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走近浙江省3位基層一線優秀青年代表——

勇敢逐夢 綻放青春

2019年05月04日10:10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勇敢逐夢 綻放青春

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對於今天的新時代青年來說,賡續百年五四精神,唯有向著民族復興偉大夢想不懈奮斗。

4月30日,我省召開慶祝五四青年節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來自全省各行業的8名青年代表分享了他們的青春故事。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一個個激情奮斗的故事,展現了浙江青年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的奮斗景象,勾勒出浙江青年新時代追夢人的模樣:

他們中,有躬耕三尺講台,以思想魅力引導學生立鴻鵠志的高校思政老師﹔有心系病人,投身“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青年醫生﹔有堅守一線,以技術創新推動企業生產提效的青年工匠﹔有扎根基層,樂做百姓貼心人的社區民警﹔有不懼危險,數百次勇闖火場搶救群眾生命財產的消防員……

今天,我們走近其中3位青年,與大家分享他們的追夢故事,感受他們亮麗的青春色彩。

王宗超

沖向烈火的“逆行英雄”

高挑的個子,鼻梁上架著厚厚的眼鏡。剛見到王宗超時,他正埋頭在辦公桌前處理公文,桌上整齊放著一摞轉業干部的檔案。看到來客,王宗超臉上綻出腼腆的笑容,“機關工作和一線戰場不一樣。”他又自信地說,“但我已經逐步上手了!”

1991年11月出生的王宗超,曾是杭州市朝暉消防中隊團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入伍5年,他先后參與各類重大疑難火災扑救和搶險救援1020次,救助社會群眾280多人,2017年獲得全省優秀政治教員、2018年獲得浙江省“最美90后”榮譽稱號。去年年底,他被調往杭州消防支隊政治處,暫時告別戰場。但那段發著光的日子,依然是他平凡歲月中最珍貴的記憶。

“爸爸是名老消防,小時候我常去爸爸就職的淳安消防大隊。”還在牙牙學語時,王宗超的童年便被打上“橙黃”的底色。王宗超回憶,自己從小便受嚴厲、正直的父親影響。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正在讀中學,父親隻給家裡打了一個簡單的報信電話,便“消失”了一個半月。

等父親回家時,王宗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整個人瘦下一大圈,臉上皮膚晒褪一大半。王宗超這才知道,父親作為浙江首批入川的救援指戰員,剛剛完成任務回來。關於那段救援經歷,父親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在一次家庭聚會上,父親說起他們從磚瓦下救出一名男生時,高興得連喝兩杯酒,“他的臉上滿是難以言說的驕傲。”

父親的職業自豪感影響了王宗超的人生走向。2014年,從長春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畢業的他,正式成為一名消防員。

與死神較量,時刻考驗著他的膽量與勇氣。2015年初,余杭臨平一處偏遠郊區著火,那是王宗超第一次與死神交鋒。一幢2層農民房裡,火勢已經貫穿了樓頂,濃煙滾滾升空。“走,去火場!”王宗超勇猛地沖進火場,但眼前的情景讓他愣了一下。隻見一樓儲物間內,二十幾個煤氣瓶或站或躺,有幾個還噴著明火。

“搬,還是不搬?”那一瞬間,王宗超猶豫了。千鈞一發之際,隻見眼前“嗖”地穿過一道藏青色的身影,“跟我上!”班長帶頭沖了進去。不再猶豫,王宗超也緊跟著沖進火場,將煤氣瓶一個個搬到安全地帶。滅完火已是半夜,返回時多數戰友都累得頭挨著頭睡過去,他的心情卻難以平靜。在腦中再三“復盤”這場救火后,他說:“理性思考后,我還是會沖進去。但火場給不了你太多的時間考慮,短短幾秒間,滅火、救人應是我們消防員下意識的反應。”

此后的王宗超,又在火場出入上百回。在一場場生死較量中,他從青澀蛻變為勇敢、堅韌。兩張救援現場拍攝的照片,讓人印象深刻。一張是2016年下沙朝陽輪胎廠發生火災,連續扑救22小時后,大火終於被扑滅。王宗超整個臉上布滿黑乎乎的橡膠顆粒物,脖子也漆黑。他閉著眼睛嘴角上揚,這是惡戰勝利后的微笑。另一張是2017年下城區嘉德新苑的通風井救人,他隻身入井將受傷的老伯救出。照片上的他穿著白色背心,看得見的是右肩、右胸的破皮擦傷,看不見的傷還有20多處,這是在通風管中被銳物劃傷所致,但他臉上沒有傷痛的苦楚,隻有救人后的滿足。父親當年的職業自豪感,此刻的他感受到了。

前不久,四川涼山木裡森林火災30名救火英雄壯烈犧牲,王宗超看到新聞后,給戰友打去電話:“我看到名單中政治教導員、中隊長都犧牲了。消防員有句話‘永遠不要說給我上,永遠要說跟我上’。他們做到了,是真正的勇士。”王宗超的眼睛紅了好幾次,從心底對這些勇士充滿敬意,也更明白消防人不能沉溺於悲痛,而要以此為精神豐碑,繼續往前走。在王宗超心中,最美不過那一身消防員制服,他時刻准備著重返一線戰場。

范江濤 “有滋有味”的思政老師

“好像甜甜圈”“預定本年度最佳科技照片”……4月22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下沙校區六教127教室中,大屏幕上正播放視頻《首張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攝的》,一行行彈幕從畫面前穿行而過。

“在引力作用下,光都無法從黑洞中逃脫。如果是3個有質量的天體,在引力作用下,會產生什麼結果?”看完視頻,一位高高瘦瘦的老師站在講台上發問。“三體問題!”學生們異口同聲。“在歷史事件中,影響因素可能往往不止3個,必須考慮各種復雜因素。”老師從這個話題入手,指出在戊戌維新中,必須考慮慈禧、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啟超、民眾等多方力量來分析敗因。原來,這不是物理系的課程,而是一堂思政課。

這位身高1.8米的山東漢子,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范江濤,曾被評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平日,同學們總是親切地喚他為“濤哥”。在他的課堂上,短視頻是例行的“開場白”,總能讓學生腦洞大開,在歷史與現實中發現奇妙的聯系。以“有趣訴說有用”,他執教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成為學生們需要“搶課”“搶座”的“網紅課”。

如何讓嚴肅的思政課變得生動?這是范江濤2010年便開始思考的問題。那時,剛入職杭電的他發現,由於《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上話題比較沉重,同學們的“抬頭率”不高。“我開始嘗試用接地氣的方式講課,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去解釋分析。”范江濤將近代9億多兩白銀的賠款總額換算為約4800萬部華為mate X折疊屏手機,將慈禧每天生活費4萬兩白銀換算成約40萬份快餐全家桶。枯燥的數字變成鮮活的例証,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不過,‘有趣’只是手段,不是最終目的,我希望學生們能通過我的講課記住歷史、認識歷史,從而有所感悟。”例如,在講述抗日戰爭時,范江濤以荒誕的“抗日神劇”為引子,呈現大量史料,引導學生展開對抗日戰爭的思考。他發動同學們收集身邊的抗戰故事,指出應拒絕戲說歷史,在銘記歷史中繼往開來,為“中國夢”奮斗。

在范江濤的課堂上,學生們可以拿起手機直接發彈幕抒發感慨或提問題。根據大屏幕上的彈幕內容,范江濤會即時答疑解惑或組織討論,這讓學生們大呼過癮:“濤哥的課,參與感特別強!”

在實踐教學環節,范江濤鼓勵大家“天馬行空”:劇本、海報、採訪,甚至演舞台劇或設計軟件都可以是作業的形式。去年,自動化學院2017級學生徐夢乾上交了一部“穿越劇”《武昌起義》。范江濤覺得特別有創意,當即決定指導徐夢乾排演舞台劇,還幫助解決經費。最終,該劇在課堂上由學生帶妝演出,一度成為熱門的校園新聞。

因為深受同學們喜愛,范江濤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在全院學評教中連續11個學期排名第一。在他的微信裡,有1500多個學生好友,每天他都認真刷朋友圈並留言點贊。除了回答課程問題,他還指導學生處理感情問題、解答人生疑惑,並展開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我希望通過思政課和日常的思想交流,引導同學們從象牙塔中走出來,更加關心社會,幫助他們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范江濤說。

讓范江濤欣慰的是,積極的改變已經在發生。“范老師教給我們一種態度。”學生李曉涵說,“很多同學開始學習用獨立思考的態度去面對社會事件。”聽了課堂上有關文化自信與文化安全的討論,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孫振喆很有感觸,在QQ上向范江濤寫下了近千字的感言,並表示希望能為中國本土動漫貢獻一份力量。

思政小課堂,社會大課堂。最近,范江濤受邀參加各學院的“團日活動”,並對他們進行義務指導。“我希望自己是他們的良師,更成為他們的益友。”校園小道上,立志做一名“有滋有味”思政老師的“濤哥”笑著和記者說。

林艷 “跑”出速度的熱心醫生

白大褂,馬尾辮。4月26日見到林艷時,她正在浙醫二院國際保健中心8樓的示教室裡給病人家屬上課。“胸痛病人如果含服兩次救心丸都無法緩解症狀,就一定要送到醫院來……”40分鐘的義務講座干貨滿滿,林艷介紹了危險症狀鑒別、患者心理疏導、藥物副作用等知識。患者家屬有的做筆記,有的拿起手機錄起了視頻。

“久等啦!”講座結束,林艷扑閃著大眼睛對記者燦爛一笑。去往查房的路上,她邊走邊和記者聊起自己的經歷。今年正好是林艷工作的第10個年頭,這是收獲滿滿的十年:她曾主持1項省級課題,參與多項國家課題,有的課題曾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及醫藥衛生科技一等獎。她不但是浙醫二院心內二病區的一名骨干主治醫生、心力衰竭組和起搏組成員,還是心內二病區青年文明號負責人。林艷覺得,服務患者不僅是工作內容,也體現在志願服務裡。

她介紹,他們的病區在2016年獲評國家級青年文明號。“最多跑一次”改革開展以來,大家有了一個新名字——“跑小青”。如何帶領這群心內科的小伙伴助推改革,成為她日常琢磨最多的事之一。

在心內科,急性心肌梗塞是最危重的疾病,症狀一般是胸痛,如果在發病90分鐘內打通血管可大大降低病死率。但患者往往對病因並不自知,在挂號時經常挂錯科室,延誤治療時機。發現這個問題后,林艷和小伙伴們向醫院建議再造胸痛病人的看病流程。在大家的合力推動下,整合急診科、心內科、呼吸科等科室力量的浙醫二院胸痛中心正式成立。胸痛病人到了醫院,不用繳費,就能第一時間做上心電圖及心超,最快兩三分鐘就能判斷病因,開辟出了接診綠色通道。

林艷還帶領“跑小青”們積極參加培訓演練,牢記新的接診流程。現在,每個人都學會了做床邊心超,能當場給出診斷結果。建立胸痛轉診微信群后,病人信息在救護車上就能被傳回醫院,方便醫護人員准備。目前,醫院急性心梗患者90分鐘內打通閉塞血管率達93.1%,最短時間僅27分鐘,遙遙領先全國平均水平。

患者家屬王女士說,幾天前,丈夫打電話說他胸口很疼,便去浙醫二院看病。她花了一個多小時急急忙忙從蕭山趕到醫院,沒想到丈夫已經做好手術躺在病房裡了。“原來是心梗!幸好醫院及時救助。”王女士言語之間滿是謝意。

除了流程再造,林艷和小伙伴們還思考著如何將科技紅利轉化成患者的就醫福利。林艷的亞專科方向是起搏器手術,常有植入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向她反映,起搏器工程師們隻有周一、周三和周五才來醫院,這使得起搏器功能檢查、心率記錄查看極為不便。林艷和“跑小青”們提出,應該讓機器等人,而不是人等機器。大家合力引進程控設備,今年3月,“起搏器自助隨訪小屋”正式啟用。按照提示,病人2分鐘內就可以自助完成整個起搏器檢查過程,上傳雲平台並打印報告,這樣醫生可隨時進行診斷。“現在真是方便多了!”患者們由衷地點贊。

為了用技術手段化解“挂號難”“看病繁”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就醫痛點,林艷帶著“跑小青”們放棄休假時間在候診大廳、科室候診區一對一幫助患者使用網上操作系統,進行預約、繳費、查詢報告等,推動“數據跑”代替“群眾跑”。“教老媽用微信的時候,我都沒這麼耐心呢!”有的“跑小青”自我打趣。林艷還手把手向每位患者介紹診間結算的流程,成為全院診間結算率最高的醫生。

在林艷的努力下,“最多跑一次”服務正從院內向院外延伸。在休息時間,林艷不忘帶領“跑小青”們走進社區、學校、事業單位,開展心肺復蘇培訓、義務診療、科普講座等活動,現場講解醫院“最多跑一次”診療便民措施。僅今年就開展活動60余場,服務群眾1.2萬余人次。林艷覺得,能和小伙伴們一起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讓更多患者的臉上綻放出滿意的笑容,有滿滿的成就感。(記者 丁珊 何雙伶)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