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

護佑生態謀大略 造福民生繪新圖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兩周年特別報道之二

羅 琦 韋繼川 余 鋒

2019年04月20日15:42    來源:廣西日報

原標題:護佑生態謀大略 造福民生繪新圖

又是芳菲四月時。特殊的時空節點,總能勾起厚重而又難忘的記憶。

兩年前,也是這個美好的時節,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作出重要指示:扎實推進民生建設和脫貧攻堅、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新的時代背景和戰略布局,站在全局高度,對廣西民生工作和生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賦予的新使命。

打開時間的膠卷,壯鄉人民一張張幸福開心的笑臉逐一定格:脫貧了、搬新房了、就業有著落了、看病更有保障了、藍天白雲越來越多了……

兩年來,我區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真抓實干、勇於擔當,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最大追求,用發展解決發展中的難題,用發展解決關乎民生的大事,持續深入推進民生社會事業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脫貧攻堅,邁出精准再發力的堅實步伐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我區始終堅定不移把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採取非常政策、非常舉措、非常力度,舉全區之力集中攻堅,確保如期完成全面脫貧任務。

2017年,我區在全國率先出台扶貧對象動態管理辦法,開展貧困人口動態調整,突出以屯為單位,全區淨增貧困人口22.8萬人﹔建立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信息員隊伍,每個貧困村落實一名專職扶貧信息員﹔加強“一幫一扶”工作,52.3萬名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明確聯系貧困學生責任﹔選派5000名第一書記和3.4萬名干部駐村幫扶……

2018年以來,我區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聚“焦點”瞄“靶心”,瞄准20個深度貧困縣、30個深度貧困鄉鎮、1490個深度貧困村,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傾斜支持,改善交通、水利、電網等基礎條件,加強幫扶工作力量,堅決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同時,我區持續打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村集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粵桂扶貧協作“五場硬仗”。目前,20個深度貧困縣產業扶貧對貧困戶的覆蓋率達88.79%,高於全區平均水平近8個百分點,帶動貧困戶20多萬戶﹔貧困地區建立了以糖料蔗、水果、油茶、核桃、桑蠶、中草藥、豬牛羊雞鴨養殖等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體系,全區產業扶貧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約113萬戶,覆蓋率達80%﹔全區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3萬元的貧困村4731個,佔比94.6%。

我區還進一步夯實精准扶貧六項基礎工作,即加強建檔立卡和動態管理,落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辦法,確保建檔立卡扶貧對象精准﹔加強扶貧信息員隊伍建設,提升隊伍能力﹔加強“一幫一聯”工作,壓實幫扶聯系人責任,推動脫貧計劃、扶貧政策和幫扶項目落實﹔加強“一戶一冊一卡”工作,發揮手冊倒逼幫扶責任及工作落實的作用﹔加強駐村幫扶工作,強化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的管理考核和服務保障﹔加強扶貧檔案工作,嚴格按照檔案目錄標准及要求,收集、歸檔和管理各級扶貧檔案。

2018年,我區預計115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1400個以上貧困村出列和14個貧困縣摘帽。

我區還採取超常規的措施,給予極度貧困地區、極度貧困人口更大扶持力度:今明兩年,將投入32億多元支持4個極度貧困縣、100個極度貧困村脫貧攻堅,涉及屯級道路建設、解決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

脫貧攻堅,廣西已邁出精准再發力的堅實步伐!

聚焦民生,提振八桂兒女對改革發展的信心

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百姓有所求,改革有所為。兩年來,一項項改革舉措、一串串增長數字、一件件惠民實事、一幅幅民生圖景,傳遞出了壯鄉人民幸福的佳音:

老百姓錢袋子更鼓了——2018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兩萬元,達到2148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3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8%。

就業穩中向好,“飯碗”越端越牢——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2.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0.1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3.9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4%,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教育更加公平——2018年,全區新建中小學校(幼兒園)263所、改擴建7800多所,鄉鎮中心幼兒園覆蓋率99.6%﹔新增43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設加快推進,廣西大學納入“部省合建”高校行列。

困難群眾住得更舒心了——“十三五”時期,廣西易地扶貧搬遷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萬人,其中2016年至2018年計劃搬遷70萬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累計搬遷69.33萬人,搬遷入住率99.04%。

民生持續改善,離不開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兩年來,我區在民生領域的投入之多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覆蓋面之廣前所未有。

——籌措落實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資金。2017-2018年,全區共籌措資金1100余億元,加快補齊民生短板,著力抓好教育、衛生與健康、養老、城鄉基礎設施等民生領域建設。

——2018年是自治區成立60周年,我區以此為契機,統籌謀劃和推進實施了一批重大公益和民生項目。其中,中央安排大慶專項補助資金10億元全部用於教育和衛生領域的民生項目建設。

——借助多個重大民生項目,積極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制度,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探索職業技能培訓新思路,幫助廣大勞動者能夠有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努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把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統籌整合資源,創新發展路徑,努力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一批養老產業重大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身邊的可喜變化,手中的真金白銀,為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順應了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提振了八桂兒女對改革發展的信心。

保護生態,守住環境安全底線夯實“綠色家底”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生態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廣西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要有新氣象、新作為的期待與要求。

過去這兩年,廣西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個扎實”新要求,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環境安全為底線,以突出環境問題為導向,堅持對症下藥、精准發力,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底線,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生態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改善,主要指標保持全國前列。

2018年以來,廣西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站建設跨上一個新台階。目前,廣西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已經基本建立,實現全區75個縣級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站監測實時結果向社會公布。同時,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在2018年開展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及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7天等級預報准確率達到93%,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西豐富的水資源,為地方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活力。2018年以來,我區在碧水保衛戰中持續發力——

在南寧,南寧市沙江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作為我區重大環境保護建設項目之一,於2017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並在2018年12月底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如今,市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桂林,漓江治理嚴守生態底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截污治河。完成防洪及漓江補水樞紐工程,有效解決漓江枯水期生態及旅游問題﹔實施漓江治污工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近100%﹔對相關水域的網箱養魚進行徹底清理整治。

與此同時,我區在過去的一年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通過推進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生態保護制度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特色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效果顯現,較好地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保護八桂綠水青山,必須不斷夯實“綠色家底”。全區造林綠化年均投入50多億元,長期保持每採伐一株樹就新種植兩株樹的力度,使得數十年來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量、活立木可採率四項重要指標年年保持增長,迅速躍居全國前列,從根本上保障了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據評估,2018年廣西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達到1.37萬億元,植被生態質量和植被生態改善程度在全國位居榜首。

依托越來越厚實的“綠色家底”,廣西林業經濟跳躍式發展壯大,從一產主導成長為二產主導,三產后起直追。2018年,全區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5628億元,名列全國前三。(記者 羅琦 韋繼川 余鋒)

(責編:扶婧穎、李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