的生活很苦。比如,肯定不能同時做新衣服。那就輪流,今年給這個娃兒添一件衣服,明年再給另外一個置辦……”

孫玉蘭最了解丈夫,他的頭上還留著疤痕,腋窩被敵人的燃燒彈燒傷,牙齒也被炮彈全部震鬆,以致基本脫落……她知道丈夫的軍功,但是被張富清叮囑“對誰也不講,對孩子們更要一聲不吭”。孫玉蘭理解丈夫、崇拜丈夫,也嚴格遵守了諾言。

1975年,張富清調任卯洞公社革委會副主任。“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完成公糧任務。生產農閑期間,就是冬季,集中帶著農民們在高洞修路。”張富清回憶說。高洞管理區是卯洞公社最艱苦的地方,是個三面懸崖的苦寒之地。“修了兩年,隻修出來一條路。可以過木頭車、拖拉機,其他的車還是不行。但是,鄉親們可以用拖拉機把農產品拖出來,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張富清說。為了修路,張富清吃住在村,與鄉親們一起掄大錘、開山放炮,讓海拔1000多米的高洞圓了通公路的夢!

在那個緊緊巴巴過日子的年代,卯洞公社干部借支比較普遍。張富清的老同事、百福司鎮原黨委副書記張昌恩告訴記者,到了1985年,百福司鎮政府清理干部借支,通過盤查清點,長長的借款名單中沒有張富清的名字。當時張富清一家六口,就靠他一人的工資,生活上捉襟見肘,但從未向組織反映過任何困難。

來鳳縣委巡察辦主任邱克權和張富清的兒子張健全是同事。他告訴記者,有時候在一起聊天,張健全說自己也是餓大的,從小靠拾穗子、紅薯來補貼家用。邱克權就問,你父親不是國家干部嗎?為什麼還這麼苦?張健全說:“我父親說他要堅持原則。”

不能多花國家一分錢

戰斗英雄、人民功臣、本色初心……這是大家對張富清的評價。而在老人自己眼中,自始至終,他只是一個忠於組織、忠於人民的黨員。

上世紀80年代初,張富清一家搬來至今仍在居住的建行宿舍。斑駁的牆壁,褪色的家具……雖然朴素簡陋,但是整潔而充滿生氣。陽台上栽養的一排綠植,經過老人精心打理,像一隊整裝待發的士兵。

2012年4月,張富清左膝蓋膿腫,最后隻得截肢。他自嘲說:“戰爭年代腿都沒掉,沒想到和平時期掉了。”換做一般人,88歲高齡,又一條腿高位截肢,讓人伺候算了。但是,英雄就是英雄,意志非常人所能比。時年88歲、一條獨腿的張富清,不向厄運屈服。他傷口剛愈合,先是沿著病床移動,后來慢慢地扶著牆練習走路。有時走不好,還把自己弄傷,牆上還有他受傷的血跡。經過近一年的鍛煉,他能生活自理了。

后來在家人的強烈要求下,他裝上了假肢,從此他堅持不坐輪椅,而是靠假肢行走。隨著年齡增大,肌肉萎縮加重,骨頭也漸漸縮短,原本緊密貼合皮膚的假肢接口逐漸鬆動,原先合適的假肢不能用了。作為離休干部,張富清的醫藥費是全額報銷。但是他說舍不得,不能多花國家一分錢。他琢磨著把假肢膚色硅膠上纏上白色布條,咬合接駁的槽口裡居然墊上修鞋用的黑膠皮,湊合著用。黑膠皮特別硬,外面的白布又粗糙,偷偷用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腿磨破了皮,傷到了骨頭,他才在家屬的強烈反對下,同意更換新假肢。

2018年,張富清做眼部手術。術前,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行長李甘霖特意叮囑:“張老,您是離休干部,醫藥費全額報銷,可以選好一些的晶體。”醫生給他推薦了幾千到上萬元的產品,但張富清聽說同病房的農民病友用的是3000多元的,也選了跟他一樣最便宜的。張富清老人說:“我已經離休了,不能再為國家做什麼,能節約一點是一點。”

離休也要加強黨性修養

“雖然工作上離了休,但思想上政治上不能離休!”離休后,張富清一直保持著讀書看報的習慣。他最愛讀的是《半月談》,每晚必看《新聞聯播》。最近,他讓兒子給他買了一套《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時常翻閱。書裡醒目的紅色圓點和波浪線,是老人閱讀時做下的標記。在書裡,他寫下這樣的筆記——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淨、勇於擔當。

英雄事跡報道后,有媒體陸續前來。張富清卻拒絕接受採訪,兒子隻好對父親說:“這些都是上級組織安排的!”張富清這才答應:身為共產黨員,必須服從組織的安排。

國家博物館根據媒體報道認為:張富清老人的軍功章、立功証書完整而系統地反映了西北解放過程的艱苦卓絕,加上彭德懷直接簽發給個人的報功書,目前來看這些都是極其珍貴的絕版文物。於是聯系到張富清的家屬,希望征集他獲得的軍功章和立功証書。家人問張老是否舍得,他笑著說:“當年國家需要戰士,我可以捐軀。現在國家需要文物,我怎麼會舍不得呢?”

當記者問他,“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張富清老人回答:“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希望我們的軍隊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強軍指示,努力練好殺敵的過硬本領,對共產黨的信念要堅定,在意志上要頑強。要堅決聽黨的話,黨指到哪裡,他們能夠打到哪裡!”

心底無私天地寬。記者面前的張富清老人,面色紅潤、聲音洪亮,精神矍鑠、頭腦清晰,你完全不敢相信這是出生入死、風雨一生的95歲老人。

“人民功臣”張富清完美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淡泊名利、永葆初心的豁達胸懷。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