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0日09:27 來源:解放日報
5月8日至9日,李強率上海市代表團赴貴州學習考察。這是9日上午,李強來到遵義市正安縣謝壩鄉建檔立卡戶王幫玉家看望慰問,一起算收支賬,謀劃脫貧之路。 陳正寶 攝
■本報記者 談燕
“滬遵紅色血脈相連,奔向全面小康路上,上海要堅決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更強擔當、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全力以赴助力遵義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5月8日至9日,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率領的上海市代表團,在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的陪同下,深入遵義貧困鄉村、產業園區、農業基地、職業學校、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等,察看對口幫扶推進情況,共商精准脫貧攻堅大計,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地見效。
上海和遵義都有著紅色傳統,如今又因東西部扶貧協作這一重大任務而攜手奮進。8日下午,上海市代表團一抵達遵義,便前往紅軍山烈士陵園瞻仰,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共同回顧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隨后,上海市代表團瞻仰了遵義會議會址,參觀了遵義會議陳列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史料、圖片影像再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展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艱苦歲月。代表團成員表示,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和精神洗禮。當前,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脫貧攻堅就如同新長征路上的“婁山關”“赤水河”,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我們要深刻認識擺脫貧困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目標,更加堅定助力對口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自2013年上海對口幫扶遵義以來,按照“中央要求、遵義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則,滬遵扶貧協作不斷取得新成效。2016年至今,上海共實施幫扶項目531個,助推遵義市7個貧困縣(市)成功實現減貧摘帽、21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0.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遵義市鳴庄潭畔的臨港遵義科技城,是滬遵兩地深化產業合作、建立“造血”機制的創新探索,正全力打造東西部產業合作示范園區。9日上午,上海市代表團來到科技城,在數字大廳聽取園區規劃發展情況。上海臨港集團在招商引資、運營管理及人才交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已幫助引進聯合利華、光明集團等22家龍頭企業。李強說,要充分發揮兩地優勢,強化產業發展對脫貧攻堅的帶動作用,做好組團式產業協作這篇大文章,幫助當地形成更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更好拓展就業渠道、促進群眾增收,推動實現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發展。
正安縣是遵義市的貧困縣,正在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上海市代表團驅車兩個多小時,沿著蜿蜒顛簸的山路來到正安縣謝壩鄉,察看由上海楊浦區投入幫扶資金和技術支持援建的冷水魚養殖、溫室大棚項目。李強十分關心幫扶項目對當地產業發展、農戶就業脫貧的帶動效應,向當地同志詳細了解項目后續發展情況。種植白芨的溫室大棚裡,當地農戶忙著為種苗施肥。李強關切詢問該項目為當地困難群眾提供了多少就業崗位、收入如何。他對援黔干部和當地負責同志說,這些年來大家在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上花了很大力氣,下一步要在生產鏈的改造升級上多動腦筋,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產品標准化水平。要找准產業發展主攻方向,立足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優,全力打響當地農產品品牌,努力邁向產業鏈高端。要加快暢通銷售鏈,通過兩地產銷精准對接,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消費扶貧。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上海市代表團來到建檔立卡戶王幫玉家看望慰問。脫貧攻堅的精准對接、人居環境的集中改造,讓這戶因病致貧家庭的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王幫玉和老母親熱情邀請遠道而來的上海親人們到家裡坐坐。看到明亮的起居室、干淨的廚衛設施,聽到村裡還為家家戶戶裝上了污水處理系統,李強對當地在脫貧攻堅中堅持保護好山好水好生態點贊。屋前院子裡,滬黔兩地領導同王幫玉及家人圍坐在一起,拉著家常,算起脫貧賬。李強問得細致,從家裡收入來源到孩子讀書費用,為王幫玉一筆一筆計算著全家的收支賬,合計著穩定脫貧計劃。了解到王幫玉的妻子外出務工,他自己種植茶葉、辣椒,還有養雞經驗和技術,兩個孩子分別就讀高中、小學,通過精准幫扶,家裡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李強說,看到你們家裡發生的變化,我們打心眼裡高興。上海要以真金白銀投入、真情實意幫扶,盡最大努力幫助對口地區的貧困群眾早日、穩定脫貧。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相信我們一起攜手努力,大家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紅火。
異地扶貧搬遷是精准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9日下午,上海市代表團來到正安縣瑞濠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察看由上海援建並提供運營支持的正安縣上海藝術實驗幼兒園。這裡有易地扶貧搬遷點及周邊560多名適齡兒童入學。李強一行觀摩了小班學習活動室的情景教學,走到孩子們中間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祝大家健康快樂成長。在聽取上海援建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項目推進情況時,李強勉勵援黔干部人才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持續攻堅突破,幫助對口地區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半篇文章”,切實提高脫貧攻堅質量。
教育幫扶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舉。正安縣中等職業學校開設樂器修造、美發、護理等9個中職專業,幫助貧困學生就業、帶動貧困家庭脫貧。上海市代表團走進學校一間間實訓室,學生們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磨礪技能。通過滬遵中職聯合辦學,上海幫助該校打造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成立吉他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李強說,要深化兩地職教聯盟合作,結合企業需求,開展訂單化培訓,助推實現精准就業。要深入開展專業人才聯合培養,努力為遵義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學校操場上正在舉行2019年上海楊浦·遵義正安東西部就業協作專場招聘會,一個個招聘攤位前簇擁著眾多當地應聘學生。李強走到攤位前,詢問招聘崗位信息。他說,要創新探索勞務協作方式,幫助當地實現更多的“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以“無中生有”的創新突破,帶動當地吉他產業快速發展,創造了近1.4萬個就業崗位。上海市代表團來到園區,察看由該縣返鄉農民工創業代表鄭傳玖創辦的遵義神曲樂器制造有限公司。聽到公司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積極參與大扶貧行動,滬黔領導給予鼓勵,勉勵企業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做大做強。上海市領導表示,將發揮好平台、市場優勢,積極牽線搭橋,幫助正安吉他產業更好走出去。
在黔學習考察期間,上海市代表團還來到貴陽市城鄉規劃展覽館,這裡集中展現了貴州省和貴陽市的歷史、現在及對未來的展望。代表團詳細了解貴州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探索,感受當地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競相發力的生動實踐,期待兩地深化各領域合作,攜手為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上海市領導諸葛宇杰、莫負春、彭沉雷、王志雄,貴州省領導時光輝、吳強等參加相關考察活動。
上海市代表團結束在貴州的學習考察,於9日晚回到上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